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鎮化建設的迅速推進,城市部分已建地段的基礎設施存在著功能欠缺、與周邊景觀及環境不協調等問題。特別是先期於土地開發而修建的主幹路,在原設計時過於著重交通功能,不能滿足現代城市對景觀品位的需求、以人為本的環境建設、多功能的商業配套等多種需求,隨著道路周邊土地的開發建設,對其改造亟需進行。
自然、生態為設計理念
自貢市南北向中軸線—丹桂大街南延線改造項目,項目起終點分別為匯北路和匯南路,是高新區南湖生態城的核心位置。
該道路是連接自貢市城區與省道305線、上下內宜高速的重要通道之一,現狀道路紅線寬度為50m,由左側人行道6m+左側車行道15m+中央綠化帶8m+右側車行道15m+右側人行道6m組成。道路等級為城市主幹道,設計車速為50km/h。
圖1 項目效果圖
東側的南湖公園位於自貢市高新區南湖生態城,以自然、生態為設計理念,總面積約35.5萬m2,其中水域面積約8.5萬m2,綠化總面積約27萬m2,是目前自貢市僅次於西山公園的第二大公園,以遊覽、休閒為主,於2012年6月1日起免費向廣大市民、遊客開放。
西側的華商國際城綜合體位於南湖新城核心位置,項目占地約26.7萬m2,其中商業部分19.9萬m2、住宅7.8萬m2,總建築面積約88萬m2,預計投資逾30億元,是自貢市第一個綜合體項目。
圖2 項目改造縱斷面示意
現狀道路在與南湖公園及華商國際東廣場連接處是一個凹形豎曲線,道路縱坡分別為4.1%和4.9%,對車輛及行人的制約較為嚴重。為了滿足與南湖公園及華商國際東廣場的銜接,需要對南湖公園與華商國際東廣場連接處標高在現狀基礎上抬升約7.5m。同時為了讓行人能從南湖公園自由進出華商國際東廣場,最終確定在該處採用橋樑。項目擬將現狀道路標高提升至與華商國際城綜合體西廣場齊平,通過高架橋樑的方式實現車行交通上跨、人行交通通過橋下打造的大型廣場連通的交通組織形式。
本次設計取消現狀道路的凹曲線,縱坡調整為0.525%,提高行車舒適度,同時開拓了行車視距,提高駕乘人員的可視性。同時解決了凹曲線道路容易造成路面積水問題。
主要技術標準:
(1)道路等級:雙向六車道、城市主幹道。
(2)設計速度:60km/h。
(3)標準路基寬度:左幅:0.5m(防撞護欄)+14.0m(車行道)+0.5m(防撞護欄)=15.0m。
右幅:0.5m(防撞護欄)+14.0m(車行道)+0.5m(防撞護欄)+3.0m(人行道)=18.0m。
(4)橋樑的設計安全等級:一級。
(5)橋樑設計基準期:100年。
(6)橋樑使用年限:100年。
(7)設計荷載:城—A級,人群按《城市橋樑設計規範》(CJJ 11 -2011)進行取值計算。
(8)地震基本烈度:7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10g。
(9)橋下凈空:南湖公園廣場處≥4.5m。
主要技術問題研究
橋樑結構型式、跨度及規模
橋樑選型應滿足安全、經濟、適用、美觀、有利環保、便於施工的原則,本橋樑的選型應結合周邊景觀要求、橋下行人舒適度、橋下修建建築物所需凈空來綜合確定。橋樑西側廣場寬約55m,為匹配其尺度,橋樑總跨度採用60m較為合適,改造後路面與橋下總高差6.5m。
圖3 橋下建築效果圖
結合上述特點,方案比選階段對主跨提出了三個方案:方案一為60m系杆拱橋一跨跨越廣場,該方案橋樑較為美觀,但與環境顯得突兀且過於遮擋各方位的視線,其造價也較高,工期較長。方案二為60m鋼混疊合梁方案,該方案梁高過高,橋下可利用凈高不足3.5m,使用受限。方案三採用兩跨30m的現澆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橋,梁體組合高1.7米,高跨比約1/6,橋下凈空大於4.5m。通過實地調查成都二環路改造、人南立交等工程,確定橋下行人最佳舒適凈高約為4.5m,這個高度既不會有壓迫感、也不會過於空曠。而梁體組合高1.7m、高跨比約1/6的比例尺度是橋樑最佳協調比例,使橋樑鏤空性足夠好,也有滿足人們視覺的安全感。左幅橋樑緊鄰南湖公園,為發揮城市土地利用價值,確定跨徑為6×30m的現澆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
圖4 供行人穿越的大尺度廣場
橋下空間布置
