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尹柏
出品:全球財說
自2004年4月成立已經過去19個年頭,但華富基金至今仍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中小型公募基金。
這或與華富基金較為專注於債券型基金及貨幣型基金有著一定關係。
不過,2022年下半年因旗下一隻產品表現優異,華富基金也引來部分投資者的關注。只可惜即便2022年年度排名同類前十,但在行業風格輪動下也僅是曇花一現。
進入2023年受AI浪潮推動,旗下被動指數產品華富中證人工智慧產業ETF(515980)份額增長明顯,而此時華富基金也「乘勝追擊」,借著數字經濟的熱度新發混合型基金。
那麼,華富基金曾經斬獲同類TOP10的華富靈活配置(000398)如今怎樣?新發基金擬任基金經理陳奇的業績表現如何?而曾經「一哥」龔煒的離任,又讓華富基金蒙上何種陰影?接下來一一拆解。
資料顯示,華富基金成立於2004年,股東分別為華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信用融資擔保集團有限公司和合肥興泰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各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49%、27%、24%。
華安證券年報顯示,2022年華富基金實現營業收入3.83億元,同比增長10.58%;實現凈利潤3863萬元,同比增長9.74%。如此業績,在中小型公募基金中表現亮眼,但回看2022年上半年時,華富基金凈利潤還曾出現同比約38%的下滑。
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華富基金資產規模為822.7億元,排名第60位,基金產品數量共計80隻。
其中,債券型基金占比最多,為24隻規模合計488.59億元;貨幣型基金3隻規模合計253.07億元;混合型基金22隻規模合計62.81億元;股票型基金10隻規模合計22.17億元。
從以往獲獎記錄來看,華富基金僅有華富收益增強B曾於2018年斬獲兩個獎項。無論是規模占比還是業界口碑,華富基金均是更加專注於固收類產品,但亦是獲獎寥寥。
不過,一隻名為華富靈活配置的混合型基金卻在2022年四季度出盡風頭。
相關公告顯示,華富靈活配置於2022年9月5日更換基金經理,任職一年多的姚姣姣卸任,由李孝華接任。
從管理經驗看,李孝華此前多管理被動指數類產品,其中既有寬基指數也有行業指數,但並沒有混合型基金相關管理經驗。
李孝華上任基金經理後,快刀斬亂麻進行加倉布局,將一隻靈活配置型基金的股票市值占比由2.01%直接升至86.42%,隨之曾經債券市值占比也由88.01%降至為0。
不過令人驚艷的是,基金經理李孝華動作雖快,但對於行業的把控十分精準,以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三季報來看,前十大持倉股票集中於可選消費中的旅遊、航空、酒店標的,且均布局在低點。
2022年四季度,包括華天酒店、中青旅、春秋航空在內的旅遊概念標的,漲幅十分明顯,也直接帶動了華富靈活配置的收益水平。
Wind數據顯示,2022年華富靈活配置的年度回報高達20.56%,遠高於滬深300及同類平均,也由此獲得了6|2127的TOP10席位。
李孝華憑藉一己之力及一個季度的時間,就打造出華富基金年度甚至是史上最優產品,也讓市場震驚並獲得投資者的青睞。
華富靈活配置的基金份額從2022年三季度末的1129.23萬份,增至2022年末的1.50億份,且96.40%為個人投資者。
可惜的是,咔咔布局後李孝華沒能咔咔調倉,進入2023年行業風格輪動,AI、中特估、TMT等占據上風,旅遊概念隨之下降。
Wind數據顯示,華富靈活配置年初至今收益僅為-18.18%,同期滬深300為-0.97%、靈活配置型基金行業平均為-0.68%,華富靈活配置的年內排名位列後30名。
也就是說,李孝華憑藉一個季度創造神話,又用了一個季度讓神話覆滅,收益盡數回吐,且諸多個人投資者恐入局在高位。
並且,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華富靈活配置的股票持倉占比已超過90%,與比較基準「滬深300指數收益率*60%+上證國債指數收益率*40%」出入較大,顯得更為激進。
