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府撈麵:會員產品30元以下已占五成

2023-12-24     市界

原標題:和府撈麵:會員產品30元以下已占五成

「未來的和府撈麵,肯定不是高高在上的。」12月22日的品牌戰略暨新品發布會上,和府撈麵創始人李學林如是說到。

一小時的發言,李學林給出的信息量很大,比如和府撈麵「主流產品價格下調了好幾輪」,未來「城市門店密集度要提升5倍」「要開放聯營,3年內從500+家直營門店,做到2000家店」「要出海、下沉」等等。

「目前在上海,和府有100多家門店,如果要翻五倍,很多人覺得不可能。但誰規定,未來除了購物中心,和府撈麵不能開在街邊,開進社區呢?」李學林反問到。

這是李學林,也是和府撈麵第一次主動站到鎂光燈下,反思過往、展望未來。有接近和府撈麵人士告訴「市界」,這場發布會,公司內部籌劃了3年,慎之又慎,「畢竟外界習慣拿著放大鏡找我們的問題」。

價格調了好幾輪

今年以來,網紅麵館們的發展關鍵詞,非「降價」莫屬。儘管在具體打法上,有的是推低價套餐,有的是通過折扣變相調價。

畢竟,根據艾媒諮詢早前給出的調查數據,對於包括粉面在內的中式快餐,85.2%的中國消費者可接受價格不超過30元。

和府撈麵同樣在順勢而動。據李學林介紹,和府撈麵主流產品價格調了好幾輪,「整體調低了20%到30%」。目前,以會員價看,公司20元到30元價格帶的產品占比為50%,30元至40元價格帶的產品占比為45%。

「和府撈麵過去是大家眼中的寵兒,那會兒市場容量大,投資也很熱。」發布會上,李學林雖描述「落差」,但也坦言,如今和府撈麵、中式餐飲的現狀是「符合預期」的,「前幾年高光時刻是有泡沫的」。

為此,和府撈麵主要做了兩大調整,一個是拓寬價格帶,另一個是聚焦養生。

據李學林介紹,和府撈麵拓寬價格帶的基礎,是公司早些年構建的數智化能力。「我們在這方面投了近億元,目前系統能監測所有門店數據,細化如能耗、水溫。」李學林表示,系統上線以來,公司能耗下降40%左右,「這是和府調價的底氣」。

拓寬價格帶的同時,和府撈麵也強化了差異性——養生。

「過去,和府撈麵10年做了6個品牌,但留下的就三個——主品牌和府撈麵、零售品牌一根拉麵,以及做蘭州牛肉麵的阿蘭家。為了試錯虧了上千萬。」李學林表示,公司反思過後的結論是,未來要聚焦「養生」。

具體到實操上,和府撈麵一方面推出了「養生四寶」——草本湯、粗糧面、長壽菜、養生茶,另一方面宣布和南京同仁堂健康、如皋農業局達成戰略合作,同後兩者分別開展產品研發、食材直采等多維度、多元化的合作。

據李學林介紹,養生新品上市後,門店的業績同比又上漲了。「這說明消費者想要的,並不是絕對的低價,而是從好產品里找性價比最高的。」他還表示,「和府永遠不做廉價低質性價比的事。讓用戶花更少的錢,享受更高品質產品的初衷不變。」

放開聯營

11月上旬,蘭州牛肉麵品牌陳香貴開始推廣合伙人加盟。彼時,外界順勢把目光轉向和府撈麵。理由是,伴隨價格帶拓寬,品牌方勢必要加快擴張,用規模優勢攤薄供應鏈成本。

此次發布會上,李學林表示,未來3年,和府撈麵將通過直營+聯營的方式,開出2000多家和府撈麵門店,以及1500多家阿蘭家門店。目前,和府撈麵門店數已超500家,均為直營。

2021年底,和府撈麵曾喊出「千店目標」。但李學林坦言,該目標受環境影響未能順利實現,「過去80%的時間在謀生存,剩下20%的精力用來謀發展」。好的信號是,和府撈麵會員數超過2000萬,且占到了日常消費的65%,用戶粘性比較高。

關於具體的聯營形式、投資金額等等,李學林並未做詳細闡釋。據了解,基於在選址、運營方面的詳盡數據,和府撈麵過去10年的開店成功率為94%,有專業人士表示,大品牌加盟的成功率一般在70%上下,和府的聯營一旦開放,它在選址、運營、供應鏈優勢也都會賦能聯營方,幫助合作夥伴「高質量開店」。

2023年以來,餐飲賽道先是迎來報復性消費,後經曆數輪倒閉潮。有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全國餐飲累計新增註冊量超350萬家,較去年同期增了30多萬,但吊銷企業數也達到了105.6萬家,幾乎是去年同期的2倍。

「目前中國消費市場已經出現第四消費時代的特徵,消費傾向回歸樸素和實用主義,同時餐飲行業的標準化、工業化、自動化不斷提高。」發布會現場,弗若斯特沙利文大中華區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張葛建表示,借鑑美國、日本等已開發國家的經驗,正在經歷結構性變化的中國,會催生出像肯德基、薩利亞這樣的連鎖品牌。

「從長期看,粉面餐廳具有標準化、連鎖化的特性,加上龐大的群眾基礎,粉面賽道具有廣闊的提升空間,極具吸引力。」張葛建其言,從另一個側面解釋了和府撈麵們如今放開聯營,加速沖規模的原因。

除短期3年目標外,李學林還在發布會上表示,未來10年,和府撈麵的關鍵詞有四個——找朋友、出海、下沉、深布局,分別對應的是擴充5000+事業合伙人,進軍東南亞、日本等地,下沉至2000多個縣級單位,以及把每個城市的門店密集度提升5倍。

作者 | 李 丹

編輯 | 陳 芳

運營 | 解一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987668e0ebb13fce217c74ae0444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