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位狀元的書法,筆筆非同凡響,網友:不愧是人中龍鳳的字!

2023-08-19     書法網

原標題:最後一位狀元的書法,筆筆非同凡響,網友:不愧是人中龍鳳的字!

最後一位狀元的書法,筆筆非同凡響,網友:不愧是人中龍鳳的字!

人生有四大喜事,即「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對於古代的讀書人,科舉中第、入朝為官是畢生的追求,要是能中狀元,簡直是祖墳冒青煙的喜事。自從隋大業元年(605年)開科取士起,一直到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廢除科舉為止,歷經了1300年。

這一千三百年里,一共產生了五百九十多名狀元。小編曾經看到有些網友嘲諷古代的狀元,說他們還不如現在的高中生,這就是典型的「事後諸葛亮」心態了,如果他們能穿越回去,估計連毛筆都不會拿,更別說寫出一份無塗改、整潔精秀的小楷書。

古代的狀元有不少我們耳熟能詳,比如賀知章、王維、張九齡、文天祥、楊慎、張謇。那麼大家知道中國最後一位狀元是誰嗎?他就是劉春霖,世稱「第一人中最後人」,在他中狀元的第二年,科舉制廢除。劉春霖,字潤琴,號石雲,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生於河間府肅寧縣(今河北滄州)。

劉春霖家境貧寒,其父在府衙當差,公事繁忙,他便由哥嫂撫養,並在鄉里私塾讀書。要說劉春霖天賦也是出奇的高,那些拗口晦澀的古文,他讀上幾遍就能背誦,還在教書先生的指導下從顏楷練起,成了遠近聞名的書法家。

當時有一種說法「大字學顏,小字學劉」,而「劉」指的就是劉春霖。坊間一直傳言劉春霖殿試時應名列第三,因為第一名朱汝珍名字里的「珍」字,讓慈禧太后總是想到珍妃,再加上他的籍貫是「盛產」革命派的廣東省,因此由名字吉祥好聽的劉春霖「替補」了第一位。

但這種說法見於野史傳說,並無確切史料。據學界考證,慈禧太后很有可能在沒見到他之前,就已經對他的字很熟悉了。劉春霖曾在赴京趕考期間給人抄寫典籍經文,外出採買的小太監得知是遠近聞名的書法家所寫,便買了一本帶回宮中,慈禧見到他的字後,讚不絕口。

劉春霖以楷書、行書聞名於世,其楷書以「顏楷」為基礎,兼收歐陽詢、柳公權、趙孟頫筆法。從他的殿試試捲來看,簡直就是「人形印表機」。用筆方圓兼備,行筆筆筆中鋒,起筆逆入,行筆沉著凝練,橫畫、豎畫鈍入尖收,撇捺舒展但又不過分拉長。間架穩實寬綽有顏柳風采,筆畫遒媚中帶幾分險絕,則是吸取歐趙特徵。

劉春霖行書以「二王」、米芾、董其昌為師,他曾多次臨寫《聖教序》,相較於楷書,他的行書中側並用,牽絲引帶,絞轉流暢,結字縱長飄逸,用墨枯潤相濟,比楷書墨色變化更豐富。

如果將劉春霖的殿試試卷拿到國展參評,不知道評委們會如何辛辣點評,但與那些奇形怪狀的「丑書」相比,就像網友所說「人中龍鳳的字,不是俗人可比的」。

大家對劉春霖書法有何評價,歡迎評論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b5617d0c311872f1759fa61586a1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