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學了法語,才知道當年為什麼學不好英語

2019-12-02     揚揚少兒英語

很多90後和我一樣,從小學就開始學英語,但學了十幾年,結果呢?很多人離了字幕,依舊看不懂英美電影,更別提讀原版小說了。



如果不讀英語系的話,我會覺得我高中時的英語還不錯,高考142,不低了吧,但那真的只是個數字。2015年初,我開始學法語,到現在不到一年,我已經可以讀簡單點的法語小說,聽慢一些的podcast,看帶法語字幕的動漫了(比如鋼煉)。我不知道我高三的英語能否做到這些。

我是怎麼學法語的?我的英語學習又出了什麼問題?我試圖記下我的一些思考,供大家討論。

1:應試心態要不得。

從小學到大學,學英語都是為了分數,選ABCD,當真是本末倒置。把語言學好了,分數自然就高了。從小學到高中,那麼多年,再笨也該學好了吧。學不好,是因為我們壓根沒學語言,我們學的是「主將從現」之類的神經病,我們學的是「三長一短選最短」的妖術。我學法語為什麼快一些。我想得不是通過什麼考試,我只是想儘快讀法語名著罷了。

2:語法是什麼,能吃嗎?

我從本科開始,輔導過一些學生,也去機構和高中兼職過。這麼多年了,我們對語法依舊死心塌地。漢語的語法,大家知道多少?為何談起英語,就虛擬形式賓語定語從句滔滔不絕。我不是說語法不重要,但讀上一本初高中語法,了解一下就可以了,不要把語法當作萬能藥,否則真藥丸。還有一種奇異的思路:如果我將語法弄通了,把單詞背溜了,我英語就沒問題了。這真是一堵牆,不要撞了。

3:不要單純地背單詞

在語言學習的初始階段,我們是要背單詞的,比如A2以前,但之後,單獨背單詞,效果就不好了。A1A2階段,很多單詞是實體,比如書和蘋果,之後就不同了,有很多抽象的單詞,比如自由民主,這些單詞很難等價翻譯,我們唯有通過語境(context)才能把它們記住。這也就是為什麼要通過閱讀背單詞。我A2結課後,就讀了兩遍《小王子》,聽了一遍它的audiobook,之後則看了《偷影子的人》,其效果比盯著螢幕背單詞好太多了(當然,閱讀的好處可不僅僅是提升詞彙量)。

4:卸掉自行車的小輪子

小時候學自行車,車後有兩個小輪子。我們都知道,這兩個輪子遲早要卸,否則,我們永遠學不會。學英語也一樣,不扔掉母語的拐杖,我們永遠不能用英語獨立行走。從小學開始,絕大多數的英語課堂,是中英參半的(這算好的);大家讀的教材全解,是用中文講解的;大家看的美劇英劇,是帶中英字幕的(你眼睛多是看中文字幕,這是不可控制的)。總之,我們接觸的是半死不活的英語。

我去法盟上課,當時剛到A2,課堂已經是全法語授課了(法國老師也不會講中文),可見,小輪子並不難卸。退一步講,學自行車不摔兩跤,學游泳不嗆兩口水,是學不會的。 上完法盟的100課時後,我就基本扔掉了漢語的拐杖。我聽簡單的podcast,讀暢銷小說,看帶法語字幕的動畫片。總之,我接觸的是活的法語。剛卸掉輪子的時候,可能會比較痛苦,但比痛十幾年好多了。



5:樂趣/成就感。

大學前,我學英語,唯一的樂趣就是考卷髮下來,看看自己比別人高几分,這種扭曲的心態,能學好才怪。

從刷題、背單詞、看語法中,我們很難體會到樂趣與成就感,如果你體驗不到這些情感,語言學習就很痛苦了。你一大早醒來,還沒碰它,就已心生厭惡。相反,如果你讀小說、聽podcast、看動漫,你可能一大早就迫不及待了(我要看鋼煉!)。一方面,材料本身就很有趣,另一方面,你會很有成就感,「瞧,我可以用英語/法語讀小說了」,如果將樂趣和成就感結合起來,你就有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0I5zm4BMH2_cNUg_0g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