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保險原董事長萬峰被查,轉型陣痛仍在持續

2023-06-30   全球財說

原標題:新華保險原董事長萬峰被查,轉型陣痛仍在持續

作者:宋涵

出品:全球財說

日前,新華保險原董事長萬峰被查的消息席捲網絡,結合業內猜測萬峰被查或與其在新華保險任職期間做的某些不動產項目有關。

萬峰任職新華保險高管5年,「砍銀保、壓縮躉交發展期交」是其任職後的轉型思路,從轉型效果上看,以2016年轉型首年為例,新華保險2016年躉交業務減少117億元;首年期交業務同比增長超40% ;10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收入同比增長23.2%;續期業務止跌回升,增長9%。

轉型是要付出代價的,萬峰時期新華保險喪失了部分保費規模及行業排名。在萬峰身退後,繼任者們又恢復了銀保策略,當前公司仍處於轉型陣痛期。

今年,公司正在經歷系列人事變動,6月13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網站發布的批覆公告顯示,李全新華保險股董事長的任職資格、張泓新華保險總經理的任職資格均獲核准。除了上述董事長、總經理履新外,還有1名副總裁、2名總裁助理卸任。

原董事長萬峰被查

6月21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掛出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萬峰被開除黨籍的公告。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紀檢監察組、山東省紀委監委消息:日前,經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批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紀檢監察組、山東省臨沂市監委對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萬峰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經調查,萬峰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萬峰身為長期在金融保險領域工作的黨員領導幹部,喪失理想信念,背棄初心使命,無視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規收受禮品禮金,違規接受宴請、健身娛樂活動安排,違規取得、持有、使用高爾夫球卡;踐踏組織原則,不如實報告個人有關事項,利用職權和職務上的影響違規為他人謀取人事利益;廉潔底線失守,收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消費卡,未經批准違規任職取酬;目無法紀,靠金融吃金融,將公權力當做攫取私利的工具,在地產項目買賣、銀行攬儲、工程承攬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並非法收受巨額財物。

萬峰嚴重違反黨的組織紀律、廉潔紀律,構成嚴重職務違法並涉嫌受賄犯罪,且在黨的十八大後不收斂不收手,性質嚴重,影響惡劣,應予嚴肅處理。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等有關規定,經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黨委研究,決定給予萬峰開除黨籍處分;收繳其違紀違法所得;由山東省臨沂市監委將萬峰涉嫌犯罪問題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所涉財物一併移送。

據相關媒體消息,退休後較為活躍的萬峰在今年1月失聯,彼時有知情人士透露,萬峰失聯或與保險資金運用有關。如今時隔半年,靴子落地,一代保險老將黯然落幕,不免引人唏噓。

有近40年保險從業經驗的萬峰,此前曾任多家大型險企高管,涉足國壽、太平人壽、新華保險等且均身擔要職。

萬峰職業生涯給人印象最深刻的無疑是帶領新華保險轉型,這絕對是其履歷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4年,受中央匯金公司任命,萬峰空降新華保險任總裁。2年後升任董事長兼執行長,再到2019年1月離任,任職時間不超過5年。

萬峰掌舵下的新華保險推進業務轉型,開發保障型產品,取消了躉交的考核。「砍銀保,壓縮躉交,著重發展續期保費」,提出「兩步走戰略」,成了彼時新華保險主要轉型思路。

2018年底公司營業收入較2014年末同比增長7.67%;同時,歸母凈利同比增長23.67%。

核心經營指標一年新業務價值由2014年的49.12億元迅速增長至2018年的122.1億元,同比增長了148.57%。

2015-2017年,在鼓勵期交業務下新華保險續期保費由個位數增長過渡到兩位數增長,分別實現594.7億元、648.81億元、774.6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9年其以個人年齡為由從新華保險離任後,萬峰即在當年轉投1家中小險企——鼎誠人壽,不過僅任職一年就又離職了。

萬峰違規被查事件發生後,儘管新華保險發聲稱其在公司已退休,對公司經營無影響。不過業內猜測萬峰被查或與其在新華保險任職期間做的某些不動產項目有關。是否拔出蘿蔔帶出泥,尚需時日揭曉。

萬峰離任後,三次換將

萬峰引領新華保險轉型的同時陣痛也隨之出現。

2015-2018年間市場份額一降再降。期間公司市場占有率分別為8.7%、7.1%、5.2%、4.2%。保費增速同樣嚴重下滑,依次為6%、1.8%、0.6%、-2.9%。

自萬峰離任後,新華保險經歷了三次換將,經營策略也隨之調整。

新華保險先後迎來劉浩凌和徐志斌兩位董事長,2023年4月前總裁李全出任董事長。在此期間,公司提出了「二次騰飛」計劃,重啟銀保渠道。目前,公司仍在執行「二次騰飛」策略。

然而新華保險經營上轉型陣痛仍在持續。保費承壓,渠道轉型仍是關注焦點。

2023年一季度,新華保險創造營業收入290.05億元,同比增長17.4%。值得注意的是,保險服務收入較上年同期下滑4.4%至135.58億元。同期,歸母凈利69.17億元,同比增長114.8%。

第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歸母凈利大增主要依賴總投資收益增長拉動,本期公司年化總投資收益率為5.2%。

2023年一季度,新華保險實現總保費647.72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0.18%。其中,長期險首年保費下滑6%至198.39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十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費同比下滑38.6%;躉交保費同比下滑16.3%。

渠道方面轉型壓力仍在,由於個險人力縮減,公司一季度個險渠道保費410.84億元,同比減少4%。其中,長期險首年期交保費41.39億元,同比下降25.8%;躉交保費1.59億元,同比下降28.1%。短期險保費同比下降36.8%至4億元。銀保渠道實現總保費224.92億元,同比增長5.9%,不過銀保渠道也有兩項指標下滑,長期險首年躉交保費下滑16.2%,短期險保費下降33.3%。總體而言,公司銀保渠道占比仍不算高。

置於行業來看,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5家上市險企原保險保費收入依次為3272億元、2497.34億元、2601.59億元、1544.53億元、647.72億元;增速分別為3.87%、7.47%、5.55%、3.85%、-0.18%。不難發現,上市險企中新華保險原保險保費無論是絕對值還是增速排名吊車尾。

事實上,一季度新華保險經營承壓是上年的延續。

2022年,新華保險營收凈利雙降。實現營收2143.19億元,同比減少3.6%。同期,受資本市場影響,投資收益減少,歸母凈利同比大幅減少34.3%至98.22億元。

核心經營指標新業務價值作為衡量險企業務增長潛力的核心指標,是衡量保險公司業務增長質量和盈利能力的指標之一。

2022年新華保險新業務價值在五大上市險企中降幅最高,達59.5%。

從行業來看,2022年作為保險行業「至暗時刻」,險企新業務價值普遍承壓,頭部險企也不例外。中國人壽、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新華保險、太保壽險、人保壽險分別實現新業務價值360.04億元、288.2億元、24.23億元、92.05億元、26.69億元。同期,各家險企新業務價值依次下滑19.6%、24%、59.5%、31.4%、17.3%。

顯而易見,新華保險新業務價值體量最小且新業務價值降幅最大。

敬告讀者:本文基於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