本次改造後可打造出約5200m2的橋下用地,除保證公園與綜合體形成大通道所必要的2460m2外,尚有2740m2,如何有效利用是發揮工程效益的主要研究課題。按照對橋樑距建築物距離與橋下凈高比值確定的環境因素分析,D/H≥4時空間封閉感消失,故本項目橋下空間開發形式不受限制。
根據前期調查現況,南湖公園缺管理房、室內咖啡廳、茶館、快餐店及納涼設施,而規劃中的華商國際城綜合體缺室外休閒及運動健身場所,為充分發揮橋下土地的優越地理位置,並對南湖公園和華商國際城綜合體欠缺功能互補,增加公園管理房、公共廁所、健身器材、小賣部、茶館、飲品店及納涼設施。
利用橋下大尺度的廣場增加無障礙設施(升降電梯)方便殘疾人和手推車通行。通過高架橋樑拓寬人行通過能力和舒適度,實現丹桂大街南延線東西兩側的大空間尺度連接,保障市民安全、快捷、舒適的通行。
橋樑景觀設計
本橋景觀設計重點是考慮如何融入環境,體現自貢地域文化與現代文明的結合,給遊人提供一個有文化品位且獨具特色的觀感。為弱化橋樑墩台給人帶來的壓迫感,橋樑墩柱綜合受力、美觀、用地多方面考慮,採用門式墩,既滿足景觀人行廣場的使用要求,其圓弧的門式景觀效果也與整體景觀設計元素相匹配。同時在橋頭擋牆、橋墩台表面採用浮雕和仿石漆結合的方式,表達自貢作為「千年鹽都」的文化符號。
圖5 採用自貢特色「天車」做裝飾的門式橋墩
圖6 採用自貢特色「天車」做裝飾的橋台
防撞欄杆有鋼筋混凝土牆式、樑柱式剛性護欄、金屬樑柱式半剛性護欄、組合式護欄。考慮行駛在丹桂大街上的司乘人員能將南湖公園和華商國際城綜合體快速直接映入眼帘,本工程採用通透性良好的組合式護欄,同時為保障行車的人員安全、避免車輪可能碰撞後掉入橋下廣場造成二次傷害,防撞護欄採用95cm的SA級護欄。
圖7 採用自貢井鹽文化裝飾的橋頭擋牆
橋樑照明設施
本工程的橋樑照明是保障夜間橋上行車的安全,配合橋下廣場夜景景觀裝飾,故應遵循功能優先(即橋面照明)、渲染夜景、匹配橋樑造型、避免造成對公園行人光污染、避免過度誘導和刺激橋上駕駛員的視線的原則。功能照明採用高杆鈉光燈,橋面平均亮度2cd/m2,間距50m,主要起到橋面照明作用;景觀照明僅採用防撞欄杆頂部鋼管開洞的點光源裝飾,顏色採用多色過渡,間距0.2m,功率1W的節能燈。為實現項目節能環保,光源均選用發光效率高、壽命長的LED光源,形成類似彩虹效果,這樣既體現了橋樑本身的結構造型,也避免了單一而乏味,多色彩表現也增添了橋下廣場的觀賞性。
圖8 橋樑夜景照明
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本工程總投資約4500萬元,其中橋樑工程費用單價為4200元/m2,相比此地段商業門面約35000元/m2的市場價,其經濟效益非常顯著。該項目利用橋下5200m2的用地,將南湖公園現狀約7000m2和華商國際城綜合體西廣場約4000m2的用地連成整體,整合了土地資源,形成了16200m2的大尺度開放性的綜合城市廣場,可作休閒、聚會、避災等使用。同時、通過高架橋將南湖公園與華商國際城綜合體最大化地展現出來,使內宜高速自貢南進出城區的人們可以直觀地了解南湖生態城新貌,極大地提升了城市形象,對南湖生態城的發展和招商可以起到積極作用。該工程改造後使得該片區的居民可以自由通達公園和綜合體,提高了生活品質和居住條件,是「宜居自貢」的一個重要體現。
經過對該區域地塊功能和現狀進行分析,提出的高架橋方案在改善環境、整合土地資源、融入地域文化、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均起到了較好的作用,項目改造方案的思路和手法有了相關經驗積累,值得類似的工程借鑑。
此項目的建設因受現狀下凹式道路的分割影響,將南湖公園與城市綜合體通過高架橋形成了立體空間,且改造後實現了人車分離,這不僅僅保證了交通安全,同時也提高了車輛交通的快捷度和行人交通的通達性。該項目還對橋下空間進行相應的適度開發,佐證了橋下廣場採用凈高4.5m、高跨比1/6的橋樑是較為理想的空間尺度。而對橋樑擋牆、墩柱、防撞欄杆等構件的研究,也將有助於提升橋樑整體的安全性與景觀品質。
本文刊載 / 《橋樑》雜誌 2019年 第2期 總第88期
作者 / 文繼濤 謝娟 潘可明
作者單位 / 自貢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