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億元收購!南京銀行入主蘇寧消金,為何"捲入"消費金融主戰場

2022-03-14     商學院雜誌

原標題:近4億元收購!南京銀行入主蘇寧消金,為何"捲入"消費金融主戰場

文:呂笑顏 石丹

ID:BMR2004

日前,南京銀行(601009.SH)擬控股蘇寧消金一事有了新進展。

2022年3月7日傍晚,南京銀行發布了關於收購蘇寧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下稱:蘇寧消金)控股權的進展公告。公告稱,南京銀行共出資3.8786億元收購蘇寧消金合計41%股權,收購完成後,其持有蘇寧消金股權的比例由15%增加至56%。

而蘇寧易購(002024.SZ)也於次日早間發布了轉讓參股公司股權的公告,公告稱,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後,蘇寧易購持有蘇寧消費金融10%股權,蘇寧消費金融仍為其參股公司。

在此之前,南京銀行已於2022年1月16日晚間發布了公告官宣了擬收購蘇寧消金控股權。

此次斥資3.88億元拿下控股權後,南京銀行將成為蘇寧消金的第一大股東。那麼,這對一向在消費金融領域表現積極的南京銀行來說究竟是喜是憂?

3.88億元拿下蘇寧消金控股權

3月7日,南京銀行公告稱,擬收購蘇寧消金合計41%股權,擬投資金額約為3.88億元人民幣。本次收購完成後,該行持有蘇寧消金股權比例將由15%增加至56%。這意味著,南京銀行花不到4億元,就將拿下蘇寧消金的控股權。

公告顯示:3月4日,南京銀行與蘇寧易購集團、法國巴黎銀行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南京銀行支付3.4億元人民幣,受讓蘇寧易購集團持有的蘇寧消金 36%股權;法國巴黎銀行支付2838萬元人民幣,受讓蘇寧易購集團持有的蘇寧消金3%股權。同日,南京銀行還與江蘇洋河酒廠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受讓江蘇洋河酒廠持有的蘇寧消金5%股權,標的股權購買價格為4730萬元人民幣。

本次股權轉讓後,南京銀行將取得蘇寧消金的控股權,持有蘇寧消金股權比例由15%增至56%,成為第一大股東;蘇寧易購持股比例由49%下降至10%;洋河股份退出,不再持有蘇寧消金股份。在此期間交易各方將落實過渡期安排。

實際上,2022年1月16日,南京銀行就對外透露了有意取得蘇寧消金控股權的想法。該行當時公告稱,擬與蘇寧消金的部分股東進行股權轉讓磋商,如後續轉讓成功,公司預計將取得蘇寧消金的控股權。

而這次官宣是該行對不久前召開董事會會議內容的補充。1月13日,南京銀行公告了其第九屆董事會第九次會議決議公告,在公告中,該行表決和通過了一項關於收購參股金融機構控股權的議案。該消息一出引發行業關注,彼時就有多方消息猜測,南京銀行此次收購的「主角」為蘇寧消金。

事實上,南京銀行在處理與蘇寧消金的關係上也是一波三折。

其實,南京銀行在蘇寧消金成立之初就已經是其重要股東之一。資料顯示,蘇寧消金於2014年10月由蘇寧易購、南京銀行、法國巴黎銀行個人金融集團、洋河股份及先聲再康等聯合發起設立,五家股東的出資比例分別為49%、20%、15%、10%和6%。2014年12月11日,蘇寧消金獲原銀監會批覆籌建,並於2015年開業運營。

2016年,蘇寧消金髮起增資擴股,註冊資本由3億元增至6億元。而此次南京銀行僅出資了3000萬元。這輪增資完成後,南京銀行持股比例下降至15%。

可以看到,南京銀行對蘇寧消金的持股比例下降,股東地位也由昔日的「二當家」淪為並列的「三當家」,話語權進一步降低。而蘇寧消金的業績或也是南京銀行逐漸減持的原因之一。

蘇寧易購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6月末,蘇寧消金總資產為11.15億元,2020年末為23.93億元;2021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1.06億元、-3401.7萬元。

拉長時間線來看,2016年至2020年蘇寧消金凈利潤分別為-1.89億元、2.17億元、4532.1萬元、1011.2萬元、-4971.8萬元。

同時,對蘇寧消金增資的漫不經心,21世紀經濟報道、中新經緯等媒體報道稱,或是南京銀行已萌生退意,有意自行發起南京銀行消費金融公司。

2018年,蘇寧消金總經理陳鳴離職,回歸老東家南京銀行。在供職於蘇寧消金之前,陳鳴曾擔任南京銀行消費金融中心的總經理。他的去而復返,被行業視作南京銀行決心設立自己消金公司的表現。

