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銷售低迷的大趨勢中,市場呈現出大屏化、高端化、場景化的趨勢。顯然,用戶期待的是更好的電視體驗。然而,在硬體和參數競賽的今天,什麼是更好的電視呢?
9月底發布的華為智慧屏 V5 Pro帶來了顛覆式的交互方式,打破了遙控器呆板的按鍵模式,用戶可以像操作手機一樣遠程操控電視,也可以在電視上體驗手機上的應用。當「巨幕手機」出現,用戶突然發現電視破圈了。
顛覆交互,從按到刷,從點到面
電視行業發展歷程中,交互模式經歷了幾次重要的變革。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電視的交互方式是旋鈕和按鍵,用戶需要走到黑白電視機旁邊進行手動調節。而到了九十年代,遙控器開始出現,使得用戶可以更方便、靈活地遠程控制電視。
近十年以來,隨著網際網路電視概念的興起,網際網路的創新思維推動了遙控器的變革。遙控器的設計越來越簡單,觸控遙控的出現也使得遙控方式變得更加靈活多樣。有些廠商還將手機設置為電視的控制器。在這個過程中,語音控制的出現也使得用戶可以通過口頭指令來控制電視,讓電視「聽命行事」。
仔細看今天市場上的遙控器雖然有了很多進化,但還是沒有擺脫按鍵的方式,只能是點對點的操控。
如今,華為在電視交互方面帶來了一次革命性的升級。華為智慧屏 V5 Pro搭載了全球首款絕對指向遙控器,並將遙控器和智慧屏SmartBar上的天線傳感器配合,當用戶打開指向遙控器,電視上會出現一個類似雷射筆的對應圓點。用戶只需要在螢幕上滑動、點按、拖拽、圈選、跳選,就可以實現指哪點哪、一指即控的體驗。這非常像手機的觸控,只不過手機是直接觸控,華為智慧屏 V5 Pro是隔空觸控。遙控器的按鍵區域被創新性地改造成了觸控板,除了指哪點哪,還可以在觸控區划來划去,隔空操作大屏上的應用。
以前遙控器的按鍵上只能是點對點,現在像滑鼠一樣隨便搖動遙控器或是在觸控板上滑動,可以對整個面進行操控。可以理解為,以前的交互是按,現在是滑一滑,以前實現點對點控制,現在是點對面的控制,可以像刷手機一樣輕輕鬆鬆刷電視。
舉個例子,輸入密碼的過程由此變得更加快捷。以前用戶需要一下一下按動遙控器選擇對應的數字或字母,而現在只需要指哪打哪,輸入速度大大提高。再比如,以前刷微博、抖音、小紅書,都是要在手機上操作,現在就可以通過華為靈犀指向遙控直接操控大屏。也就是說,有了華為靈犀指向遙控,手機上、平板上的應用,都可以在大屏上輕鬆玩轉。
近十年來,儘管遙控器有一些變化,但總體而言體驗仍然相對僵化,便捷性不夠。特別是手機觸控屏上的自然互動已經成為人們日常使用習慣之後,傳統的電視操控方式就顯得相形見絀了。不好用,自然就不愛用。網際網路電視興起這些年,雖然有一些應用,也可以實現手機投屏等功能,但是由於交互差,電視依然還是人們印象中的傳統電視。
華為智慧屏 V5 Pro所帶來的華為靈犀指向遙控,帶來了跨時代的交互創新體驗,重新定義了大屏交互方式。這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就像是當年蘋果手機剛剛出現的時候,人們第一次用手指在觸控屏上划來划去的那種新鮮感。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蘋果時刻」。那是從功能機向智慧型手機升級的開始。
今天華為智慧屏 V5 Pro通過遠程觸控的交互,將電視帶入了「巨幕手機時代」,也為電視這個產品品類打開更大的想像空間。
顛覆體驗,從看到刷、玩、用
從電視行業現狀來看,中國彩電行業面臨增長壓力。據奧維雲網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2022年,我國彩電市場的銷售量分別為5089萬台、4752萬台、4868萬台、4894萬台、4450萬台、3835萬台、3634萬台,呈現下滑趨勢。
在存量時代,銷售低迷的市場中電視呈現的新趨勢是大屏化、高端化、年輕化,技術雖然不斷進步,但主要是卷參數,產品沒有顛覆性的體驗創新,所以用戶換機熱情依然不高。
十年前,網際網路電視的出現帶動了一輪用戶的消費熱情,用戶開機率和開機時長有所增加。然而,儘管電視上使用網際網路的應用和玩遊戲的體驗有所改善,但互動仍然不方便,與手機的體驗差距較大。網際網路電視發展了十年,電視仍然是一個單向輸出平台,用戶被動「看」是最主要的功能。
但是,如今用戶的習慣已經被智慧型手機所改變,他們花費大量時間使用各種各樣的應用,真正「看」的需求大大下降。
電視功能輿情調研結果顯示,應用市場軟體太少是用戶關注的問題之一。應用數量不足主要是由於互動瓶頸的存在。顯然,用戶對電視有更高的期待,不只是看,而是有更多的應用。這正是華為智慧屏 V5 Pro帶來的變化:因為交互的顛覆,手機和平板上的300多萬個移動應用都可以在智慧屏直接使用。
