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太極拳的12條金律及八條要素

2019-12-23     漾太極

學太極,上漾太極!點擊右上角處「關注」,關注我們!

1. 凡是前進的動作,腳跟先落地,然後再慢慢地改變重心;凡是後退的動作,腳掌先落地,然後再慢慢地改變重心。

2. 凡是旋轉的動作,應先把身體穩住,再提腿換步。

3. 凡是收掌的動作,手掌應微微含蓄,但又不要軟化、飄浮;凡是手掌前推的動作,除注意沉肩墜肘外,同時手腕要微向下塌,但不可彎得太死。

4. 凡是小臂外旋時,注意小指一側微微用力,好似向外擰勁;小臂內旋時,注意拇指一側微微用力,好似向里裹勁。

5. 凡是由虛而逐漸落實的動作,腰部都要有意識地向下松垂,以幫助氣的下沉。

6. 凡是起的、開的、曲的、蓄的動作,配合呼吸時,都是吸氣;凡是落的、合的、伸的、發的動作,配合呼吸時,都是呼氣。

7. 每一動作,先用意識引導內部運動,外形隨之而動。

8. 每一動作,都要做到:意到、氣到、勁到、神到、形到,寄意,氣,勁、神、形五合一的整體運動。

9. 一定要體現出剛柔相濟的變化和連綿不斷的完整。

10. 拳勢呼吸,簡單的說,就是在定勢時把氣呼室外,接下來自然轉入吸氣,因為定勢是發勢向蓄勢的轉換點。

11. 心靜、體松是太極拳的最基本的要求。每一動作都須在松、靜的基礎上進行,也就是要把松,靜貫注於練太極拳的全過程。

12. 太極拳是練內功的,要有鐵槓磨成針,功到自然成的思想,必須天天演練,苦心琢磨,才能達到更大的養生保健效果。

常言道,傳拳不傳腰,傳腰是不高。太極拳武技不高的重要原因,腰腿有病:一在腿腳不能松虛合一,二在腰胯不能靈活變轉。論壇中言腰胯的貼子也不少,可惜大都術語連篇,或者說一漏萬,也不言操作方法,故而等於白搭。

下面對腰胯練習簡要描述:

1、腰胯總的要求是松虛靈活,沉降隨意,旋轉如輪。身法要領上可以這樣表述,腰脊貫直命門鼓,尾閭內合要中正,圓襠松胯準頭平,會陰吸起懸百會,松腹沉氣下湧泉。

2、放鬆腰胯基本操作方法:

一是馬步站樁定軸轉腰松胯,以平面方式或者螺旋升降方式進行。一般使髖盆轉到肚臍能對準左膝或右膝的內側為宜,而頭宜正,眼神往前方鼻中線遠視。過則易扭腰反而失勢。

二是弓步站立定軸轉腰松胯,一腳在前一腳在後成弓步,轉腰以平面方式或者螺旋升降方式進行。要定住雙膝不動,從向前正向轉髖盆到側身像是90度樣子,意念往肚前中線上合,上體不能成扭狀。

三是虛實樁定軸轉腰松胯,同樣以平面方式或者螺旋升降方式進行。以白鶴亮翅樁為基本練習方法,髖盆的轉幅也達90度樣子,而上體不能成扭狀。

四是藉助拳架中的海底針、下勢練習腰胯摺疊,用內擺腳、外擺腳幫助松胯。反覆多練,注意尾閭無形垂線要指向兩腳根連線,一腳全虛時尾閭無形垂線指向實腳的腳根。

五是適當向後折腰盪胯,輔助達到松腰活胯目的。但是在盤拳、推手、打手時切記不可向後折腰,不然失勢必敗。

六是不要強行用物理拉伸的方式松腰活胯,而是藉助貫注意念上行玉枕(甚至到百會去)的方法來進行。不然,後果自負。

七是在練習可以配合雙手運動,但只是為了體會雙手之動由轉腰帶動的圓活之趣。

八是練習腰間太極球運化中虛提實沉的狀態,配合練習蹲牆功。

以上練習,不出一周,在推手打手化勁時中自顯其效。然而,若要松得透徹,仍需許多時日。


文章整理於網絡,旨在宣傳推廣太極拳,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文章僅供豐富拳友太極知識,參考學習之用,若是拳友已有明師指導或者自有練習體系,不必依文全改,擇其優點參考學習即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NrkMG8BMH2_cNUgAEV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