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紛飛,中法元首續寫「高山流水遇知音」佳話

2024-05-08     中國新聞周刊

原標題:春雪紛飛,中法元首續寫「高山流水遇知音」佳話

春雪紛飛,中法元首續寫「高山流水遇知音」佳話

法國西南部,春雪紛飛的圖爾馬萊山口,中法兩國元首夫婦憑窗而坐,遠眺群山,品嘗當地特色美味,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就一些重要問題進行戰略溝通。

這是當地時間2024年5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法國總統馬克龍在上庇里牛斯省舉行中法元首小範圍會晤的一幕。

2024年5月7日,應法國總統馬克龍特別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專機來到法國西南部上庇里牛斯省訪問。在圖爾馬萊山口「牧羊人驛站」,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同馬克龍和夫人布麗吉特憑窗而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就一些重要問題進行戰略溝通。圖/新華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應法國總統馬克龍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5月5日到5月7日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習近平時隔5年再次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也是習近平第三次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

2014年3月2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法國參觀里昂中法大學舊址。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與法國外長法比尤斯、里昂市長科隆共同為中國-里昂關係促進中心、里昂中法大學歷史博物館揭牌。圖/新華

十年來,中法元首互訪時,都走訪了首都之外的城市。2014年3月首次訪法時,習近平首站前往見證中法特殊交往史的里昂中法大學舊址。2019年3月,習近平和馬克龍在法國南部濱海城市尼斯留下了「尼斯夜談」的佳話。馬克龍2018年、2019年和2023年三次訪華,分別到訪西安、上海、廣州,對「豫園茶敘」「松園漫步」留下深刻印象。

2023年4月7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廣東廣州市松園同法國總統馬克龍舉行非正式會晤。兩國元首在庭園散步,邊走邊聊,不時駐足,饒有興致地觀賞嶺南園林的獨特景致。圖/新華

本次訪問期間,應馬克龍特別邀請,習近平從巴黎乘專機赴上庇里牛斯省訪問。這裡的圖爾馬萊山口因環法自行車賽的經典賽段而知名,山區小城塔布是馬克龍祖母故居所在地,承載了他的童年記憶和特殊感情。

從里昂、尼斯到上庇里牛斯省,從每一次訪問的特殊安排到法方全程「高規格接待」,中法元首外交的細節背後,體現出中法關係的獨特歷史和獨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遠矚、互利共贏的「中法精神」。

在上庇里牛斯省的會晤中,習近平感謝馬克龍總統和夫人熱情邀請和精心安排。習近平說,今天我和夫人同馬克龍總統和夫人度過了一段美好難忘的時光。我期待同馬克龍總統經常交往,共同努力,引領中法關係和中歐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為這個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和正能量。歡迎馬克龍總統方便時再次訪華。

續寫「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話

面對圖爾馬萊山口的春雪,馬克龍提起了綠意盎然的廣州松園。他說,「對去年訪華特別是廣州松園會晤留下深刻美好印象。」

2023年4月,中法元首在松園共賞千年古琴演奏的古曲《高山流水》。習近平向馬克龍介紹:「這是中國古代一個很優美的故事,講的是俞伯牙和鍾子期,體現的是『知音』,只有『知音』才聽得懂這首曲子。」馬克龍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知音」的意思。他說,法國和中國「對脾氣」。

這一次,法國用高規格安排接待到訪的中國國家元首。當地時間5月5日,習近平乘坐專機抵達巴黎奧利機場時,紅毯鋪就、禮兵列隊。習近平走下舷梯時,早早在機場等候的法國總理阿塔爾迎上前去,用中文表達熱情歡迎。今年1月,35歲的阿塔爾成為法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理。他告訴習近平,自己學過一年中文,擔任議員時曾經去過中國。

2024年5月5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專機抵達巴黎,應法蘭西共和國總統馬克龍邀請,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習近平乘坐專機抵達巴黎奧利機場時,法國總理阿塔爾等法國政府高級代表熱情迎接。圖/新華

