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姐姐2》終於迎來成團夜。
熱門姐姐容祖兒、那英、王鷗都上了熱搜,
不僅如此,她還拿了觀眾喜愛度第二名,並成為X-leader。
上一季獲X-leader的是人氣極高的李斯丹妮,但周筆暢的熱鬧,似乎被封印在當晚的現場了,並沒有在外界激起多大波瀾。
她自己卻連忙擺手:
我是娛樂圈的邊緣人物。
這些,絲毫不影響她在這個圈子平穩的發展路線。
作為初代「草根逆襲」的代表,周筆暢不雞血,沒野心。
她不當「雞娃」,卻走上雞娃們嚮往的路子。
外曾祖父中國第一任音樂家協會主席呂驥,和聶耳有著同樣地位的先輩音樂家。
周筆暢的外公外婆、媽媽舅舅也都是音樂從業者。
家族都是搞音樂的,媽媽年輕時,甚至在湖南的歌廳唱過歌。
她十分清楚這條路有多「清貧」和艱辛。從十月懷胎起,父母就希望周筆暢不要走音樂這條路。
當年的周爸周媽沒想到的是,基因可以強大到離開家族,依舊起作用。
周筆暢6歲時,爸爸因為工作調動,帶著全家搬到深圳生活。
和湘潭不同,深圳這座新興城市不僅新潮,也在慢慢改變著小小的周筆暢。
上初中的周筆暢像男孩一樣進入「叛逆期」,不穿媽媽給她買裙子,平時穿得像個男孩子,還留著一頭短髮。
每次媽媽帶她出門,都被認成帶的兒子,回到家老媽就是一頓埋怨:我怎麼養了這麼個女兒。
爸爸也開始留意女兒的「異常」。
他們從小放養女兒,不報班學音樂,本以為這樣就能告別音樂這條路,沒成想女兒私底下最大的興趣,是聽歌唱歌。
有時候深圳沒有的專輯,她坐車跑到香港也要買到。
她越執著,媽媽越擔憂。
最主要的是,民樂出生的母親壓根看不慣她聽的那些歌,也不喜歡她的唱法。
亂七八糟,都唱的啥,也沒個旋律,詞都念不清楚。
周筆暢不知道要怎麼向母親解釋,周杰倫的歌不是美旋律,而是叫R&B,年輕人的新潮唱法;
因為這事,周筆暢和母親沒少起爭執。那個暑假,媽媽和她談了一夜。
最後只得到一個結論,她想走音樂這條路。
說服不了女兒,媽媽決定找專家來挫挫她的銳氣,整個假期先後帶她去見了深圳市群眾藝術館長的姚峰,歌唱家劉頌老師,作家王佑貴。
聽了周筆暢的歌,這些長輩全站在周筆暢這邊:這孩子,能成才!
媽媽這才妥協:那你就去闖吧。
一時間草根偶像的選秀模式席捲全球,中國最先被「傳染」的就是沿海城市,其中包括深圳。
高二,周筆暢憑藉原創歌曲《多麼的想你》,拿下百事新生代歌手大賽冠軍。
第一次體會到舞台的快樂,她更堅定了唱歌這條路。
在老師的鼓勵下,周筆暢四處參賽,都拿過不錯的名次。學習上,也毫不遜色。
沒有課外補習班,放養模式下的周筆暢,卻饋贈了父母最好的成績。
海選那天,周筆暢在等候區看著前面的妹子,唱完出來後都在掩面痛哭。她心裡開始打鼓,「裡面的評委得是有多兇殘」。
輪到她,一開嗓,柯以敏聽得站起身來。
和大家不同的是,三個評委不僅不凶,還誇了她一通。
總決賽只看簡訊支持數,那天汪涵懷著忐忑,從個位數一個一個揭曉票數。
那晚,在橫店演黃曉明版《神鵰俠侶》的楊冪,不僅默默為周筆暢投了票,兩人還成了閨蜜。
走下賽場,湖南衛視旗下的天娛傳媒就給周筆暢遞來簽約合同。
一夜之間,她從默默無聞的大二學生,成為全民偶像。
公司給周筆暢的定位,需要改變穿衣風格、曲風。
周筆暢從小就很倔,她認定的事,沒人改得了。她不贊同的,也沒人強壓得下去。
公司幾番勸說,這個小姑娘就是不配合,各種抗拒。
年底,周筆暢實在扛不住,和天娛解了約,暫別湖南台。
這個世界上,任何一種都暗中標好了價格。
