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居》:「恩情」和「親情」,是馮曉琴一生跳不出的枷鎖

2022-03-18     鶴崗影視青年

原標題:《心居》:「恩情」和「親情」,是馮曉琴一生跳不出的枷鎖

外地媳婦馮曉琴嫁到大城市生活,不但要當「全職媽媽」更要當全家的「全職保姆」,這樣的生活在滿足了她能夠有大城市戶口的基礎上,還要忍受他人的非議,沒有自我的生活,把一切都寄托在了婆家人身上。

馮曉琴要求老公顧磊向姐姐借錢買房子付首付,顧磊則是那種得過且過的老實人,在買房子這件事上沒有一丁點個人的主意,這間接地讓顧家人誤會馮曉琴是一個貪心又自私的女人。

馮曉琴想要買的其實不是房子,而是一種「領地意識」

外地媳婦來到大城市,為了所謂的生存,在她沒有自己的工作還不能獨立賺錢的基礎上,顯然就要當好一個「全職媳婦」,沒有工作是因為當初為了嫁給顧魏放棄了原來的工作。

其實這種「全職媳婦」和保姆沒有分別,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馮曉琴還不如保姆,因為保姆還有假期,反而馮曉琴卻要全年二十四小時在崗,並且還要討好老公,獲得生存空間。

在這樣夾縫中生存久了,自然在思想上就會感覺到壓抑,被整個顧家盯著,被物質生活束縛著,沒有個人空間的同時也沒有了絕對的話語權,似乎買一個自己的房子,才能獲得真正的「家」。

沒有那個命,就別做鄭娟的夢

《心居》里的馮曉琴其實和《人世間》當中的鄭娟很像,這種兒媳婦嫁人的最後就成了丈夫家的保姆。

當丈夫的保姆開心不開心,能不能夠獲得認可,全部都在於嫁的男人,鄭娟嫁給周秉昆就是享福,周秉昆雖然不如哥哥姐姐有大能耐,但是卻明白要證明給父母他有能力給這個家帶來幸福,也有能力照顧好媳婦孩子,雖然數次跌倒,但是拍拍身上的灰塵立馬就能站起來,這也讓鄭娟享受了不少的福氣。

相對比之下

馮曉琴過得就有點淒涼,老公顧磊就是一個比較慵懶的男人,工作是姐姐給安排的,家裡的生活是馮曉琴安排的,經常撒謊跑去網吧玩遊戲,工作方面還沒有上進心,家中的大事沒有主見,對未來生活更沒有規劃,不善言辭不懂人情世故,不得不說,馮曉琴就是徹徹底底嫁給了一個老實人,無關愛情,無關緣分,就是為了生存。

馮曉琴想要過成夢想中的如意生活,那麼只有擺脫顧磊,或者徹底改造顧磊,否則一切的幸福都只能是做夢。

從周秉昆千辛萬苦想要搬離光字片給鄭娟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再到顧磊沒有生活規劃混日子,這兩個人看似都是「老實人」,卻帶給女人的安全感相差甚遠。

《心居》:「恩情」和「親情」,是馮曉琴一生跳不出的枷鎖

嫁給顧磊只能認命,當然,如果一開始就想獨立打拚、有自強精神的女人,她就不會嫁給顧磊,一時的貪念也造成了最終的反噬。

顧磊意外死亡,帶給馮曉琴的不僅僅是傷痛,而是把更大的責任甩給了她,她不繼續照顧顧家人,似乎又顯得有那麼點無情,畢竟還有老人,自己的孩子也姓顧,照顧顧家人又會像是「寄生蟲」,自己這麼多年以來當「全職媳婦」,顧磊死亡也切斷了她的經濟來源,馮曉琴也徹底淪為了免費的顧家保姆,恩情和親情這兩個重擔壓在了她的身上。

一個女人來到大城市生活,為什麼最終都要變成「全職媳婦」,似乎照顧丈夫家的家人也成了人們潛意識裡理所應當的事情,哪怕是有多餘的要求,都會被婆家人認為是要挾不想照顧家人的籌碼,唯有成為一個合格的「保姆」才能獲得認可,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馮曉琴不是結婚成家,而是一種為了生存與他人做的交易,當然,這或許也是一種女人的生存技能。

從馮曉琴的身上也發現了一個問題,她一開始就不應該放棄出門工作,無論工作是否體面賺錢,至少會有話語權和自己的朋友圈,然後讓顧家的子女平攤請保姆的錢,這樣的生活是否更好更自在。

既要貌美如花,還要省錢養家,操不完的心,做不完的飯,最終還留下了一個被懷疑的陰影。

看到馮曉琴的過往生活,也是在提醒每一個女性,不要為了妥協而結婚,選擇一個對的人往往比看到眼前的物質基礎更重要,看男人一定看他的未來,不然最後混的都不如保姆的時候,想哭都沒有地方。

女人嫁給老實人會幸福嗎?

女人應該逼著自己老公努力還是選擇安穩生活下去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92b34c5b2196b7c8c2214284c3ec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