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艦接班人——關於山靈M7,你可能想知道的

2022-05-25     李凌佳琦的HIFI小鎮

原標題:旗艦接班人——關於山靈M7,你可能想知道的

一個大品牌總歸需要有一個能夠扛起大旗的、能夠長期穩定出貨的高端旗艦型號,而對山靈來說,M8已停產、M9因為晶片問題也只能限量,即便山靈總被人調侃出產品如母豬下崽,但M7其實來的很是時候——它不僅繼承了目前安卓國磚里頂級的驍龍665 Soc平台,在推力、聲音素質方面我認為和絕大部分的萬元檔產品都是只贏不輸的程度,而在調音上也和M8、M9有了一定的區分。如果你不喜歡山靈家M8、M9、包括台式的EM5、M30這種偏向軟糯、渾厚的風格的話,這台M7你更應該了解一下。

先說說M7身上最讓人喜聞樂見的幾個特性吧,就我個人而言,我非常欣慰地看到山靈終於不再用可更換母座的設計了,而且我所期待的6.35、卡農、同軸、光纖等可以提升其真正實用性的東西並沒有配上,所以M7取消了這個設計,老老實實用上了4.4,在我眼裡反而是一種「升級」。

如果說用上驍龍665大家可能不意外,那麼6GB的運存和128G的機身存儲則是真正的誠意配置了,可以進一步地提升M7作為安卓播放器的實用性,平時多開幾個應用、或者在機身里存一些自己常聽的曲目,都是實打實能在體驗上感受到的配置。

從宣傳點上,大家應該也可以看出點端倪。

山靈在詳情頁里給M7標出了900mW @32歐的輸出功率,這一成績和M9的920mW @32歐 幾乎是持平的,甚至也高於M8的840mW @32歐,類似高精度薄膜電阻、松下高分子鉭電容、CPAF低通濾波、三代FPGA+KDS低相位噪聲有源晶振等硬體配置,都是肉眼可見的旗艦級堆料。

M7這次使用的DAC是ESS家的9038Pro,和4499EQ一樣都是電流輸出型的、功耗較大的DAC,理論上是適合台機上使用的晶片,對於這類DAC在隨身方面的使用一直是有爭議的、而且坊間目前對於9038Pro的音色評價並不高,所以M7在公布消息初期我也看到了用戶唱衰其音質的聲音。而山靈對自己吹噓的最狠的一向是「聲學底蘊」,能不能用好這顆DAC,其實也是山靈在隨身HIFI行業里打的又一場「翻身仗」。

而關於DAC的選用,我還是通過@山靈內部人士 找他們資深工程師諮詢了一下,得到了一個比較官方的答覆:

「ES9038Pro原廠有電壓型、電流型輸出模式,電壓型模式優點是發熱低、功耗低、電路設計簡單,缺點是聲音干扁數碼聲。而電流型多應用於台式平台,其發熱、功耗都更大,電路設計要求也高得多,卻能換來更飽滿凝實的聲音表現。

山靈M7此次史無前例地在便攜平台挑戰ES9038Pro的電流型輸出,通過獨家的I/V電路和一體化聲學電路來滿足DAC和運放苛刻的供電需求。ESS平台素質高、動態好,但最難的是提高情感上的細膩表達,而這方面恰好是山靈所擅長的。為此我們不留遺力作了數十次調整,方能為用戶提供能量感十足,且體現出相當音樂素養的中高端標杆級播放器M7。」

硬體測試部分

平衡

單端

Line Out

既然大家知道M7是一個有大功率輸出能力的機器,那存疑的部分肯定是在聲音的純凈度方面,這一點大家大可放心,M7的動態範圍在滿載輸出的前提下平衡口可以達到128dB@32歐、124dB@16歐,單埠126dB@32歐、124dB@16歐,從滿載降低到100mW時的表現也穩定在116-120dB之間。

輸出功率自然是M7當之無愧的強項,32歐負載下平衡和單端我都分別測到了869mW和395mW,符合官方標稱值(而且很欣慰地發現,山靈公布的輸出功率都是基於THD+N<0.1%去標的,不是1%也不是10%,遠高於國標、是HIFI廠家應有的追求),而16歐下的單埠532mW和平衡的744mW也不像大部分大功率前端那樣,會在低阻下有比較大的衰減。M7的功率特性就像自家的M9一樣,不僅大、而且穩,而且不論是功率還是噪聲表現,在不同阻值下的測試都很平穩(低阻的數據斷崖式下跌其實是我測過這麼多機器以來發現的一個行業通病)。

順帶還測了一下300歐負載,最高輸出功率大概是77mW,低於M9的104mW和98mW。

M7的失真表現和串擾表現中規中矩,屬於一個中高端播放器的正常表現,在空載下可以測到它的極限失真值在0.00075%左右,帶負載後穩定在0.00X%,而且在滿載的前提下也依舊是0.00X%,也能間接地看出M7的供電設計和輸出信號穩定性非常優秀。