緊接著的2019年,雲南紅塔銀行參股蘇寧消金獲雲南銀保監局批覆,其持有蘇寧消金15%的股權比例。2019年5月20日,雲南銀保監局在官網披露的《關於雲南紅塔銀行參股蘇寧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的批覆》顯示,雲南銀保監局同意雲南紅塔銀行投資參股蘇寧消金,持股數量為2.4億股,持股比例15%。

彼時,有消息指出,南京銀行在蘇寧消金股東名單上的位置或將被雲南紅塔銀行頂替。

不過,截至如今擬收購蘇寧消金控股權,南京銀行自己的消費金融公司也尚未亮相,而雲南紅塔銀行參股蘇寧消金一事亦未有新動態,蘇寧消金的股權結構未發生變化。

一般情況下,對於銀行來說,直接收購已成立的消費金融公司與自建消費金融公司孰優孰劣?業內人士表示:「拿現有牌照從現實來看還是會比等新牌照省事,不過在監管審批和原有股東的相關協議簽署上可能會存在一些問題,關鍵還是看銀行的實力。」

對於南京銀行此次謀取蘇寧消金控股權,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認為,這或與當前銀行業競爭環境有關,恰逢蘇寧消金控股股東蘇寧易購陷入困境,南京銀行作為當地國資背景的金融機構,以「白衣騎士」身份獲取消金牌照可謂一舉兩得。

此次股權轉讓後,南京銀行擁有蘇寧消金56%股權、法國巴黎銀行持股18%、先聲再康江蘇藥業有限公司仍持股16%、蘇寧易購集團持股10%。

此外,截至2021年9月末,法國巴黎銀行還是南京銀行的單一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3.92%;法國巴黎銀行也持有南京銀行1.06%股權,位列第十大股東。

南京銀行此次的公告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末,蘇寧消金的股東權益,即凈資產為5.37億元,以此價格計算,41%股權約折2.2億元,南京銀行出價約溢價76%。對此,沈萌表示:「南京銀行的出價只是在相對合理的價格範圍內,也算不上是一個特別有利可圖的機會,只是加強自身在消費金融業務實力的同時,降低蘇寧集團爆雷風險程度。」

不過,南京銀行也在公告中表示,此次股權交易仍需獲得監管核准,然後再交割完成股權轉讓。

據澎湃新聞報道,此次股權變更完成後,蘇寧消金不排除還要進行新一輪增資擴股,進一步增強股本實力。

南京銀行的消費金融「生意經」如何繼續?

對於南京銀行來說,如果收購控股權成功,其將補齊一塊零售金融業務的拼圖,但是未來要看其發展零售業務的思路和布局,如何激發蘇寧消費金融公司的活力。

實際上,南京銀行在消費金融領域一直十分積極。

從南京銀行自身來看,作為消費金融的「元老」,南京銀行消費金融野心由來已久。

據了解,雖然其消金牌照尚未正式獲批,但是通過設立獨立的消費金融中心,已經在經營消費金融客群的生意。

2020年半年報數據顯示,南京銀行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77.38億元,同比增長6.6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2.21億元,同比增長4.98%。

根據銀保監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1.0萬億元,同比下降9.4%。在銀行利潤普遍下降的大環境中,南京銀行取得這一成績,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其2016年末開啟的「大零售轉型」。

2020年,更是啟動了大零售戰略2.0,即圍繞「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搭建「私行客戶-財富客戶-基礎客戶-網際網路客戶」的全量零售客戶分層管理架構,完善零售板塊專業分工與統籌協同相結合的機制體制,進一步提升零售客戶精細化、綜合化的營銷服務能力。

其2021年半年報披露,2007年以來,南京銀行便持續深入推進與法國巴黎銀行在消費金融領域的業務合作。截至2021年6月末,南京銀行消費貸款餘額449億元,新增客戶154萬,累計服務客戶近225萬,表內貸款不良率1.22%。

南京銀行2021年三季報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南京銀行實現營業收入303.02億元,同比增長20.9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3.44億元,同比增長22.36%。整體業務增速仍然很快。

不過,在消費貸款方面,截至2021年6月末,南京銀行消費類貸款餘額為1094.04億元,占個人貸款餘額的47.90%,僅較上年末提升0.41個百分點。

那麼,在自身消費金融業務增速略有乏力的情況下,南京銀行又該如何整合自身與蘇寧消金之間的資源?

在公告中,南京銀行表示,本次收購完成後,公司將與蘇寧易購在消費金融業務領域構建長期業務合作關係,並依託控股的消費金融公司與蘇寧易購開展消費金融業務合作。

在記者採訪的多位專家看來,隨著消費金融存量市場的到來,消費金融公司應從合規及場景方面找到核心競爭力,以尋求差異化發展。

城商行紛紛布局以求異地展業破局,

存量時代如何生存?