「剛才的『您好』,說得就很標準。」習近平笑著對他說,「歡迎你到中國走一走、看一看。」

5月6日下午,馬克龍在榮軍院為習近平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隨後,習近平在巴黎愛麗舍宮同馬克龍舉行會談。會談前,中法兩國元首夫婦互贈禮品,其中三支奧運火炬尤為引人注目。

愛麗舍宮一層肖像廳里,三支奧運火炬在灰白色大理石桌面上並排而立。習近平贈送給馬克龍的是北京雙奧火炬,馬克龍則以巴黎奧運火炬回贈。北京曾舉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和2022年冬季奧運會,巴黎則將於今年7月至8月舉辦第33屆夏季奧運會。

「法國是一個體育強國,我衷心祝願巴黎奧運會取得成功。中方將派出高水平代表團赴法參賽。」習近平微笑著說。習近平在隨後同馬克龍共見記者時,再次表示中方支持法方辦好巴黎奧運會。

會談結束後,兩國元首共同會見記者,共同出席了中法企業家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閉幕式。當晚,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愛麗舍宮出席馬克龍和夫人布麗吉特舉行的歡迎宴會。

次日,中法元首在上庇里牛斯省繼續進行小範圍會晤。馬克龍夫婦提前抵達,在塔布機場熱情迎接習近平夫婦。隨後,馬克龍夫婦在圖爾馬萊山口「牧羊人驛站」迎接習近平和彭麗媛。小範圍會晤結束後,馬克龍和布麗吉特陪同習近平和彭麗媛離開圖爾馬萊山口返回塔布,並在機場舉行正式歡送儀式。兩國元首相約北京再見。

2024年5月7日,在法國西南部上庇里牛斯省的圖爾馬萊山口「牧羊人驛站」,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同馬克龍和夫人布麗吉特共同欣賞當地村民表演的具有濃鬱南法風情的牧羊人之舞。圖/新華

和松園奏響的《高山流水》一樣,作為中法友誼的重要符號,音樂在法方的安排中多次出現。5月6日的歡迎晚宴上,著名鋼琴家郎朗現場演奏了法國人耳熟能詳的中國民歌《茉莉花》。第二天,兩國元首夫婦共同欣賞上庇里牛斯省當地村民表演的具有濃鬱南法風情的牧羊人之舞。臨別時,當地村民唱起牧羊人之歌,感謝習近平和彭麗媛到訪,並熱情邀請他們再來。

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了中法建交60周年慶祝活動中幾個令他印象深刻的瞬間,其中也包括一個「知音」故事:1月31日在凡爾賽宮舉行的慶祝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遊年開幕音樂會上,兩國音樂家演繹了一系列融合中法音樂特色的經典和創新曲目,體現出中法文化的互融互鑒。

習近平到訪法國前夕,在回答有關中國國家元首此次訪法相關安排有何特殊之處的問題時,盧沙野表示,回望近年來中法兩國友好交往的點滴瞬間,我們可以看到,元首外交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戰略引領作用,是中法關係的「定海神針」。去年馬克龍總統訪華時,兩國元首在松園臨水而坐,聽琴品茗,縱論古今。他還認為,在尼斯夜談、豫園茶敘、松園會晤之後,續寫「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話,會成為此次習近平主席歐洲之行的亮點。

2019年11月5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上海豫園會見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夫人布麗吉特。攝影/本刊記者 毛建軍

習近平抵達法國後,在「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氛圍中,從大範圍會談到小範圍會晤,從共同會見記者到共同品嘗美食,中法兩國元首進行了密集、充分的對話和交流。

「當兩國領導人有充分時間交流時,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也是確保大國之間加深理解的關鍵。」法國前外交官、巴黎和平論壇秘書長賈斯汀·瓦伊斯指出。法國國民議會法中友好小組主席阿洛澤亦表示:「國家元首之間需要這樣的交流,這能加深我們彼此之間的了解,有助於我們共同應對問題和挑戰。」

