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真正可怕之處在於由他引起的併發症。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糖尿病是目前已知併發症較多的一種疾病,併發症高達100多種。長期血糖升高(一般5~10年),就會損害全身各個器官,主要表現在神經系統、腎臟、視網膜、心血管系統等出現異常。
糖尿病併發症猛如虎
糖尿病的併發症也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對糖尿病患者造成主要傷害的就是慢性併發症。其中,糖尿病心血管病、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眼病及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危害較大的四大併發症。
心血管併發症:常見的心血管併發症有冠心病、心臟擴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跳過速、心絞痛、心肌梗死等。
據統計,糖尿病患者一半以上死於心腦血管疾病,現在國際上已經將糖尿病視為冠心病的等同病症,糖尿病病人發生冠心病的機會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3倍,死亡風險達到3~5倍。
目前女性患心血管病危險性增高尤為明顯。絕經前女性的抗動脈粥樣硬化保護作用在糖尿病女患者中幾乎完全喪失。
糖尿病腎病:也稱糖尿病腎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見而難治的微血管併發症,為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表現為尿蛋白、腎炎、腎衰、尿毒症等病變。糖尿病腎病屬於微血管病變,約30%的1型糖尿病患者和20% ~50%的2型糖尿病患者會發生,是我國、美國、歐洲慢性腎病最常見的單一病因。1型糖尿病確診15~20年,以及2型糖尿病確診5年以上就容易發生糖尿病腎病4期,如果管理不善,進展到5期就會加重成尿毒症。據統計,糖尿病患者中有10%死於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眼病:糖尿病患者眼睛各部位均可出現病變,屬於微血管病變,如角膜異常,虹膜新生血管,視神經病變、虹膜炎、青光眼,白內障等。在美國,糖尿病眼病是成年人致盲的首要原因。糖尿病患者致盲機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5倍。
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神經病變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結果,出現足部疼痛、潰瘍、肢端壞疽等病變,嚴重者甚至截肢。全球約15%的糖尿病患者會在某個時間發生足部潰瘍或壞疽,因糖尿病截肢的患者是非糖尿病的15-40倍。
除此之外,據調查發現,糖尿病患者比較容易患帶狀皰疹。大概13%的2型糖尿病患者得過帶狀皰疹,該併發症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發病率比較高。帶狀皰疹最明顯的一個症狀就是神經痛。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潛伏在神經節中,當病毒被激活時,就會沿著感覺神經下行到達神經所支配的皮膚,並引起感覺異常,出現各種神經疼痛,比如針刺痛、刀割痛、灼燒痛等。
在臨床中有不少患者常因疼痛劇烈而無法忍受,因此帶狀皰疹也被稱為是糖尿病最痛的併發症。
糖尿病併發症怎麼治?
糖尿病併發症的治療,主要包括三高指標檢測、生活方式改變、藥物治療等3個方面。
第一,關注三大指標。
血壓:
糖友血壓須降到140/90毫米汞柱以下,老年患者要降到150/90毫米汞柱以下。如能耐受,可降到130/80毫米汞柱以下。
血糖:
包括空腹、餐前、餐後2小時、睡前等時間點的血糖。血糖控制穩定的病人,挑幾個點測就可以了;血糖控制較差者,應增加監測頻率。每3-6個月到醫院測一次糖化血紅蛋白,可以了解長期的血糖控制情況。
需要注意的是,血糖不是越低越好,過高的血糖和頻繁的低血糖都會促進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所以控制血糖需要因人而異。
血脂: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低於2.6毫摩爾/升,有冠心病史的糖友應低於1.8毫摩爾/升。建議2型糖友至少每年全面評估一次心血管病變的危險因素。
第二,改善生活方式。
一是飲食調整,控制總熱量,不可攝入過多的碳水化合物、脂肪。
二是戒煙限酒,愛喝酒的人要控制量,平均每天不超過25克酒精(約為50克白酒)。
三是堅持鍛鍊,消耗多餘的熱量和血糖。每周鍛鍊不少於5次,每次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以微微出汗為宜。改善生活方式是所有治療的基礎,否則藥物治療、手術治療都會大打折扣。
第三,合理選擇藥物。
專家建議,2型糖尿病合併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血糖管理的總原則是兼顧降糖有效性和心血管安全性,且優先考慮具有心血管保護作用的降糖藥,如二甲雙胍、GLP-1類藥物、SGLT- 2抑制劑等。有些降糖藥和心血管藥物之間存在相互作用,有某些併發症的糖友選擇藥物也應謹慎。
糖友治療中要堅持定期複查,請內分泌科和心內科醫生綜合判斷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