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遊】近日,多篇關於入境游的文章受到了極大的關注。作為多年從事入境游業務的行業資深專家、中國旅行社協會入境旅遊分會常務副會長鄭琳表示,大家的關注,一方面說明對於入境游市場的關心,另一方面可能源於對近期的利好消息沒有了解。對此,他欣慰透露,8月10日除了出境游迎來重大利好消息,其實利空出盡的入境游也迎來不少利好消息,預期今年下半年,入境游會有新的面貌。
入境游的「卡脖子工程」在鬆動
2023年,隨著新冠疫情「乙類乙管」以後,我國的國內游和出境游迅速恢復。暑期的國內游,呈現出了井噴的態勢。8月10日,隨著「第三批國家和地區恢復出境團隊旅遊業務的通知」的下發,中國已經恢復了138個國家和地區的出境團隊旅遊業務。而入境旅遊,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似乎依然步履蹣跚,恢復得很不盡如人意。
細數入境游幾大掣肘問題,入境簽證難、航班少、支付難位列前幾位。不過,近期這幾大問題都有利好消息傳出。
近日,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宣布,自2023年8月11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向駐日本使領館申請一次或兩次入境的商務、旅遊、探親、過境、乘務類來華簽證申請人,可免采指紋。經審核,駐日本使領館認為仍需要採集指紋的,將通知申請人補采。
此外,中國駐德國大使館、駐法國大使館、駐米蘭總領事館、駐汶萊使館、駐蘇黎世總領館等陸續也發布了《關於部分簽證申請人免采指紋的通知》。
來源於網絡
有入境游旅遊企業負責人表示:「採集指紋對於入境游影響很大,這次解禁應該會是入境游快速發展的先聲。」
「入境游受到了來自於政府、社會和行業的普遍關心,尤其是文化和旅遊部的領導們召開了多次會議專題調研,作為與會者,我可以感覺到領導們對於入境游非常之關心和焦急。並且,相較於我以前參加過的會議,今年我也明顯感到政府主管部門對於入境旅遊的提振非常迫切、認識非常明確、對入境旅遊存在的問題是非常了解、關心的問題也非常具體。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近期,入境游的利好消息頻傳也就不足為奇了。」鄭琳說。
隨著出境跟團游目的地大幅擴容,涉及美國、日本、韓國等目的地國際航班恢復有望加速。
當地時間8月11日,美國交通部發布新指令,自2023年9月1日起,允許中方航司每周執行最多18個中美往返直航客運航班。自2023年10月29日起,增加至每周24班,這一數量將較目前正在執飛的中美航班數量翻倍。若美方航司對等,則中美將會有每周48個直航航班。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在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時就強調「要增加國際航班」。航班管家數據顯示,7月國際航線航班量32097架次,環比上月提升22.5%,已恢復至2019年46.8%,國際出港目的地中,東南亞占比42.7%,居於首位。
但相較疫情前,國際航線的恢復率尚不及50%,提升空間很大。中國三大航近期紛紛表示,將在第三季度加大國際航班的恢復。
「勢頭是好的。」鄭琳說。
此外,關於移動支付的問題也在逐步解決。近日,中國兩大移動支付平台——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宣布,境外用戶可以通過綁定境外銀行卡,在中國進行無現金支付。這個消息對於境外遊客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消息,他們可以像中國人一樣享受順暢的無現金支付體驗,避免了尷尬和麻煩的互動。
鄭琳強調:「簽證便利化和支付問題,這是疫情前就呼籲了很多年的老問題,今年逐步開始解決,這說明黨和國家對入境旅遊的關心,且對症下藥。這對於目前舉步維艱的入境旅遊行業而言,無疑是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攝圖網
利好消息不斷,旅遊業做好準備了嗎?
宏觀環境的改善帶來了新的業務增長。
鄭琳預計,從今年的走勢來看,下半年一定會大大強於上半年。
作為入境旅行社的總經理,鄭琳表示:「上半年是以零散的團組居多,但下半年我們明顯感覺到增長的速度加快了,成規模的團隊多了,歐美客人多了。隨著第三批國家的放開,以及我們簽證、支付、增加航班這些利好消息的進一步轉化,我們希望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主要客源國能輸送來更多的客人。疫情以來,我們和海外客戶的聯繫並沒有中斷,我們感覺,海外客戶對來中國旅遊依然是有需求的,隨著各種好消息的落地,我相信,入境游發展的步伐一定會加快。」
雖然大環境越來越有利於入境游發展,但對於行業而言,鄭琳覺得有三點是需要旅遊企業關注的。
一是加強聯繫溝通,逐漸消除負面影響。
簽證便利化等問題困擾了入境游多年,今年隨著國內游的爆發,入境游又遇到了一些諸如景區門票預約不到、酒店價格高漲等新問題,同時這些問題在國際市場也有發酵,也受到了海外市場對中國目的地的密切關注。
不久前,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主任宋瑞研究員就入境旅遊發展問題發表了相關意見和看法。目前的境況完全靠「無形之手」、靠市場自身去調節已經調節不動了。很多問題企業是解決不了的,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加以引導。
這說得非常有道理,但是企業是不是就一事無成呢?鄭琳認為,在大好局面下,作為行業的一員,應該積極向海外市場傳遞積極信號,要讓海外企業知道中國入境游的問題是暫時的,「美好中國」依然熱切地歡迎各國遊客來華觀光旅遊,領略大美中國的風采!
其次,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擴大獲客渠道。
入境游目前受到了政府和社會的密切關注,問題也在一個一個解決。相信國家對於入境旅遊提振的方案還會陸續出台,入境旅遊行業遇到了沉寂多年之後的一個巨大的發展機遇。
如何轉化好利好消息,轉化好國家給予的利好政策,主動出擊,加強在海外的宣傳推廣,增加獲客,這也是擺在入境游企業面前的一個問題。「我們提出來的問題在一個個解決,國家和各級政府也在眼巴巴的看著行業交答卷,把客人帶來。」鄭琳說。
最後,加強供應鏈建設。
入境旅遊的供應鏈也是個很大的挑戰,疫情這幾年,很多入境旅遊的熟手、導遊都離開了入境游這個行業,酒店、餐廳、景區等旅遊相關行業也是面臨一樣的問題。面對來自於不同的國家,操著五花八門的語言、面對不同的消費習慣、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消費檔次,隨著流量的不斷增長,我們是需要未雨綢繆的。
專家也表示,從政府角度來看,有四個方面很重要。一是改善整體環境。包括簽證、入關、移動支付等問題都需要得到有效解決。二是重構產業運行規則。如重點景區門票問題、高鐵票問題等。三是出台專門激勵政策。比如說能不能設立入境旅遊市場振興基金,對從事入境旅遊業務的旅行社,根據其組團量,實施梯度稅收減免,或者給予入境旅遊企業創匯獎勵,就像出口行業的出口補貼一樣。目前有些地方在做,全國性的還沒有。四是留住並培養人才。
鄭琳最後表示:如果政府與企業可以同時發力,入境游的未來必然是光明的。只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現在我們就需要真正地沉下心來,化危為機,讓旅遊三駕馬車之一的入境游再次發揮其重要作用,讓中國走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