中法建交60年來,兩國元首長期保持密切互動。第一位正式訪問新中國的西方國家元首是法國總統,新中國領導人首次正式訪問的西方國家也是法國。2017年,馬克龍當選法國總統。7年來,除了國事訪問,兩國元首在不同場合舉行會談會見近20次,十餘次通電話,保持高密度、高質量的戰略溝通。

在元首外交的引領下,中法務實合作不斷深化。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姚鈴表示,近年來法國對華直接投資持續大幅增長,在歐盟各國中名列前茅。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法國對華直接投資達13.4億美元,較2022年增長77%。今年前兩個月,法國對華直接投資同比增長達585.8%。

另一方面,2019年至2022年,在天貓、淘寶全球購等中國電商平台上,法國對華出口的商品額總計41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181億元),相當於義大利、西班牙和德國對華出口商品額的總和。2014年9月中法高級別人才對話機制啟動後,中法間戰略、經濟財金、人文三大對話機制進一步健全。據法國媒體統計,2013年至2022年,中法聯合署名科研論文出版物達5.4萬篇,增長133%。

在中法建交60周年慶祝活動上的視頻致辭中,習近平指出,從飛機、衛星、核電站到葡萄酒、奶酪、化妝品,中法合作既有「高精尖」,也能「接地氣」。

此次訪法期間,習近平在法國媒體發表署名文章指出,中國將擴大高水平開放,同包括法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深化合作。與馬克龍共同會見記者時,習近平指出,中國已經實現製造業准入全面放開,將加快開放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准入,歡迎更多法國企業赴華投資,同時也希望法方為中國企業赴法投資合作提供良好營商環境和穩定發展預期。

去年4月離開廣州松園時,馬克龍在社交媒體上用中、法、英三種語言寫道:「我們在一起大有可為。法中友誼萬歲!」這一次,他再次在社交媒體上發文:「通過我們個人故事的分享,我們的關係也在逐漸形成。」「感謝你們進行友好坦誠的交流,這對我們兩國和世界的平衡都至關重要。再見。」

「中法精神」的堅守和踐行

今年1月,在慶祝中法建交60周年之際,中法兩國元首發表視頻致辭並互致賀電。習近平強調,中法關係的獨特歷史塑造了獨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遠矚、互利共贏的「中法精神」。5月5日,在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之際,習近平在法國《費加羅報》發表題為《傳承中法建交精神 共促世界和平發展》的署名文章,指出中方願同法方傳承建交精神,推動中法關係承前啟後、繼往開來。

5月6日,在巴黎愛麗舍宮同法國總統馬克龍舉行的會談中,習近平指出,中法雙方要堅持獨立自主,共同防止「新冷戰」或陣營對抗;要堅持相互理解,共同促進多彩世界的和諧共處;要堅持高瞻遠矚,共同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要堅持互利共贏,共同反對「脫鉤斷鏈」。

習近平強調,中方願同法方保持戰略溝通,尊重彼此核心利益,鞏固雙邊關係戰略穩定。挖掘互利合作廣闊潛力,促進雙邊貿易向上平衡。

馬克龍表示,當前,世介面臨諸多緊迫挑戰,法中關係處於承前啟後的關鍵時刻。法中關係具有深厚底蘊,雙方相互尊重,著眼長遠,加強合作,將為解決全球性挑戰、避免集團對立對抗發揮重要積極作用。法方希望同中方進一步密切雙邊經濟關係和多邊溝通協作,推動法中戰略夥伴關係取得更多成果。

雙方還就烏克蘭危機和巴以衝突等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習近平指出,當今世界很不太平。中法同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應該為和平解決熱點問題發聲,為推動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出力。中方願同法方一道,以巴黎奧運會為契機,倡議運動會期間全球停火止戰。

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中法關係之所以能夠長期走在中國與西方國家關係前列,並在當前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下逆勢而上,日益顯現出戰略性、成熟性與穩定性,靠的就是對「中法精神」的堅守和踐行。

