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低保常見的六個誤區,和農民密切相關,看完全清楚了

2019-08-28   小四萬麻麻

在農村,低保戶更加常見一些,畢竟農村的發展本身就相對慢點,有些家庭的收入一直處於低迷狀態,就會申請低保。低保家庭能夠享受諸多福利與補貼,但是很多朋友對低保還是存在很多思想上的誤區,下面小編給大家講講常見的六個誤區,不清楚的朋友可要記牢了哈!

低保常見的六個誤區

1、生病了就可以辦低保

低保家庭大多是重病、重殘家庭,並不是所有家庭只要家庭成員生病,就會引起家庭貧困。低保不是醫療保險也不是醫療救助,雖然家庭成員生病會給整個家庭帶來心理與經濟上的影響,但家庭其他成員有具有勞動能力,為家庭提供生活來源支持,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可支配收入仍高於低保標準,這種家庭也不能享受低保救助。

2、殘疾了就可以辦低保

有些人認為自己殘疾了,失去了勞動能力就可以享受低保。低保對象資格的認定,是依據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家庭財產狀況來核定申請對象是否符合低保條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即使有些人因殘疾失去了勞動能力,不過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於低保標準,或家庭財產情況不符合有關規定也不可享受低保。

關於低保常見的六個誤區,和農民密切相關,看完全清楚了

3、年紀大就能辦低保

有些人認為年紀大了,沒有勞動能力了就可申請救助,能辦理低保。然而低保是生活救助,並不是養老金。只有法定贍養人確實無力贍養父母或贍養能力弱,不能保障父母的最基本生活,且父母家庭人均收入低於所在區域低保標準才能申請低保。

4、沒有固定工作就可以辦低保

有人認為自己家庭中沒有固定從業人員、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就可申請低保。申請低保時,家庭收入核算的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在規定期限內的全部可支配收入。

5、低保能夠享受一輩子

有些人被納入低保保障後,就覺得自己能夠享受低保一輩子。低保是解決困難居民基本生活的一項救助政策,不是長期的社會福利,低保實施動態管理,堅持「應保盡保、應退盡退」原則。

當家庭收入與財產狀況低於所在區域低保標準時,納入低保救助;低保家庭應定期如實申報家庭人口、經濟狀況變化情況,當家庭經濟生活狀況不再符合低保條件時,應及時退出低保保障。

6、擁有的車輛、房產及存款查不出來

有些人認為個人名下的房產、車輛和銀行存款情況只要自己不說,申請低保的時候就查不出來。目前低保審核機制採取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第三方評估核查和街道入戶調查三管齊下的方式確保公開、公平和公正。

其中,申請社會救助家庭必須書面委託授權民政部門通過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平台對它家庭成員有關情況進行核查,當前,申請社會救助家庭成員名下的車輛、船舶、工資、金融資產(銀行存款、股票、基金等)、工商註冊等情況均可實現核查,隱瞞家庭狀況不僅通不過低保審核,還會被納入社會救助不誠信名單,根據情節嚴重程度1-3年內不再受理其低保申請。

不清楚低保情況的人,往往容易犯上面的六個誤區,其實並不是出現上面的幾種情況就能夠辦低保,享受低保的待遇,現在辦理低保也會嚴格調查家裡情況的,否則一旦發現還可能納入社會救助不誠信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