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房屋合法性的認定問題在徵收拆遷中可謂是爭議焦點,它關係著補償的計算方式以及最終的補償結果,圍繞這一問題被徵收人與徵收部門往往會展開很多回合的權利認定。那麼,房屋合法性的認定究竟由誰說了算,單憑徵收部門拿出的航拍圖、登記表等信息就可以直接作出違建認定嗎?北京京康律師事務所主任史西寧律師將就這一問題來簡單了解航拍圖的相關問題:
以案說法
王某為吉林省長春市C區居民,在該區擁有合法的房屋,長春市C區政府認定被徵收人未經登記建築為「影響城鄉規劃尚可採取改正措施的違法建築」,王某不服,向長春市政府進行複議,長春市政府維持了C區政府的認定。王某無奈,將長春市C區人民政府訴上法庭。
C區政府認定王景武家兩處84.31平方米、未經登記建築為「影響城鄉規劃尚可採取改正措施的違法建築」的主要證據為航拍圖,一審法院判決王某敗訴,王某不服,進行了上訴。二審法院組織雙方當事人到長春市測繪院現場核實及庭審質證認證,該航拍圖圖像模糊,不能清晰地反映涉案建築物的建築時間,C區政府對王景武房屋徵收範圍內未經登記建築認定行為的主要證據不足。故二審法院改判撤銷C區政府認定行為及長春市政府複議行為。C區政府提交再審申請,最高人民法院於2020年5月8日作出(2020)最高法行申2794號行政裁定書,駁回再審申請人C區人民政府的再審申請。
本案中,行政機關認定被徵收人未經登記建築為「影響城鄉規劃尚可採取改正措施的違法建築」的主要證據為航拍圖,但經過法院組織雙方當事人到測繪院現場核實及庭審質證認證,該航拍圖圖像模糊,不能清晰地反映涉案建築物的建築時間,行政機關對被徵收人房屋徵收範圍內未經登記建築認定行為的主要證據不足。
概念解析
航拍圖,是指利用遙感技術所測得的某一地區的地面或地質影像。當用於徵收拆遷時,可以直觀反應出房屋的建造時間、結構變化情況等信息。實際徵收過程中,也有許多地方政府明確規定以某年某月的航拍圖作為認定房屋是否合法的依據,簡單的將航拍圖之前建造的房屋視為合法,之後的房屋則視為違法建築。
但房屋合法性的認定需要綜合審查社會發展程度、行政管理實際情況、歷史遺留等多種因素,因此,單純以某一年航拍圖來劃分房屋合法與否並不能作為決定性的依據,它僅能作為徵收時的輔助材料,最終的認定需要實地地調查、審核,只有這樣才能符合補償的基本精神,真正保證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在房屋徵收拆遷中,航拍圖可以作為認定違法建築的證據之一,但是航拍圖並不能作為唯一的證據,但是房屋被強拆後,航拍圖的作用就很大了,不僅可以確定房屋方位,還能利用航拍圖估值房屋面積等。
史律師評析
房屋徵收時,由評估方對徵收房屋進行評估,再由徵收方與被拆遷人談拆遷補償事宜,如果在征地拆遷中引起糾紛,被拆遷人拒絕簽字的,很可能會引起徵收方與被徵收人的矛盾,尤其是一些徵收方以房屋為違章建築為由對房屋下達違建限拆決定通知對房屋進行強制拆除,而這時我們會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其中,航拍圖就可能是非常重要的證據之一。征地拆遷案件往往比較複雜,當事人如遇到相關問題,可以諮詢專業的征地拆遷律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QruC3MBnkjnB-0z3vg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