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檔連播21年的央視節目停播。1000多期的長壽節目,說沒就沒了。雖然又爛又狗血,卻曾奉為經典。《走近科學》1995年,「科教興國」被提出。1998年,央視首個科教欄目《走近科學》播出。中央十套,黃金時段。節目組被寄予的厚望,可想而知。開播前5年,節目組本著嚴肅的態度,向大眾科普。某期節目,甚至請來6位諾貝爾獎得主撐場子。結果,收視率奇慘!為什麼?內容太高深,沒人聽得懂。
痛定思痛,節目組大改革,走起了「地氣風」。從民間廣招奇聞,影視記錄拍攝。把一個個傳說和詭異事件,用科學找到背後的真相。最後再給觀眾一個合理的科學解釋。每一期故事,都有同一個套路。故弄玄虛,吸引眼球:發怒的「鬼火」、行走的屍體、重慶殭屍男孩事件、半夜「鬼」拉燈......
再由主持人張騰岳,給你丟出幾個疑問:一棟死過人的小樓,為何頻頻傳出狗的慘叫?男子沒有任何傷口,為何用嘴吸哪都能出血?老兩口家中的燈泡,為何每到半夜都會莫名亮起......
問得你膽寒心顫,脊背發涼。再由視頻帶你回顧整個事件。幾期節目下來,看得你抓耳撓腮: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最後,專家解讀,道出荒謬真相。懸疑開頭,喜劇結尾。看的你想罵娘的心都有。《走近科學》可以說是不少人的童年陰影。拍恐怖故事,比如今的恐怖電影還專業。如今的我們再回看,只把節目當段子。是因為當時的觀眾已經不再「科盲」。它的停播,不也正意味著一個「科盲」時代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