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微博、快手、抖音接連發布關於近期引導頭部「自媒體」帳號進行前台實名展示的公告。
從各家公布的細則來看,大部分平台均計劃按粉絲數分批次引導「自媒體」帳號對外展示實名信息。
微信表示,將分批次分階段引導「粉絲」量50萬以上的「自媒體」帳號對外展示實名信息,近期將首先引導100萬「粉絲」以上的「自媒體」帳號對外展示實名信息。
微博表示,站方將於近期引導社會時事、軍事、財經、法律、醫療等專業領域100萬「粉絲」以上的「自媒體」帳號填寫實名信息,後續將逐步擴大到相關領域50萬「粉絲」以上的「自媒體」帳號,經用戶同意後進行前台實名展示。
回溯過往,2018年,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發布《微博客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確立了帳號「後台實名、前台自願」原則。
2022年8月,《網際網路用戶帳號信息管理規定》發布,要求平台應當在用戶帳號信息頁面展示帳號的IP位址,且經濟、教育、醫療衛生、司法等領域信息內容生產的帳號需要向平台提供相關資料進行資質認證。
2023年7月10日,中央網信辦秘書局發布了《關於加強「自媒體」管理的通知》。
其中提出,強化「自媒體」的資質認證展示。對從事金融、教育、醫療衛生、司法等領域信息內容生產的「自媒體」,網站平台應當進行嚴格核驗,並在帳號主頁展示其服務資質、職業資格、專業背景等認證材料名稱,加註所屬領域的標籤。
此番,網際網路大V是否應該前台實名展示備受關注。
對於大V本人,譬如隱私和其它方面,是否會有影響?
對於平台運營和商業上,會有什麼潛在影響?
對此,南華早報記者蔣彬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本猴認為:
從2004年開始自媒體寫作時,書樂就一直實名,在更早以前做紙媒記者時,也從來不用筆名。
一個原則就是:據實說話、文責自負。
實名制本身就已經實行多年,只是過去實名在後台,現在大V要在前台展示實名。
事實上,並不會有隱私或其他方面的擔憂。
百萬粉程度的大V,本身就已經帶有一定公眾人物屬性。
就如藝人有藝名和真名,公眾不會因為知道其真名就產生其他問題。
前台實名,對平台而言,最大的影響則是避免的過去只在後台實名的大V因胡亂帶節奏可能產生的輿論風險,對平台發展而言是正向的。
一些三俗話題的炒作,也會因此而降下來。
此外,有人擔憂,有些大V是MCN支持的,對於這些大V的商業運營會帶來影響。
愚以為:想多了。
商業運營本就是需要在陽光下進行,實名開展。
大V的網名不過是藝名,實名之下,不會有什麼影響,反而對其規範經營有益。
就如李子柒本名李佳佳,這些本就是可以在網上查詢得知,也見諸於媒體報道之中的內容。
但多年來,對其吸粉、引流和商業化,並沒有出現過任何潛在影響。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中經傳媒智庫專家,資深TMT產業評論人,新出版有《自媒體寫作從入門到精通》(清華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