2021年,美國總統拜登上台後,試圖推動主要夥伴在「印太戰略」等對華政策領域和美方保持一致。但是,法國總統馬克龍沒有「跟隨」華盛頓的步伐,明確發出不同聲音。

2021年,時任法國外長勒德里安表示,法國「印太戰略」不會基於「和中國對抗」。同年更新的法國外交戰略中,保留了將中國視為「重要合作夥伴」的描述。第二年,法國財長勒梅爾在美國公開演講時說,當前的國際形勢是「美國想和中國對抗,而歐洲希望與中國接觸」。

這並非法國政府第一次和美國「對著干」。從1964年戴高樂決定與中國建交,到2003年席哈克反對美國入侵伊拉克,再到馬克龍在2023年新一輪巴以衝突期間成為第一位會見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的西方領導人,法國資深外交官馬蒂厄·德羅因說,美國需要認識到「擁有一個能獨立思考的盟友很有價值」。

「中法交往的每個高光時刻,背後都有獨立自主這一有力因素作支撐,值得被珍視、繼承、發揚。」5月6日,習近平在出席馬克龍和夫人布麗吉特舉行的歡迎宴會時發表祝酒辭指出。

除了都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外,過去十年,中法兩國在國際舞台上相互理解,堅持維護多邊主義。2023年4月,習近平在北京會見馬克龍時指出,當今世界正在經歷深刻的歷史之變,中法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具有獨立自主傳統的大國,作為世界多極化、國際關係民主化的堅定推動者,有能力、有責任超越分歧和束縛,堅持穩定、互惠、開拓、向上的中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大方向,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繁榮。

「當前法國對華政策最重要的出發點之一就是:法國需要和中國合作,維護正面臨巨大挑戰的多邊治理體系。」蒙田研究所亞洲項目主任馬蒂厄·杜沙泰爾指出,「法國一直讚賞中方為達成《巴黎協定》作出的重要貢獻。」

2015年,兩國簽署《中法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推動了當年晚些時候達成《巴黎協定》的多邊談判。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巴黎大會上,習近平引用法國作家雨果《悲慘世界》中的名句「最大的決心會產生最高的智慧」,呼籲各方達成協議。

本次訪問期間,當地時間5月6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在巴黎愛麗舍宮同法國總統馬克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舉行中法歐領導人三方會晤。馬克龍表示,很高興在習近平主席對法國進行第三次國事訪問期間舉行法中歐領導人三方會晤。這既是以往幾次法中歐領導人三方會晤的延續,也是應對各種國際挑戰的緊迫需要。

法國媒體稱,近兩年,法國政府積極推動歐盟恢復和中國的高級別接觸。中法2022年進行5次高級別會晤和10次通話,頻率居歐洲各國之首。在本次中法歐領導人三方會晤中,馬克龍再次強調,當前世介面臨重大挑戰,國際局勢處於關鍵轉折點,法國和歐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同中國加強合作,這事關歐洲的未來。

2024年5月6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同法國總統馬克龍共同出席中法企業家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閉幕式,並發表題為 《繼往開來,攜手開創中法合作新時代》的重要致辭。圖/新華

除了推動中歐關係穩定健康發展,本次訪問期間,中法雙方還達成了《中法關於中東局勢的聯合聲明》《中法關於就生物多樣性與海洋加強合作的聯合聲明:昆明-蒙特婁到尼斯》《中法關於人工智慧和全球治理的聯合聲明》和《中法關於農業交流與合作的聯合聲明》。

針對中東局勢,中法兩國共同致力於尋求基於國際法的建設性解決方案。兩國元首呼籲以決定性、不可逆方式重啟政治進程,具體落實「兩國方案」,確保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作為鄰國和平、安全共處,共同以耶路撒冷為首都,在1967年邊界基礎上建立一個有生存能力、獨立、擁有主權的巴勒斯坦國。

