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陽光就能種菜,植物工廠準備好大規模應用了嗎?

2024-11-01     觀察者網

以人工光源替代自然光源的植物種植技術,是照明行業長期以來試圖講出的新故事。與傳統種植方式相比,人工光源可以隨意控制光照時間,加速植物生長,並為擺脫土壤環境的室內立體「植物工廠」提供了可能性,理論上可以徹底解決土地資源緊缺的難題。

不過受限於成本和技術因素,植物照明在全球的應用還算不上廣泛。

日前,光合新植在上海發布了「生態環境可複製化技術」,以及最新產品生態箱,宣稱植物照明的大規模應用即將成為現實。

從左至右:光合新植創始人張繼強、中能源科技智庫執行主任趙一丁、中國照明學會副理事長唐國慶

光合新植創始人、項目團隊總設計師張繼強向觀察者網介紹,該生態箱具有蔬菜種植、菌菇栽培、食品發酵、寵物應用等眾多功能,預計5年內出貨量達到100萬台,市場潛力高達數萬億元。

此外,光合新植還設計了由生態單元構建的貨櫃型生態方艙及建築型生態工廠,能利用閒置工業廠房和都市高樓採用光合新植技術轉而發展都市農業。

中能源科技智庫執行主任趙一丁指出,所謂「生態車間」是一種裝備化生態環境可複製空間,是集農業生產與能源生產於一體的新型生態系統。它通過自然界提供的能源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環境的友好共生。光合新植"生態車間"技術給食物和能源問題帶來了根本性的解決辦法。

光合新植展示的生態箱產品

植物照明的概念由來已久,近年來在北美等地也開始用於室內植物種植,不少國內LED企業都有布局,將其視為新的業績增長點。不過從總量來看,植物照明的應用規模還較為有限。

根據TrendForce統計,預計2023年全球LED植物照明市場規模為14.4億美元,2027年將達到24.5億美元,2022年至2027年年復合成長率為12.8%。

對於傳統LED企業在植物照明市場推進緩慢的原因,張繼強認為,植物照明對於光源的要求,跟傳統照明有著明顯區別。為了能夠根據植物需求來調整光照參數,一些海外企業採取了布設大量傳感器的方式,導致成本較高。

光合新植則從光源本身著手,研發了雙路無級調控市電直驅LED控制驅動晶片,能夠實現對LED光源的光強度和光譜的無級調整,從而為植物提供最適宜的光照環境。

張繼強表示:「這款晶片的研發成功,是光合新植在農業科技領域多年深耕的結果。它不僅代表了我們對農業照明技術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我們在智能控制領域的技術實力。我們相信,這款晶片將為全球農業照明帶來革命性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三安光電、木林森、英飛特等LED行業上市公司在植物照明領域都有所布局,其中三安光電在2015年就與中科院植物所合作成立中科三安,進行垂直農業相關研發。不過到目前為止,相關上市公司在財報中普遍都沒有單獨披露植物照明業務的收入情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b4fc4819abc369efb12249952fd6dde.html














中日最新對話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