與此同時,華富靈活配置自2014年成立不足9年時間中,相繼或增聘或變更過11次基金經理,產品投資風格持續變動,亦會讓持有人陷入不適,無法判定該產品是否適合自身,從而造成困擾。
不過,畢竟李孝華將華富靈活配置由清盤邊緣拉至TOP10,如此成績估計可以「吹上幾年」,但現在如何穩住業績才是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華富基金也充分利用李孝華的TOP10光環,讓其加入了華富中證人工智慧產業ETF的基金經理隊伍,或許是為提振士氣,亦或使其了解熟識當下最熱概念。
華富中證人工智慧產業ETF雖然在2022年表現慘澹,錄得-37.26%的同類倒數業績,但是進入2023年憑藉ChatGPT拉起的AI浪潮,成功實現逆襲,年初至今已收穫28.61%的優秀收益,成為華富基金最為炙手可熱的產品。
隨之,華富中證人工智慧產業ETF規模也升至6.43億元,而其在2022年末規模僅為2.97億元,隨著份額及凈值增長,規模也實現翻倍。
除場內基金外,華富中證人工智慧產業ETF聯接A/C規模也得以提升,一季度末兩類合計規模約為1.56億元,再度將產品從清盤邊緣拉回。
借著人工智慧的「東風」,華富基金新發混合型基金產品便名為華富數字經濟(A類:018358,C類:018359),擬任基金經理為陳奇、黃星霖,是一隻「老帶新」的產品,畢竟黃星霖此前僅有研究員履歷。
不得不說,基金經理陳奇有點忙。資料顯示,如算上新產品,陳奇管理基金數量達到6隻,目前在管基金規模為19.95億元。
陳奇所管基金中,規模最高的為華富競爭力優選A(410001),該只基金是曾經「華富一哥」龔煒的代表作之一,自2012年12月21日起管理時間長達9年又247天,收穫了高達310.75%的任職回報。
不過,華富競爭力優選A超過10億元的規模,並非是龔煒帶來的,而是陳奇自2022年8月22日接手後,第四季度機構投資者瘋狂進入的結果。Wind數據顯示,華富競爭優選A機構投資者持有總份額由2022年中報的2883萬份攀升至2022年年報的7.75億份。
可惜的是,陳奇在一定程度上辜負了機構投資者的信任,自接任基金經理後,或源於對重倉股進行了大幅調整,雖然年初至今業績不錯,但其任職回報僅為-14.38%。
陳奇認為「在國產化、新應用和新創新產品的帶動下,國內的半導體公司或迎來中長期的加大配置窗口」。從其所管產品的重倉配置來看,確也多為AIGC概念及半導體。
也正是受益於對半導體等行業的長期看好及持倉,讓陳奇的多隻產品在2023年獲得了較佳的業績回報,但其所管的5隻產品中,仍有3隻任職回報為負值,畢竟2022年陳奇的表現中等偏下。
以華富時代銳選(A類:016119,C類:016120)為例,該產品成立於2022年12月1日,是陳奇成為基金經理後的三年多時間中,首隻獨立擔任基金經理的新發產品,而此前所有產品都是接任或採取「老帶新」的雙基金經理管理模式。
作為陳奇首隻獨立管理的新發產品,在大市震盪的情況下,基金經理多少顯得有些畏手畏腳。
2023年一季報顯示,華富時代銳選A已成立4個月,但股票市值占基金總資產比例僅為43.64%,銀行存款占基金總資產比例卻高達56.17%。
也就是說,持有人交著管理費,但超過一半的資金卻放在銀行領利息,雖然此種方式可以視為在大市不明朗情況下的審慎操作,但也多少讓持有人感到不解,畢竟基金已經成立4個月的時間。
截至5月29日,華富時代銳選成立已接近半年,以A類為例成立至今收益為-2.57%,同期雖優於同類平均,但仍處於破凈狀態。
關鍵在於,基金經理陳奇未理順在管產品,甚至說作為基金經理仍「資歷淺、不知名」的情況下,華富基金便讓其以「老帶新」模式發行新產品,多少顯得有些冒進且不負責任。
但是,華富基金也面對著主動權益團隊「無人可用」的狀態,資歷較深的陳啟明已管理7隻產品,且剛剛於4月新發18個月封閉期的新產品。
在主動權益團隊偏弱的情況下,華富基金同樣陷入中小規模公募基金困局,難以留住舊人又培養不出新人,老產品業績平凡規模逐步縮水,新產品無亮點宣傳募集頗為艱難。
不過,2023年雖然即將過半,縱觀公募基金仍未有哪只產品可以展現黑馬實力。華富基金能否再度押中TOP10,還是頗為值得期待。
敬告讀者:本文基於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