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線上最美的小鎮,森林草原,雪山木屋,被稱為中國的阿爾卑斯

2022-10-11     九山行

原標題:川藏線上最美的小鎮,森林草原,雪山木屋,被稱為中國的阿爾卑斯

記得兩年前在記錄雨崩行程的梅里雪山時,我第一次用到了「中國式的阿爾卑斯」。這是多年後對阿爾卑斯行程的懷念,也是對腦海中那幅揮之不去畫面的紀念。頭頂雪山環繞,冰川從山肩處落下,山下滿是濃密的森林和斑駁的草原,而眼前,則是用木屋組成的村落。這幅畫卷其實並不僅屬於阿爾卑斯,但是先入為主的概念還是習慣性地把它打上「阿爾卑斯」的標籤。

當然,「中國阿爾卑斯」這個風景標籤在網際網路上可以找到很多,也被用在了像阿爾山、四姑娘山、可可托海、卡瓦格博等等身上。今天被我再次記起,是位於林芝的魯朗。其實,世人賦予魯朗的名字很多,每個聽起來都氣勢磅礴,包括「神仙居住的地方」、「天然氧吧」、「生物基因庫」……就連藏語直譯過來的名字「龍王谷」都比我的這個標籤霸氣。以至於我都懷疑這個標籤給魯朗這個川藏線最美小鎮抹黑了。

魯朗隸屬於林芝市的巴宜區,距離市中心70公里的樣子,是318國道上一個很出名的小鎮。之所以出名首先要說這裡的景色優美。伴隨著美景,國內房地產大咖們在這裡打造了眾多五星級酒店,這裡也就被冠以休閒度假聖地的名號。其次,魯朗還和最著名的神山「眾山之父」南迦巴瓦經常被捆綁在一起。

很多慕名之人認為魯朗是眺望「十人九不遇」的南迦巴瓦峰的最佳地點。其實在魯朗是看不到南迦巴瓦峰的。要看南迦巴瓦需要到魯朗往林芝方向10公里的色季拉山埡口的位置。而庇護魯朗的,則是工布人自己的神山工布拉贊。

工布人,更準確地應該叫做「工布藏族」。說到這個概念需要先說下歷史。在松贊干布建立統一的吐蕃王朝之前,西藏一直處於「小邦」時代。在《賢者喜宴》、《漢藏史集》等多部關於西藏歷史的書籍中都有關於「二十五小邦、十二小邦和四十小邦」的記載。這個「小邦」,我覺得可以理解為部落,氏族。也就是說古時候的西藏前期是由多個部落、氏族組成的,後期一些部落做大了,就變成了部落聯盟,這個狀態一直保持到松贊干布統一雪域高原。不過,由於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的不同,很多地方至今都保留了自己的生活習慣。所以這個部落的概念沒了,但是人們還是經常用這些稱謂來表示自己。

工布藏族就是其中之一。他們主要集中在林芝一帶,從「十二小邦」時代就有明確的歷史記載。作為藏區唯一深處深山老林之中的人,工布藏族的無論從穿衣、飲食還有生活習慣明顯有別於其他地區,所以也就有了一些屬於自己的自然崇拜。工布拉贊、傑欽朗拉嘎布、薩瑪熱則、貢措湖、巴松措這些大山大湖就是承載了工布藏族信仰的神山神湖。

扯得有點遠,咱們言歸正傳。

魯朗的海拔位於3300米的樣子,這個海拔比拉薩低了300多米。正是這300米的落差和這裡獨特的地形,造就了這裡獨特的地貌。相比於拉薩貧瘠的植被覆蓋,這裡森林覆蓋面積超過了80%,而剩下的20%也被草甸和河流占領了。於是西藏的主色調「黃」,在這裡換成了「綠」。魯朗兩側的高山從低向高,依次分布著灌木叢、雲杉和松樹。而高山中間的谷地則是整齊的草甸和蜿蜒的河流。錯落有致的森林,用顏色標註著種類和年齡,正所謂「幼林明媚母林幽」,再加上草坪上怒放的野花,大自然把最美好的風光都留在了這裡。

在森林下,草原旁,是頗具林區特色的木籬笆,木屋,木橋。牧牛和經幡散落在草場河畔仿佛灑落的群星,而頭頂的雪山此時正在被流雲影地斑駁陸離。如果把這些揮毫潑墨,那便是一幅優美恬靜的山居圖。而放在了照相機里,這又成了我心中的那個「中國式的阿爾卑斯」!

寫到最後,突然發現上面所有關於「中國式阿爾卑斯」的標籤都是偽命題。不是自我否定,而是上面所說的一切都是片面的,或者說是標籤的基礎。而我心中的那個「中國式阿爾卑斯」,不是包含雪山、森林、草甸、河流、木屋、牛羊的畫卷,而是在這幅畫卷中坐在木樁上,邊喝茶邊欣賞風景的愜意生活!

魯朗畫了一個大大的風景,而看風景的人又在哪裡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aa74df1a98f9ad0456793df8167f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