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蘇萍院士:全球正進入「氫2.0」時代

2023-06-30     i黑馬

原標題:彭蘇萍院士:全球正進入「氫2.0」時代

為繁榮氫能產業生態,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6月28-29日,2023氫能專精特新創業大賽首場預賽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隆重開賽。

開幕式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氫能聯盟戰略指導委員會委員彭蘇萍做《中國氫能源與燃料電池發展戰略研究》主旨演講,主要介紹氫能源與燃料電池發展的背景、途徑、存在的問題、戰略思路等。

彭蘇萍指出,截止2022年底,全球共有727座在營加氫站,我國在營245座(建成358座)。我國供氫產業的社會投入強度顯著提升,加氫站數量和規模持續增長,除西藏、青海、甘肅外,實現了加氫站全覆蓋。我國需依靠科技進步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低碳化發展道路,傳統能源逐步退出必須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

以下為嘉賓演講內容整理(內容有編輯):

背景

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趨勢是資源開發利用方式從礦藏資源消耗型向天然資源再生型轉變,碳氫燃料的開發利用方式從高碳燃料向低碳燃料轉變。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能源系統,也是最大的能源生產和消費國,需依靠科技進步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低碳化發展道路,傳統能源逐步退出必須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

現狀

氫能作為全球能源技術革命和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各國氫能發展各具特色,不同的發展目標決定了不同的技術路線和發展模式。

日本發展氫能目標為解決國家能源安全問題;澳大利亞以出口氫氣,發展氫能貿易為主;歐洲發展氫能以工業脫碳為目標;美國氫能產業主要以固定式發電為主,保障電力供給可靠性;韓國主要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中國主要聚焦於改善能源品質。

截至去年年底,全球「純氫」產量7500萬噸/年,主要用於化工精鍊、合成氨等領域。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制氫國,2022年氫氣產量約3353萬噸,氫氣供需格局保持穩定,化工及煉化用氫快速增長。從制氫路線來看,美國氫氣主要通過無CCS技術的天然氣製成;我國以煤制氫為主,2022年占比56.2%,其次分別為天然氣制氫和工業副產氫,合計占比74.0% 。

高溫固體氧化物電解制氫(SOEC)技術具有獨特優勢,是電解制氫的重要發展方向。SOEC高溫運行,效率最高,能耗最低,不需要貴金屬;可利用高溫餘熱,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還可實現水和CO2共電解,製備甲醇等能源化工產品等。

2021年7月,美國Bloom Energy正式公布SOEC產品,宣稱是最節能的SOEC系統效率>80.7% ;2021年5月,德國Sunfire對225 千瓦電解槽模塊成功進行試運營;Topsoe A/S是全球化工和煉油行業高性能催化劑和專有技術的領導者,將在丹麥赫寧(Herning)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固體氧化物電解池(SOEC)電解槽製造工廠。以每年500兆瓦的產能,並可選擇擴大至5吉瓦。2021年4月,NASA採用SOEC實現了利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制氫的計劃。

截止2022年底,全球共有727座在營加氫站,我國在營245座(建成358座)。我國供氫產業的社會投入強度顯著提升,加氫站數量和規模持續增長,除西藏、青海、甘肅外,實現了加氫站全覆蓋。

氫的轉化方式是燃燒電池,燃燒電池的轉化效率高。燃料電池出貨類型以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為主,車用和固定式發電應用是目前兩大熱點。截止2022年底,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67,315萬輛,國外基本都是以乘用車為主,商用車為輔;我國燃料電池汽車主要是商用車,截止到2022年底,保有量達到12,682輛。

從固定式燃料電池發電產業動態來看,電力領域是目前除交通應用外發展最好的領域。燃料電池可在固定發電、備用電源等多個領域得到應用。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發電的國內產業發展來看,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作為依託單位,完成第一個SOFC方向國家「973計劃」項目,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973」、「863」,中美、中瑞、中丹國際合作、中國工程院戰略諮詢(重大及重點)、北京市未來科學城建設專項、山西省煤基重點科技攻關等二十餘項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目前已突破SOFC/SOEC關鍵材料-器件-模塊-系統的系列關鍵技術, 實現了千瓦級電堆的批量化生產。

氫能不利於存儲、液化成本高等難題限制了氫能遠距離輸送,全球正進入「氫2.0」時代,氫能產業向綠氨、綠色甲醇、天然氣管網摻氫等方向發展。美國、日本、阿聯、澳大利亞等國已將「氨」納入其政府能源戰略;中國作為傳統合成氨生產大國,在綠氨生產和氨能利用方面正在積極發力。「氫經濟」與「甲醇經濟」是能源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

戰略思考

未來10-20年將是我國氫能源與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的重要機遇期,需緊密聯繫我國能源發展實際,從戰略、政策、技術、資金、國際合作等方面積極謀劃,通過改革創新破解發展難題,助力實現氫能源與燃料電池高質量發展。

為了更好的保障發展,有以下幾項措施。第一,加強氫能源與燃料電池產業發展頂層設計;第二,建立健全產業政策、安全監管及技術標準體系;第三,加大對氫能基礎設施全產業鏈的補貼政策及金融支持;第四,國有資本應堅持穩妥有序進入、有所為有所不為原則;第五,建立氫能基礎設施關鍵技術攻關與核心裝備自主化的長效機制。

- THE END -

圖文來源於中國氫能聯盟及網絡等公開渠道

責編 | 盧常佳 編輯 | 張寧

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f32322d0ce758e54456170011ebe4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