108年來首次虧損,美聯儲也要裁員
事實證明,美聯儲也不是「鐵飯碗」。儘管近期美聯儲一直宣稱「經濟良好」「就業強勁」,但自己要先「一裁為快」了。美聯儲新聞發言人上周五向媒體透露,美聯儲系統將在今年年底前裁員約300人,這是自2010年以來美聯儲首度削減員工數量。此次裁員也發生在美聯儲的敏感時期。根據美聯儲財報,該機構帳面上出現了108年來的首次虧損,並且虧損還在逐步擴大中。
半年虧超573億美元
美聯儲,即美國聯邦儲備系統,是美國的中央銀行。 1913年,美國國會通過《聯邦儲備法》,美國聯邦儲備制度由此誕生。為了防止權力過於集中在首府華盛頓,立法者將控制權分散到全國各地。根據法案,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由位於華盛頓特區的聯邦儲備委員會、12家地區性聯邦儲備銀行以及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組成。
與很多國家的中央銀行完全屬於政府部門不同,美聯儲採用的是「聯邦政府+非盈利性機構」的公私合營制度。聯邦儲備委員會是美聯儲的核心管理機構,屬於政府機構,而12家聯邦儲備銀行屬於非盈利性機構,分布在全國主要城市。
此外,與聯邦機構花費國會分配的稅款不同,美聯儲是自籌資金的。通常來說,長期資產的回報率要高於短期債務的支出,美聯儲依靠手頭的長期證券(比如長年限的美國國債和房貸抵押證券等)獲得較高的收入,支付給商業銀行的準備金和逆回購利率較低,使得凈收入為正。
根據美國財政部網站的說明,美聯儲的收入主要來自於其持有的優質長期資產,支出主要來自運營費用和短期債務(給商業銀行支付的逆回購利息等)。目前,美聯儲在其資產負債表上持有約8.4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
近年來,隨著美聯儲在經濟和監管議程中的影響力不斷擴大,該機構員工人數一直在逐年增長。美聯儲2022年年報顯示,美聯儲系統約有2.1萬名員工,本次裁員300名員工,占總人數的比重並不大,為1.4%左右。
美聯儲並沒有解釋此次裁員的原因。不過,從公開信息來看,裁員可能與美聯儲的虧損有關。根據美聯儲財報,美聯儲2023年上半年的經營性凈損失達573.84億美元,全年經營性凈損失或將超過1000億美元,而美聯儲上次報告年度經營性凈損失還是在1915年,距今已時隔108年。
康楷數據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楊敬昊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美聯儲裁員主要還是試圖降低僱工成本,開源節流。不過較之於美聯儲上半年的虧損而言,僱工成本削減效果杯水車薪,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加息的後果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美聯儲雖然不是盈利性機構,但由於它掌管著優質的核心資產,正常來講它的運營會產生凈收入(相當於私人企業的凈利潤),每年的凈收入會上交給美國財政部,支持美國政府各部門的運作。今年美聯儲罕見地迎來凈損失(相當於私人企業的凈虧損),無法再給美國財政部「輸血」,其根本原因,還是美聯儲加息的步伐過於迅猛。
楊敬昊也表示,美聯儲之所以會出現巨額虧損,核心在於收支不平衡。從2020年疫情以來美聯儲緊急介入,動用貨幣政策工具向市場進行流動性支持,這些貨幣政策工具當中就包括可以展期或續作的工具,這部分工具相當於美聯儲成為了美國金融機構所持有的金融資產的最大對手方,它們當中包括存款類金融機構、貨幣基金等。美聯儲從它們手中購買的金融資產占比較高的是美國國債以及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
「但隨著美聯儲已經將聯邦基金利率加息至目前的5.25%-5.5%,這時美聯儲面臨和美國商業銀行相似的問題,付出的利息支出極高,所持有的金融資產的平均收益率相較於付息利率而言又較低。」楊敬昊說道。
楊敬昊進一步分析稱,截至今年二季度,美聯儲持有的美國國債資產平均收益率僅為 1.96%,MBS平均收益率稍高,但也僅為2.2%。較之於當前5%以上的利率水平,即美聯儲日常的回購協議的付息利率會出現近3%的負息差敞口。因此,美聯儲所持有的資產出現期限錯配的情況,也便是情理之中。這也是美聯儲作為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構成結構使然。
全球市場承壓
對於未來,楊敬昊認為,儘管美聯儲現在在按照每個月600億美元國債、350億美元MBS的速率進行被動式縮表,即到期不續做,但考慮到美聯儲在2020年疫情期間急速膨脹的資產負債表規模,以及美聯儲為實現2%目標通脹率所需堅持的高利率、長久期的貨幣政策環境,在2024年美聯儲的經營性虧損規模可能會進一步擴大。
著名信用評級機構惠譽的董事總經理愛德華·帕克表示:「不斷上升的利息支出是公共財政和主權評級面臨的一個重要風險,尤其是在已開發國家。」根據這一邏輯,惠譽今年早些時候下調了美國的主權信用評級。
不僅僅是美聯儲,加息已經給全球市場帶來了不可承受之重。國際金融協會於9月19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債務總額在2023年上半年增加了10萬億美元,達到307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而全球債務在過去的十年里增加了100萬億美元。
國際金融協會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埃姆雷·蒂夫提克表示:「我們擔心的是,各國將不得不撥出越來越多的資金用於利息支出,這將對各國的融資成本和債務動態產生長期影響。」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逾80%的新增債務來自成熟市場國家,其中美國、日本、英國和法國的增幅最大。
不過,也有人表示,美聯儲此時啟動裁員,或與其經營性虧損關係不大。因為基於財政部的收益結轉機制,美聯儲只需要開一張白條,承諾等未來實現盈利了再還即可。「對於一家普通銀行來說,虧損確實是一個問題,但美聯儲並不是一家普通銀行。」正如Mises研究所高級編輯Ryan McMaken所說,「美聯儲實際上是一個由政府技術官員運營的政府機構,享受著幾乎不會受到國會監督的好處。」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趙天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