針對人工智慧全球治理,雙方明確將依託聯合國層面開展的工作,致力於加強人工智慧治理的國際合作以及各人工智慧治理框架和倡議之間的互操作性。中國願參加法國將於2025年舉辦的人工智慧峰會及其籌備工作。中國邀請法國參與將於2024年舉辦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暨人工智慧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

盧沙野指出,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具有歷史使命感的大國,中法超越集團對抗,堅持求同存異,無論是發出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一致聲音,還是堅持解決巴以衝突的「兩國方案」,無論是推動達成氣候變化《巴黎協定》,還是成功舉辦中法全球治理論壇,都為不同歷史背景、文化傳統、政治制度的國家間交流合作樹立了典範。

當地時間5月6日,習近平同馬克龍出席中法企業家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閉幕式並致辭。習近平指出,60年來,中法是真誠的朋友。兩國秉持獨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遠矚、互利共贏的建交精神,攜手走過了一段非凡歷程,建立了緊密持久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中法關係始終站在中國同西方國家關係的前列,成為不同文明、不同制度、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相互成就、共同前進的典範。中法兩國友誼既是中法人民之福,也是世界人民之幸。

如何開啟下一個60年?

小時候,娜塔莉·戴高樂聽父親講,她的曾祖父常說:中國的文明比有記錄的歷史還要悠久,全球發展不能沒有中國,中國的力量無法忽視。

1964年1月27日,娜塔莉的曾祖父、時任法國總統戴高樂將軍,跨越「冷戰」的陣營對立,與中國建交。在中法發表建交聯合公報的記者會上,戴高樂講道:「法國對中國的承認只是對世界的現實承認,我相信其他國家政府遲早會效仿法國的做法。」

戴高樂的預言成真:中法建交後,西方國家掀起了一波與中國的「建交潮」。上世紀60年代出任美國國務卿的臘斯克曾表示,中法建交「在密不透風的鐵板上撕開一道裂縫」。

2014年3月,習近平首次出訪法國期間,就來到戴高樂基金會,參觀了戴高樂將軍辦公室。習近平向戴高樂將軍銅像獻花,並在貴賓簿上題詞「仰偉人豐碑,譜中法歷史新篇」。2019年3月,在「尼斯夜談」時,習近平對馬克龍講起中法兩國衝破冷戰藩籬、打開交往大門的友好歷史。

如今從商的娜塔莉,多次以公共外交「使者」的身份往來於中法之間,實現了曾祖父生前未竟的訪華心愿。2023年12月到訪中國期間,娜塔莉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歸根結底,中法關係的內在力量在於長期穩定和不斷創新。

法國前外交官、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西莉亞·貝林指出,法國的外交決策機制是西方世界的「異類」。無須通過國會,總統就可以直接完成大部分外交政策制定及大使任免工作。

此外,法國外交部擁有一支獨立於公務員體系的外交官隊伍,人員規模為世界第三。這使法國具備了西方國家中少有的外交戰略延續性。歷屆法國總統也以捍衛延續性為目標。前總統奧朗德就強調,要建立「穩定、可持續、可預測的中法關係」。

就中法關係而言,自1964年戴高樂以來的歷任法國總統,無論是偏左翼的席哈克、偏右翼的薩科齊,還是如今的馬克龍,外交戰略都未曾大幅偏離「戴高樂主義」。雙方的政策延續性,創造了中國和西方國家外交的諸多「第一」。

1984年,中法合作的標誌性項目大亞灣核電站開工建設,開啟中國和西方核能合作的第一步。1997年,時任法國總統席哈克訪華,中法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紀全面夥伴關係,法國是第一個與中國建立這種新型關係的西方國家。

