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子,這是一種神奇的動物,作為「雞、鴨、鵝」三大家禽之一,排名僅次於雞!但是按照現代人的排位來說,鴨就是「C位」!
那C位出道的鴨子,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讓這麼多中國人喜歡呢?
實際上,肉禽類食品多是溫熱性,而鴨肉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溫不熱,清熱去火,所以春夏容易上火的季節,可多吃鴨肉。
《本草綱目》記載鴨肉「填骨髓、長肌肉、生津血、補五臟」,可補虛生津、利尿消腫,適用於陰虛內熱引起的低燒、便秘、食欲不振、乾咳、痰稠等症。
營養分析表明,鴨肉中膽固醇含量相對來說並不算高,所以胖人也可以吃些柴鴨、瘦鴨一飽口福。
既然有了理論根據,那麼吃鴨的人自然也就多了。中國人吃鴨的歷史十分久遠。
中國人養鴨的歷史,據說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浙江的河姆渡、福建武平等地就曾出土過新石器時代的陶鴨,說明5000年前中國的老祖宗就開始研究鴨子這玩意兒怎麼吃了。
中國人吃鴨的歷史也很久遠,也曾有過明確記載,公元6世紀北魏人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養鵝鴨》中總結:「供廚者,子鵝百日以外,子鴨六七十日,佳。」說的是做菜儘量用六七十天的嫩鴨,當時的主要做法是「炙」,也就是燒烤,可以整隻烤,也可以切碎、切塊烤,南朝人寫的《食珍錄》也提到南方同樣流行「炙鴨」。看來烤鴨古來有之啊。
明、清時期的江南地區,明代吏部左侍郎顧元起所著《客座贅語》中提到南京特產之一是用料汁腌漬然後烤制的板鴨,有以此出名的店鋪。清代的《金陵物產風土誌》記載金陵當時有生賣的「水晶鴨」,烤制的「烤鴨」,煮熟的「醬鴨」,腌制的「鹽水鴨」等,八月桂花飄香的時節鴨子較為肥美,此時製作的鹽水鴨被傳會帶有桂花的香氣,美其名曰「桂花鴨」,是在《紅樓夢》里出場過的。
末代皇帝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一書中記載,早膳內容有「三鮮鴨子」、「鴨條溜海鮮」等,隆裕太后每月用餐需30隻鴨子!納尼~每個月30隻鴨子?每天一支鴨子?腦補下畫面,這是跟鴨子什麼愁什麼怨啊?
關於鴨子的吃法有很多,並且鴨子全身都是寶,不但鴨絨用處很多,全身上下均可食用。甚至那些邊角料,都成做成美味!鴨頭可以滷製也可以干鍋,椒鹽下巴就是一道很好的下酒菜;鴨腸被四川人發揮到淋漓盡致,變成火鍋的最愛;鴨掌可以滷味,也可以紅燒,還有一道芥末鴨掌,則是一道非常酸爽的開胃小吃;鴨舌也不會廢棄,不但可以做成滷味鴨舌,還能做成鴨舌湯,這一鍋湯,得是多少只鴨子的舌頭啊~腦補畫面,不敢想像~並且,正是這種用鴨舌做的鮮湯,讓民國時代傲嬌的女作家張愛玲,深愛不已。
椒鹽鴨下巴
滷味鴨舌
小蘿蔔鴨舌湯
鴨脖
芥末鴨掌
全國各地關於鴨子的名吃有很多。江蘇南京還有安徽人喜歡鹽水鴨;廣東則喜歡燒鴨;江西人的老鴨湯則是把整個鴨子燉出鮮湯;湖北人吃鴨脖,當然也喜歡各種鴨子的吃法,尤其是鴨脖,竟然上市了火遍全國;湖南長沙等地則把鴨子做成醬板鴨;還有雲貴川等地也會做臘鴨,長時間的風乾做成世間難得的美味,此外,不少地方也喜歡把鴨子用來炒,燉,煨,總之,中國人的十八般武藝都曾用在鴨身上。老外也吃鴨子,但是很少傳出老外吃鴨肉,鴨脖,鴨翅膀的神菜,但是一道法國鵝肝卻是很出名。
鹽水鴨
老鴨湯
醬板鴨
臘鴨
而黃河以北的人則最愛烤鴨,很多地方都有,北京最多,也最具代表性!北京烤鴨幾乎就代表了整個烤鴨這個品類!
北京烤鴨也的確出彩,外國人也愛吃,來北京必點!中國人也不少慕名而來,來北京也會必點!但是烤鴨總是有好吃的不好吃的,愛吃的不愛吃的,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近年來也是爭議頗大。好吃的烤鴨,看著就誘人。在北京最有名的烤鴨非北京老字號全聚德烤鴨莫屬,其中用果木烤制最為地道。甜麵醬加蔥條,可配黃瓜條、蘿蔔條,用筷子挑一點甜麵醬,抹在荷葉餅上,放幾片烤鴨蓋在上面,再放上幾根蔥條、黃瓜條或蘿蔔條,將荷葉餅捲起,真是美味無比。
其實,北京城知名的烤鴨店有很多,我個人更推崇那些偏新派的烤鴨,因為他們沒有老字號的束縛,能夠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保持了傳統,也傳承了美味。比如說四季民福,大董烤鴨,局氣等,這些店更顯新派,年輕人會更喜歡。
吃烤鴨是很要功夫的,儀式感也十足,要用小薄餅卷著鴨肉,黃瓜條,蔥絲,面醬一起吃,會卷的的極為優雅,不會卷的吃相也會很難看,但是越是吃相難看,說明吃的越香,因為愛吃的人,從來不講究吃相。
自己點的烤鴨,流著淚也要吃完~~
人間美味有很多,天南海北各有吃法,各有所好,烤鴨不能天天吃,稍許的油膩,加上味道好的烤鴨價格也一定不便宜,不過,要想解饞,肯定吃烤鴨會滿足你對鴨子的一切想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cedqXABjYh_GJGVScx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