聲音聽感部分

山靈這個牌子,一直以來就和「力大聲粗」沒有什麼關聯,M7-M8-M9三台機器,全部都是屬於力大+細膩的風格,其中M8和M9也許是因為同款晶片的原因,大體的音色有很多相似之處、也和我開頭所提到的EM5、M30兩款台式機器是有著一定的「家族傳承基因」的,雖然從素質上來說這些機器都很全面均衡,但他們都有一個音色上的共性——綿柔

這個綿柔並不指的是動態上的那種軟,更多的像是山靈自己對於音樂味的理解所帶來的一種調音趨勢,這四台機器的聲音、包括更低價位的M6 21版,聲音都有較高的厚度、結像稍粗,不論器樂還是人聲聽起來都頗為的綿密、鬆軟,就好像棉花糖一樣的質感,既有密度、又有韌性、還甜。

在M7的文章發出來之前,很多人都問過我M7的音色和M8/M9有什麼區別,我使用的是麵條的比喻:M9的聲音就像是一碗蔥油拌面,麵條口感稍軟、好入口,豐富的油脂帶來了充足的爽滑感,而個性更加強烈的M8就像是在M9的基礎上,蔥油更多、再多加了點醬油,口味更重一些。而M7呢,則像是基於M9的基礎上,少了點蔥油、多了一些胡椒粉,它的口感不像M8/M9那樣爽滑,多了一些干香、口感上也有更多的顆粒感,而且M7的麵條本身也煮的稍硬一些,更有嚼勁。

「玄學」的部分說完了,我們回到具體的聲音方面來。

戈聲主理人老王在群里說M7是「聽古典器樂無腦買」,甚至還是「今年最好的播放器沒有之一」。他作為一個大經銷商,手下賣的播放器不少,倒是很少去這麼狂吹一台播放器。但我作為老朋友來說,還是很了解他的聽音口味的,作為一個古典控、電影原聲控,喜歡M7是意料之中的事。M7的音色在山靈家族中確實是一台在器樂演繹上有著另類表現的機器,它比M8/M9都要更加硬朗、結像線條更為的清晰凝練、衰減速度更快、尤其是中高頻的表現更有光澤度,人聲的部分從高度的順滑潤澤變為了稍有顆粒感、更有磁性,削弱了模擬味、但在保證韻味的前提上讓機器本身的素質感更加凸顯。

如果你曾經聽過M6Pro系列,應該知道不論是原版、還是21版,都是屬於高度中正的那種雜食聲,山靈對M6Pro系列的調音「干預」比較少,而如果你覺得M6Pro的聲音情感不夠、但又覺得M8/M9的音染稍重,那麼M7就處在M6Pro和M8/M9的一個中間地帶,它不僅有著很好的中正感、寬廣的聲場、優秀的大動態響應能力,還增加了一些不過分的暖意、醇厚感。不論是從音色還是素質的角度來說,我認為M7完全是旗艦級的、甚至比自家的真·旗艦還要更加符合主流HIFI市場的口味。

如果說還有什麼缺憾的話,對我個人而言,可能還是體積、重量、握持感方面的。M7的身材如果相比萬元內的RS6、小墨菊,還是臃腫了一些,雖然換來了不錯的續航和超級大的輸出功率,但也許是出於對市場和宣傳方面的妥協(畢竟非常多的用戶是在意指標數據的),M7的大推力在我這裡完全是冗餘的,我非常希望能把M7的音色、驍龍665平台移植到M6這樣的機身里去,也希望未來能夠有這樣的機型出現在山靈系的產品里。當然了,這只是我一家之言,也許有人則只是單純希望在這個價位買到一個聲音素質儘可能強、推力儘可能大的產品,那M7的肯定是戳中這類用戶需求的。

目前來說,拋開定位、售價,我認為M7在綜合產品力上的表現非常強悍,驍龍665+6G+128G的硬體體系,素質比肩美M8、推力媲美M9,音色和M9的高級感幾乎不分伯仲。雖然沒有踩一捧一的意思,但就就像開頭說過的那樣,M8停產、M9數量有限,也許未來一段時間內M7才是真正扛起山靈大旗的機子,所以也能想像山靈對其產品力的打造是不遺餘力的、而且在更換了DAC的前提下即便和M8/M9有很大的音色區別,卻依舊沿襲了山靈對於「潤Fi」路線的貫徹。M7的定價是6598,一個讓在用完、聽完、測完後令我咋舌的數字,我願意給每一個預算區間落在這個價位的用戶誠摯推薦M7,因為真的幾乎無懈可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838fa56c12dac20c9e70861eec99f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