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五一,縣城是最大贏家

2024-05-06     中國新聞周刊

原標題:這個五一,縣城是最大贏家

這個五一,縣城是最大贏家

今年五一小長假,再次接棒去年五一,成為「史上最熱門五一」假期。

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全國國內旅遊出遊合計2.95億人次,比去年五一多了超過2000萬人次,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28.2%。

不過今年的「人從眾」與往年不同,小城尤其是縣城,成了人們的心頭好。

根據攜程發布的《2024五一假期旅行總結》,在旅遊訂單同比增速上,十大縣域目的地平均增長36%,成為增速「第一梯隊」。

平均不到5人里就有1人在旅行的五一假期,為什麼是小縣城火了?

縣城,擠爆了

「《清明上河圖》還是保守了,但凡五一出門走走,就發現到處都是幾倍於上河圖的人。」剛從人群中擠回來的遊客戲謔道。

《清明上河圖》主打的是「繁華」,它描繪的是北宋都城汴京(今開封)的熱鬧場景。然而今年五一假期,別說是如同開封一樣的「古都城」,連小城和縣城都擠滿了遊客。

攜程發布的《2024五一假期旅行總結》顯示,今年最火的十大旅遊目的地依舊是一線/新一線大都市:北京、上海、杭州、成都、重慶、廣州、南京、武漢、西安和深圳。與2023年五一假期的流量擔當相比,僅僅是前後位次的變化。

文旅資源豐富、交通四通八達、商業經濟繁榮,換句話說,「有的看」「方便去」「好消費」,是旅遊目的地霸榜的三大撒手鐧。

大都市穩定不變的同時,今年的新趨勢在於小城市的「崛起」。據《2024五一假期旅行總結》,旅遊訂單同比增速上,縣域市場高於三四線城市,三四線城市高於一二線城市。

圖/攜程旅行

三四線城市中,揚州、洛陽、秦皇島、威海、桂林、開封、淄博、黃山、泰安、上饒等是較熱門的目的地,旅遊訂單平均增長11%。

縣城中,安吉、桐廬、都江堰、陽朔、彌勒、義烏、婺源、景洪、崑山、平潭是熱門旅遊目的地,旅遊訂單平均增長36%。

其實在法定假日出遊中,「反向旅遊」已經被討論多年。去年的五一假期,小城市就已經冒了頭。根據同程旅行2023年五一假期的數據,三線及以下城市的酒店預訂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超過150%。

反向旅遊,多少有點「退而求其次」,比如選擇的標準往往是避開人潮、逃離溢價。

去年五一遊客志浩就選擇了反向旅遊,節前三天開始看余票,刷到哪裡有票去哪裡,頗有種「開盲盒」的既視感。最終他選擇了去草還沒綠的內蒙古呼和浩特旅遊,隨機逛不排隊的博物館,隨機吃進門就有座位的小館子美食,四日往返最終花費千元左右。

不過,今年火的縣域旅遊並不等同於「反向旅遊」。在勁旅集團創始人、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魏長仁看來,以往的反向旅遊主打的是「不計劃、不趕趟、不打卡」,然而縣域旅遊是一種演進,「可以有計劃、可以適當趕趟、也可以打卡」。

這意味著,縣域旅遊,不一定能完全避開人潮和溢價,但依然值得去。

縣域旅遊,究竟是怎麼火起來的?

縣城,新的旅遊流量擔當

今年五一在社交平台上最火的縣城少不了陽朔,有網友發布了陽朔灕江景區百舸爭流的視頻:「知道的我是來旅遊了,不知道的還以為周瑜正在調集江東水軍攻陷水泊梁山。」

小紅書視頻截圖@飛進桂林山水

在中國旅遊研究院副研究員韓元軍看來,縣域旅遊的火爆反映的是旅遊供給結構優化的趨勢,背後當然有「高性價比」的因素,比如相較大都市有更具性價比的酒店、餐飲,以及更少的遊客。

但正如陽朔呈現出的「百舸爭流」的畫面,韓元軍認為,縣域旅遊的異軍突起需要具備三個硬體:

