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景區自己的科普視頻強」。
《黑神話》之後,《天際線》機緣巧合成了第二個登上《人民日報》的正面遊戲案例。
幾天前,《人民日報》公眾號刊文,報道了遊戲博主@螞蟻愛遊戲 使用《天際線》製作的都江堰原理科普。原始視頻僅在抖音和B站上便收穫了140萬點贊和百萬以上的播放。
都江堰作為我國著名的水利工程,相關的科普視頻其實並不算少,相比之下,螞蟻的視頻顯得比較質樸,沒什麼高大上的3D動畫,只有依靠《天際線》遊戲內容從零搭建的都江堰。他一邊分析河流帶來的利害關係,一邊「對症下藥」現場建造都江堰,算是帶著觀眾體驗了一次「造物主視角」,而把工程的核心理論講完,總共花了三分多鐘。
但也就是這短短3分鐘的視頻,卻異常地清晰直觀,妙趣橫生,即便是在快節奏的抖音上刷到,也能牢牢鎖定觀眾的興趣,一秒不落地看完。
說實話,絕大多數中國人都在課本上學過都江堰的歷史意義和實現原理,但憑藉著短短几段課本文字,能真正理解這一古人智慧的學生並不多。依靠《天際線》極高的自由度,和樸實直觀又不花哨的視覺效果,這段視頻極好地完成了科普效果,反而比官方出品的科普教材來得更加有效。
無數網友有此同感,視頻下方有一條評論得到了15萬點贊:「這三分鐘值,比我花89門票去都江堰更值」。另一條高贊評論說,都江堰應該吧這個視頻買過去放。
這不是「螞蟻愛遊戲」第一次使用《天際線》製作此類科普視頻了,在他的個人主頁上,發布了大量的工程模擬和教學視頻。
我也聯繫到「螞蟻愛遊戲」(下簡稱「螞蟻」),跟他聊了聊這些遊戲科普的背後。
六七年前螞蟻還在上學的時候,接觸到了《天際線》,一直玩到現在,越玩越深入,工作後也依舊在鑽研這款內容博大精深的遊戲。
提到製作都江堰視頻的契機,螞蟻說自己其實算是在和網友「較真」。在之前的一期視頻中,他在還原工程構造時犯錯鬧了烏龍,被網友好一頓調侃,等到螞蟻改正後,網友發現他的工程原理和都江堰類似,許多人也詢問螞蟻能否做出都江堰,螞蟻選擇了「接受挑戰」。
在和螞蟻的溝通中,螞蟻表示自己其實並非什麼工程專業,做這些內容純粹出於興趣愛好,而相比自己過去的各種遊戲實驗,還原都江堰相對反而更簡單,加上做視頻總共也就花了三四天,畢竟都江堰是著名工程,能查詢到的資料很充足。
都江堰視頻爆火後, 有不少老師上門找螞蟻要授權,想把視頻拿去給學生做教學。之後他也按圖索驥,連續做了鄭國渠、靈渠等科普作品,同樣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同時宣布將這些科普內容免費開放授權。
雖然在普通觀眾的視角來看,這部科普作品已經非常優秀。不過螞蟻表示也有一點遺憾,畢竟都江堰的一個重大作用是排沙,然而《天際線》並沒有河沙的概念,遊戲里的水流也沒法還原出對土地的侵蝕性,因此缺失了這方面的細節呈現。
即便如此,《天際線》在這次出圈中,依然表現出了作為遊戲而言頂級的模擬水平。自從2015發售後,經過各種DLC補充和玩家社區添磚加瓦,《天際線》的內容深度相比最初大幅提升。遊戲對於城市模擬的支持無出其右,因此誕生了許多模擬奇觀。直到現在,也有許多人熱衷在裡面建造宏偉的都市。
許多《天際線》作品的細節都令人稱奇(BV1v6yDY9EJq)
如今螞蟻能夠化繁為簡,發掘出《天際線》的另一種可能,也算為遊戲開闢了一條新賽道。
當問到後續的製作方向,螞蟻表示具體內容還沒想好,只要是能用遊戲內容來呈現的,未來都可能會去嘗試,不過有一件事他很確定——自己要用遊戲去做更多有意義的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