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寂寞的紅酒
提起約翰·拉貝,也許大部分人都很陌生,很多人根本沒聽過這個名字。不過這個名字我們卻不應遺忘,因為他在1937年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殺中拯救了25萬中國難民。
拉貝是一名來自德國漢堡的商人,曾受聘西門子公司,任西門子公司駐南京代表處負責人。1931年,拉貝還擔任了德國納粹黨南京分部副部長,後來又擔任了南京國民政府軍事顧問。雖然拉貝是一名納粹黨員,但卻充滿了正義感。事實上,納粹黨員中並非全都是狂熱分子,其實大部分都是比較有良知和理性的普通黨員。拉貝不僅富有正義感,而且在中國生活多年,對中國有特殊的感情,中國就是他的第二故鄉。因此,在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戰爆發後,拉貝沒有和其他外國人一樣爭相撤離,而是堅持留在了南京。雖然德國政府幾次召喚,但拉貝一直拒絕離開。他認為,作為國民政府的軍事顧問,他有義務而且應該留在中國。
12月,日軍攻入了南京,在南京市內大肆屠殺手無寸鐵的無辜群眾和已經放棄抵抗的中國士兵。面對日本人的暴行,拉貝挺身而出,聯合南京市內的留下的美英等國商人、傳教士、大學教授等20多名外國人士,組建了由他任主席的「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為中國難民提供庇護。患有糖尿病重疾的拉貝將自己的住所讓了出來,讓無數的中國難民躲在他的家裡,他還在院子裡挖了防空洞以防日本飛機的空襲。而拉貝自己則堵在門口,用柔弱的身軀阻擋發狂的日軍。當時日軍已經殺紅眼,根本沒有道理可講。勇敢的拉貝在日軍的刺刀前絲毫不懼,一直和日本人對峙,甚至公然從日本人刺刀下搶人。由於日本人拒絕承認拉貝的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這個民間組織,因此拉貝其實並不安全。但拉貝不為所動,他和日本人據理力爭,亮出了他的納粹黨員身份,並把納粹旗幟覆蓋在了屋頂。日本人投鼠忌器,不願得罪德國人,所以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拉貝保護躲在他身後的中國難民。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南京的其他二十多個安全區,拉貝和安全會的其他成員們不僅為難民們提供庇護,而且到處籌集資金,為難民門購買食品和藥品。他們穿梭在日軍的刺刀之下,爭相奔走救助中國難民。在拉貝的領導下,安全委員會收容救助的中國難民高達25萬。如果沒有拉貝以及和他一道挺身而出的外國友人,也許南京大屠殺會多出25萬殉難者。直到南京恢復平靜,難民們被安排妥當,拉貝才離開中國。當拉貝走的時候,難民們列隊歡送,向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德國人鞠躬致意。
拉貝回國後,由於拒絕召喚等原因,被納粹分子逮捕,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拉貝長期被軟禁。他寫的記錄南京大屠殺的《拉貝日記》也被納粹分子沒收。當德國戰敗後,拉貝的境況並沒有得到改善,由於他的納粹黨員身份,他又遭到了盟軍的非難,貧病交加的拉貝鋃鐺入獄,生活艱難。當拉貝的遭遇傳到南京的時候,國民政府向拉貝提供政治幫助,幫助他逃脫牢獄之災。南京政府和南京市民爭相捐款,南京市長還親自跑到瑞士為拉貝購買食物和藥品郵寄給拉貝,以表達南京市民和中國人對拉貝的感激之情,感謝拉貝在南京大屠殺為中國人做的貢獻。中國政府還表示:如果拉貝願意,可以到中國,中國會照顧他。可拉貝拒絕了中國的好意,他不願意給中國添麻煩,也不願意離開自己的家鄉,所以在抗戰勝利五年後安靜的離開了這個世界,沒有外人知曉,也沒有任何形式的悼念活動。可拉貝拒絕了中國的好意,他不願意給中國添麻煩,也不願意離開家鄉,所以在抗戰勝利五年後安靜的離開了這個世界,沒有外人知曉,也沒有任何形式的悼念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