最重要的「硬體」便是旅遊資源的獨特性、差異性。

以攜程統計的前十名榜單為例,婺源主打的是鄉村古鎮、都江堰主打的是大熊貓基地以及水利工程、平潭主打的是海島風情以及獨具一格的「藍色眼淚」。

五一假期選擇去平潭島的遊客閃閃表示,選擇平潭島並不是一個靈機一動的決定,而是奔著藍色眼淚而去,4月到6月是看夜光藻最好的時節,因此早在年初就做好了計劃。相較以往的「反向旅遊」隨機找個城市躺平或閒逛,這次的縣城旅遊算是「籌謀已久」。

「這些縣城所具備的唯一性非常強,遵循了旅遊的發展規律。」韓元軍說。

另一個「硬體」在於交通的便利性。

近年來高鐵、支線機場的硬體升級使得縣級旅遊目的地的可達性大幅增加。比如平潭高鐵站於2020年建成,從北京和上海出發每天各有一班直達高鐵。對於沒有直達高鐵的始發城市,從省會福州中轉依然是個方便的選擇,從福州發車每日有近20班抵達平潭的高鐵或動車,最快僅需28分鐘。

其實在五一之前,去哪兒網就發布了一張小眾目的地「撿漏地圖」,距離省會城市的距離僅需1小時高鐵時間的「一小時高鐵圈」是撿漏的關鍵。

五一假期選擇去安吉的遊客瑞秋分享了她的經驗,安吉縣不僅有2020年後新建成的高鐵站,自駕也非常方便。它處在江浙滬的中段位置,從上海或南京出發僅需兩個多小時,從杭州出發甚至只要一個半小時。

此外,「硬體」還在於吸引遊客的主打「元素」。

四平八穩綜合實力強固然好,但如果有一個更能占領遊客心智的「元素」,往往能具備加成的效果。

這些元素中,「美食」的效應已經體現得淋漓盡致。比如山東淄博有燒烤和小餅,甘肅天水有麻辣燙,哈爾濱有凍梨。

除此之外,音樂節、村超(鄉村足球超級聯賽)、馬拉松、越野比賽、露營等等都有相當大的吸引力。瑞秋提到,早就耳聞安吉有「中國露營第一村」之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也發源於這裡,但吸引她的點在於「咖啡館」。安吉是中國咖啡館密度最高的縣,因此尋覓咖啡館之旅,足夠讓一個上海人心動。

圖/圖蟲創意

縣城,接得住「富貴」嗎?

縣域旅遊的異軍突起,能火多久?

在魏長仁看來,沒有縣城「能隨隨便便成功」,爆火的縣城在旅遊基礎設施、交通便利度、旅遊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新玩法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和準備,因此火爆是厚積薄發的。

「尤其是縣城旅遊不等同於退而求其次的反向旅遊,它會成為遊客們常態化的選擇。」魏長仁說。

不過,在獨立消費分析師劉戈看來,被遊客選擇可能要滿足包括旅遊資源、交通便利程度等一系列要求,但被遊客認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配套服務是否匹配」可能成為是否「一票否決」的關鍵。

劉戈舉了個簡單的例子,在縣城選擇吃什麼的時候,慣常在大城市使用的點評平台常常容易失靈,地道的館子不一定在網上查得到,而評價多、評分高的網紅館子又不免讓人覺得有意為之。

因此,在縣城,往往容易出現遊客們蜂擁而入少數幾家「推薦餐廳」的場面,味道不一定好但排隊一定長。

在韓元軍看來,縣城應對龐大客流量的經驗或許有所欠缺,因此,政府作為提供公共服務的主體,需要有更多的策略和措施。

在行業內,旅遊目的地們紛紛效仿的範例是淄博。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就曾指出,淄博的爆火有偶然因素,但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做好配套、做好周邊、做好支撐,圍繞燒烤,以點帶面,讓遊客獲得較好的整體體驗。

當一座小城圍繞著配套服務形成龐大的旅遊生態之後,它就具有了「性格」,形象就立了起來。在劉戈看來,真正深入人心的「旅遊縣城」,往往並不會給遊客們帶來「縣」感,它更像是一種獨立於城市線級之外的「特別存在」。

例如安吉,有動輒千元的豪華帳篷、野奢酒店,有超過300家的咖啡館,連現制茶飲價格帶里中高端的喜茶、霸王茶姬都紛紛入駐開店,這幾乎是都市級的「配套服務」。

這個五一,縣城火了,但究竟是哪些縣城能夠火到最後,成為各地文旅「抄作業」的典範,它們正在浮出水面。

作者:屈博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a31ca69a3fdaa0c8c7043f01a15f3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