近年來,多家銀行亦發力消費金融領域,發起設立或參股消費金融公司。據統計,在目前獲批開業30家消金公司中,除捷信消費金融(外商獨資)、海爾消費金融(產業系)、中信消費金融(信託系)、華融消費金融(AMC系)、平安消費金融(保險+產業)5家之外,其他消費金融公司均有銀行參股。頭部城商行中,北京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均有自己的消費金融公司,其他城商行包括中原銀行、盛京銀行、湖北銀行、晉商銀行、張家口銀行、蒙商銀行、成都銀行、杭州銀行、哈爾濱銀行、長沙銀行、長安銀行。

為何城商行均在積極獲取消費金融牌照?

對此,沈萌表示:「消費金融為銀行提供了消費貸款以外的選擇,但實際上多數消費金融公司與商業銀行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而消費金融公司也成為商業銀行在自己表外擴展消費貸款業務的平台,所以消費金融是商業銀行重點發展的業務。」

消費金融牌照受區域性銀行青睞,在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看來,一是因為消費金融公司牌照對應的零售業務能夠與銀行自身業務形成協同互補,對銀行自身發展大零售戰略具有重要意義;二是因為消費金融公司牌照具有全國展業資質,相較區域性銀行自身的地區地位更具優勢,能夠為區域性銀行,尤其是頭部區域性銀行的規模擴張發揮重要作用。

不過,入局消費金融不免面臨競爭及嚴監管的挑戰。

在蘇筱芮看來,目前消費金融行業正處於轉型變革的進程之中,一方面,伴隨著螞蟻等巨頭相繼進入市場等動作,行業已逐步從原先的藍海進入紅海;另一方面,租房、教育、醫美等典型消費金融場景相繼遭遇嚴監管,使得消金機構展業受限,再疊加流量紅利減少、客群上浮戰略顯著等因素,各消金機構高層不斷變動正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事實上,近年來,銀保監會逐漸收緊對消金牌照的審批,並不斷加大監管力度。2021年1月,銀保監會發布《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辦法(試行)》,從合規、風控、服務、資本、科技等五大指標將消費金融公司分級,並進行分類監管,疊加商業銀行網貸新規、小貸公司監管新規。

而在市場方面,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報告(2021)》顯示,截至2020年末,消費金融公司資產規模首次突破5000億元,達5246.49億元,同比增長5.18%;貸款餘額4927.8億元,同比增長4.34%。

業內人士認為:「從市場規模看,由於近幾年消費金融市場發展迅速,部分市場已趨於飽和,由增量市場向存量競爭轉化。例如,招聯、中銀、中郵等占了大半個市場,整個市場兩極分化比較大。」

博通分析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認為消費金融存量市場已經到來:「金融行業屬於持牌經營行業,消費金融預計未來發展會愈發激烈,存量市場的到來,受疫情影響、消費意願的降低,都是消費金融機構承壓的原因。」

不過,沈萌認為,儘管壓力重重,但消費金融若尋求差異化,仍能穩定發展:「國家大力推動消費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因此消費金融仍具有相當充分的政策空間,只是受疫情等方面因素影響,在市場空間方面仍存在不小的壓力。對於消費金融公司來說,如何在現有監管環境下儘可能降低消費金融業務拓展的成本,同時加強對業務開展過程中的風險管理,突出自身業務領域的特色,尋求差異化發展方向,有助於消費金融公司形成長期穩定的發展基礎。」

對於未來的消費金融市場各個類型的發展,蘇筱芮表示:「從各消金公司的類型來看,銀行系消金具備資金優勢與金融從業的風控運營優勢,未來仍將延續強者愈強的地位,在各方資本中拔得頭籌,但銀行缺乏相應場景,一些中小銀行流量方面存在劣勢;產業系可以發揮自身在線下渠道的傳統優勢,通過切入場景消費做大規模;網際網路巨頭則可以利用自身的流量優勢,為消金的獲客帶來渠道幫助。」

那麼,存量市場什麼才是核心競爭力?

王蓬博推測:「未來預計合規性和對場景的把控力度將是消費金融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從風控的角度或者從業務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講,肯定是技術能力和算法未來會成為核心優勢之一,但預計流量為王仍將會持續。」

針對南京銀行此次收購蘇寧消金的原因、後期計劃以及與之的一波三折的關係等,《商學院》聯繫南京銀行相關負責人,不過,截至發稿,對方並未對更多細節給予答覆。同時,針對此次蘇寧消金控股權的變化及後期是否有增資擴股計劃,記者聯繫了蘇寧易購方面,截至發稿,並未收到回復。

南京銀行能否成功完成蘇寧消金的控股權收購,收購後又該如何整合消費金融,以及整個消費金融領域的變化,《商學院》將持續進行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8c44370b40ba3510538262161f349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