從此,電視真正破圈,功能定位都變了,看電視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未來可刷抖音,可玩遊戲,甚至可以用來輕辦公。
交互的顛覆是智能生態的基礎,而電視廠商在這個領域一直沒有進行顛覆性創新,因此電視仍然只是一個輸出平台。華為智慧屏 V5 Pro讓我們看到,交互的顛覆將會帶來電視功能的顛覆,不僅能將手機、平板上的應用平移到大屏上,未來還會出現更多針對大屏的創新應用。
實際上,當豐富的應用生態可以在電視上實現,華為智慧屏給客廳場景帶來更多可能性。
根據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研究報告顯示,大屏端的智能化應用正在加速普及。其中智能電視憑藉其具備的開放式平台以及豐富的個性化體驗,將率先引爆新一輪客廳經濟。或許,帶來交互革命的華為智慧屏 V5 Pro會是新一輪客廳經濟的「點火器」。
改變格局,從「入局者」到「秩序者」
華為在四年前進入了電視領域。當時,電視市場已經進入了存量時代,用戶看電視的時間逐漸減少。然而,華為的進入並不是為了與傳統電視廠商競爭,而是從更高的層面考慮,為產業帶來新的生命力。
手機是用戶的個人中心,而客廳里的大屏則是家庭中心。家庭中心可以做些什麼呢?當然不僅僅是看電視。將手機上的某些應用放到大屏上,體驗可能會更好。例如,視頻通話可以增進親人的感情,一些在小螢幕上無法玩的遊戲可以放到大屏上更爽。再比如手機上無法實現的體驗,體感遊戲、AI健身等等。總之,讓這塊大屏在家中發揮更大的價值。
華為智慧屏首先做一台好電視,這是基礎。注重音畫體驗,華為智慧屏的音畫質屬於第一梯隊,比如通過計算畫質突破電視的硬體限制,提高音畫體驗的上限,V系列的音質也一直是業界的標杆。除這基礎之上,華為一直在努力拓展電視的定位,讓其家庭中心的定位名副其實,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交互方式的變革。
事實上,交互方式的變革已經被許多企業所認識到,但實現起來卻非常困難。因此,我們看到遙控器設計的一些變化和語音控制不斷進化,但這些並沒有帶來實質性的突破。
四年前,華為首款內置攝像頭電視的發布是電視交互發展的重要時刻,為整個產業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思路。然而,實現自然的交互並不容易。華為研發團隊嘗試了許多不同的手勢、體感等交互方式,但最終發現這些很難成為高頻的交互方式。與此同時,用戶對於在電視上使用移動應用的訴求越來越強烈。華為在去年推出了「超級桌面」功能,這是基於鴻蒙系統帶來的新體驗,基本可以滿足移動應用的絕大部分操作體驗。然而,這仍然需要通過操控手機來操控超級桌面中的應用。當手機沒有空閒時,就無法控制超級桌面中的應用了。
因此,華為團隊希望能夠探索出一種讓大屏自己就可以玩起來的交互能力。作為一塊大屏,用戶站在大屏前近距離觸控是不現實的,所以華為的解題思路是遠程觸控,從遙控器入手,將遙控器和智慧屏SmartBar上的天線傳感器配合來實現。
華為靈犀指向遙控黑科技是行業首創的UWB+IMU融合定位技術。行業內沒有人這麼做過,華為的研發團隊也走了很多彎路。他們嘗試了數十種指向遙控方案,進行了上百個小版本的疊代,歷時3年多的技術沉澱後,最終找到了最佳的覆蓋範圍、延時和準確度。
你會發現,華為進入電視領域並不是在原有的路上「卷」,而是開闢了新的思路,從用戶價值的角度重新定義了這個產品。因此,技術的顛覆和重構是必要的,這將是一條很長的路要走。華為要做的就是做難而正確的事,而不是在原有的老路上簡單地提速。
電視需求之所以下行,根本原因就是行業內很多創新都是「偽升級」、「偽需求」,無法真正打動用戶。然而,在過去的四年里,華為從入局者成為了秩序者,重新定義了電視,賦予了電視這個品類新的生命力。從只能看到可以刷、可以玩、可以用,從傳統的被動顯示內容的終端轉變為滿足多元化需求的智慧中心。
通過顛覆交互方式,華為讓電視重新煥發新生,改寫了「電視」這個品類未來的產品形態。這不僅將激活市場,也將打破行業固有的競爭格局。
【結束語】
當然,今天的交互方式的改變,只是一個開始。用戶的習慣需要培養,交互的技術需要疊代,有些應用從小屏到大屏還需要適配,甚至要為大屏做進一步優化。
但是,交互的顛覆,是激活家庭智能生態的開始。華為要做的就是擺脫原來電視只能看的印象,讓電視可以玩起來,大家回家後更願意使用智慧屏來娛樂和消費內容,讓家庭成員重新聚在客廳一起享受歡樂——那才是真正的家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