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起歐亞的博斯普魯斯海峽三橋

2019-11-15   橋樑網

博斯普魯斯海峽(Straitof Bosporus),又稱伊斯坦堡海峽,北連黑海(The Black Sea),南通馬爾馬拉海(Marmara Sea)和地中海(Mediterranean Sea),是一條狹窄水道。它不僅是溝通歐亞兩洲的交通要道,同時也是黑海沿岸國家出外海的第一道關口,地理位置獨特,自古以來一直為世人所矚目。2016年,土耳其伊斯坦堡第三座跨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通車,同時也成為斜拉-懸索協作體系用於超大跨度橋樑的重要實踐。

三橋兩隧 交通繁忙

土耳其海峽又稱黑海海峽,從北向南由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達達尼爾海峽組成,是歐亞大陸的分界線。博斯普魯斯海峽現有3座橋樑、兩條隧道(如圖1、表1)。博斯普魯斯海峽長約37公里、寬約550~3000米、深約30~120米。伊斯坦堡市位於海峽南半部,2010年人口約1300萬,比十年前增長約50%。2015年,擁堵指數為58%,夜間高峰為109%,這意味著路途等待的時間是實際行駛時間的兩倍。由於海峽水上交通繁忙,因此計劃在西側另開挖一條45公里長、400米寬、25米深的運河。

圖1 博斯普魯斯海峽上的通道

斜拉懸索橋跨越千米

博斯普魯斯海峽3號橋採用斜拉懸索橋中的混合式(或稱為部分並聯式)結構,在斜拉結構和懸索結構之間設置了剛度過渡區(如圖2)。

圖2 斜拉懸索橋構造模式

在en.structurae.de統計的45座斜拉懸索橋中選取可統計的資料,另加烏江橋,畫出斜拉懸索橋統計圖(如圖3)。其中20座在法國、4座在歐洲其他國家、3座在阿爾及利亞。可見,該橋型在歐洲和地中海沿岸共有27座,占統計數的60%。其中,結構剛度有突變的串聯式很少使用;並聯式由於過於繁雜,斜拉索和懸索的吊杆互相干擾,多用於早期中小跨徑橋樑之中。

圖3 2016年前斜拉懸索橋統計圖

經過近七八十年的沉默期,串聯式斜拉懸索橋在烏江復甦。馬爾馬拉海東端的新伊茲密特海灣橋(New Izmit Bay Bridge)也曾有一個主跨1665米的串聯式斜拉懸索橋方案(如圖4),主跨構造模式類似烏江橋,可以採用雙索麵。考慮到串聯式的結構缺陷,該方案最終被放棄,取而代之的是常規懸索橋方案。該橋於2017年7月建成,主跨1550米。

圖4 新伊茲密特海灣串聯式斜拉懸索橋方案和最終採用的懸索橋方案

博斯普魯斯海峽3號橋在主跨設置4個索麵(如圖6),並解決了剛度過渡區重複吊拉的工藝之後,終於使斜拉懸索橋跨越千米,進入特大橋行列(如圖5)。

圖5 博斯普魯斯海峽3號橋總布置圖

圖6 博斯普魯斯海峽3號橋主梁布置圖

博斯普魯斯3號橋

3號橋(The Yavuz SulTan Selim Bridge)採用BOT投資建設模式,總承包商伊卡(ICA)公司是土耳其聖塔(ICTAS)和義大利阿斯塔迪(ASTALDI)合資成立的。合同總金額28.78億美元,橋8億美元、高速公路20.72億美元。2013年開工,2016年8月28日開通。該項目收入未能達到預期,於2018年7月30日,授權中國工商銀行作為牽頭監管機構,為大橋27億美元的流動貸款再融資。

總體用鋼量達7萬噸

該橋的鋼樑由57個節段組成,每個分段重850噸。鋼材為S460m/ml和S355J0(韓)。面板厚14 毫米/12 毫米,肋板厚 8毫米/7毫米,土耳其造船廠製造。

斜拉索176根,最長斜拉索597米,75至15絲,斜拉索抗拉強度1960兆帕。阻尼器最大高度位於橋面以上7.2米處。懸索2根,每根長2420米,垂直吊杆34對。Freyssinet公司的制索工期從初始圖紙到完成歷時4年。

懸掛部分施工程序

懸索吊杆從12號節段開始,至斜拉索末端第22號節段,共10根,其餘6根在無斜拉索部分(如圖8)。

圖8 懸斜拉索、吊杆、鋼樑節段編碼圖

懸掛部分吊杆與斜拉索交叉,在施工階段內力和位移變化複雜,需要交錯裝拆和調節。鋼樑節段長度24米,懸索吊杆「H」從端部退後8.5米。但是在節段n=12、16、20、21、22上設有臨時吊杆「TH」,位置如圖7所示。「H」和「TH」需按設計控制指令交錯裝拆和調節,裝拆和調節內容按順序歸納於表5。

圖7 節段n上的懸索吊杆位置圖

邊跨的混凝土梁和地錨梁

邊跨是支撐在橋墩上的混凝土箱梁,橋墩上設有隔震支座。斜拉橋末端5根索是錨固在地錨樑上,更增加了全橋的剛度。懸索也是固定於地錨梁後的地錨上,地錨深度50米(如圖9)。

圖9 斜拉索地錨梁和懸索地錨

在混凝土箱梁下的橋墩上,設置雙弧面柱形支座替代阻尼器。在主梁產生縱向位移時,支座上部有抬高的趨勢,支座上的壓力增大,可以有效阻止繼續位移,既起到減振作用,又釋放索力,減少塔的繞曲。但是,從橋塔處支座到地錨端處支座上弧面的半徑R,從2米逐漸加大到∞,成為平面(下弧面半徑也相應有小幅度減少,如圖10)。縱向移動產生的抬高量,從橋塔到地錨梁逐漸減小,到地錨端處恆為零。混凝土箱梁橋面(軌道面)可以與地錨梁路面(軌道面)平順銜接。

圖10 雙弧面柱形支座(單位:mm)

總體來看,四索麵布置解決了懸索吊杆與斜拉索干擾、過渡段斜拉索與懸索吊杆施工程序、雙弧面柱形支座替代阻尼器是該橋的幾個特點。

本文刊載 /《橋隧產業資訊》雜誌 2019年 10月刊 總第38期

作者 / 劉效堯

作者單位 / 安徽省公路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