2001年,中法首先開展「戰略對話」,此後美國、英國、歐盟等相繼開始和中國開展「戰略對話」,揭開中國「戰略關係外交」的新一頁。2003年,歐盟和中國最先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第二年,中法關係即由「全面夥伴關係」升級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現實層面,這些合作帶給法國諸多利好,法國先進位造、基礎設施及能源龍頭企業得以參與大亞灣核電站、京滬高鐵、C919客機項目等。2015年,空客亞洲首家工廠落戶中國。2019年,法國能源公司道達爾與中國國家電投簽署協議,在內蒙古開發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項目之一。近年中國企業對法國車企及電力企業的大規模投資,亦促進了法國國內相關產業發展。雙方還同意在第三方市場,特別是非洲探索合作項目。

娜塔莉認為,進一步加強商業合作,是中法關係行穩致遠的關鍵。中法經濟合作仍有較大潛力。法國是中國在歐盟的第三大貿易夥伴,中國是法國的亞洲第一大、全球第七大貿易夥伴。歐盟資助的一項統計稱,2000年至2022年間,中資機構在歐盟成員國的投資,德國為320億歐元,法國僅有170億歐元。

進一步發展中法關係,也是中歐關係行穩致遠、國際社會和平發展的關鍵。法國等國致力於推動歐洲形成更加積極的對華共識。2023年初,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提出在經濟、外交、地緣政治等領域對華「去風險」。但此後,歐盟將「去風險」聚焦到經濟安全領域,並進一步減少到半導體、人工智慧等四個具體領域。美國媒體報道稱,如果不是一些成員國的努力,「被涉及的行業將會更多」。

法國投資銀行 Natixis 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加西亞·埃雷羅進一步指出,即使在經濟領域,歐盟的「去風險」也不可行,歐盟需要從中國進口清潔能源技術實現脫碳,「即使歐盟決定通過從另一個經濟體進口來快速降低風險,任何地方都沒有足夠的能力來滿足歐洲對綠色技術的需求。歐盟也不能追隨美國的道路,因為它缺乏補貼再工業化進程的財政空間」。

在國際關係上,芬蘭政治學家科爾霍寧指出,「戴高樂主義」在今天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法國的「戰略自主」觀念,而這源於現實主義的判斷:從長期看,美國正將政策重心從歐洲移開,卻希望維持在歐洲外交、安全事務上的主導地位。這對歐洲而言,「當合作變為依賴,你就成為別人的附庸,然後你就消失了」。

近年來,馬克龍多次指出,美國在亞太地區面臨的所謂「緊張局勢」不是歐洲人的危機,歐洲更重要的任務是構建自己的安全體系。烏克蘭危機全面升級後,馬克龍強調,西方有必要加強與中國的接觸,以防止全球大國之間的關係進一步緊張化。

「商業和外交的關係是互補的,而且是必要的。」娜塔莉說,「當然,推動中法關係發展,還需要充分了解對方的文化、傳統、歷史和社會,這包括對細微文化差異的感知,以及對中國和歐洲之間複雜的地緣政治動態的深刻理解。」

盧沙野指出,堅持「中法精神」,雙邊關係就不會偏離友好合作的主航道,就能夠長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2023年12月1日起,中方對法國短期來華人員實施15天免簽政策,法方宣布中方有在法學習經歷的碩士文憑持有者可獲5年簽證。本次訪問期間,中方宣布對法國等12國公民短期來華的免簽政策延長至2025年年底。雙方還決定以中法文化旅遊年為契機開展一系列合作,推動未來3年法國來華留學生突破1萬人、歐洲青少年來華交流規模翻一番,進一步增進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

中法因文化而相知,文明交流互鑒將讓兩國關係發展呈現更加廣闊的前景。「中法都是文化大國,雙方要加快人文交往『雙向奔赴』」。習近平在巴黎同馬克龍舉行會談時,強調加強人文交流的重要意義,提出一系列務實舉措。

在會談中,習近平還指出,中法關係60年珍貴歷程,將使我們更好思考如何開啟下一個60年。在當前世界百年變局下,雙方應該堅守獨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遠矚、互利共贏的建交初心,並為其注入新的時代內涵,打造新時期互信穩定、守正創新、擔當作為的中法關係。

記者:曹然 郭金超 黃鈺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8f61354a918d1c340325903cb4931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