被湖南衛視雪藏的半年裡,周筆暢身邊的人越來越少。
香港老闆的確說到做到,給周筆暢的製作班底,全是圈內艷羨的。
出道以來第一張專輯《誰動了我的琴弦》,作曲請了林夕、陶喆、梁詠琪,製作人是香港音樂人梁翹柏。
簽約了林文化第一年,周筆暢打了個大勝仗。
此時,她並不知道自己的命運,寄託的是一家剛成立的創業公司。
出行前,余還特地請老師給周筆暢惡補英語口語,學習期間不安排工作,讓她專心學。
樂林同樣啟動超強班底,給她製作了「雙子專輯」: 《WOW》和《NOW》。
通過這兩張唱片,周筆暢獲得了「9+2音樂先鋒榜」最受歡迎歌手獎。
周筆暢被封為「掃獎王」,然而公司對她的宣傳越來越弱,獎項沒能兌換成錢和名氣。
超女時期陪她走到現在的助理蓉蓉,開始對樂林的宣傳力度不滿,在網上口誅筆伐。
出道3年,就有兩次解約風波。一夜之間,23歲的周筆暢成了「行業敗類」。
違規,自然是要付出代價,周筆暢明白。
大不了打回原形,從頭開始。
人越弱勢的時候,自尊心反而越強。
入行3年的周筆暢,就像剛出校園的新員工,不高興大不了不幹了。
不是不懂遊戲規則,她只是想在利益浮沉的娛樂圈,保護自己的本色。
就在周筆暢職業生涯一波三折的時候,同期出道李宇春已經獨立策劃了第一張專輯《少年中國》。
當初人氣不及她一半的張靚穎,也為電影《畫皮》演唱主題歌《畫心》,躋身熱歌皇后。
在商業環境里保持自我,是一件成本極高的事情。
如果把歌手的生涯比作短跑,周筆暢的跑前「預備」階段足足花了7年。
就連超女「學妹」譚維維,都拿了金馬獎歌曲獎。
在異鄉,周筆暢深受鄭中基父親鄭東漢賞識。
鄭東漢曾捧紅鄧麗君、蕭亞軒、張惠妹,他豪擲千萬,將周筆暢收入麾下。
周筆暢這次總算入職了一家「大公司」,金牌大風。
也是在這裡,她開了自己的第一場個人巡迴演唱會。
在金牌大風,周筆暢學著「變乖」。
公司把她包裝成甜妹,留長發、穿長裙、踩高跟,專輯《i魚光鏡》發售就拿下第一周華語榜和綜合榜雙冠軍。
當她終於肯為了商業化妥協的時候,變數再次打破了周筆暢剛有起色的事業。
總裁鄭光漢宣布退休,手下的得力幹將也一併辭職。
唯一賞識周筆暢的音樂教父走了,新上任的總裁是香港富商。
若是兩年前,撒丫子走人也不是不可能。
巧合的是,風水輪流轉,轉到最後還是回到「原點」。
這家公司的老闆,正是《乘風破浪的姐姐》發起人杜華,一個只比周筆暢大4歲的姐姐。
周筆暢這一路,最缺的「自由度」,終於在入行7年後得以實現。
杜華投資了8位數,幫助周筆暢創辦了個人工作室,怎麼玩隨她。
自己當老闆後,周筆暢自己仿佛才真正活過來。
以前不喜歡溝通、採訪,為了工作室的生存,逼著自己突破專業,去和攝影、道具、服裝各個業務口的同事溝通。
聽不懂的專業詞彙,就問就查。
以前不喜歡面對鏡頭採訪,如今出新專輯,也會找媒體宣傳。
曾經討厭演唱《筆記》那樣的口水歌,如今為了養活團隊,也會接一些影視主題歌,比如曾經被《姐姐》第一季唱火的《用盡我的一切奔向你》。
當夢想不是賺錢的時候,必然要靠其他途徑賺錢養夢。
那年鄧紫棋把《泡沫》唱火了,張傑則靠《夜空中最亮的星》成為正能量擔當。
而這年,李宇春成為史上第一個,以歌手身份受邀坎城走紅毯的人。
用中、英、法三種語言頒發最佳短片獎。
同期的夥伴正逐步走向娛樂圈風暴中心,周筆暢卻始終和這個圈子若即若離。
彼之蜜糖,汝之砒霜。
這個圈子對於周筆暢而言,就是腐蝕自己天性的「砒霜」。
不被名利所累的前提,是不靠名利也能活得很好。
周筆暢,就是那個不雞血,卻活得很好的人。
周筆暢被傳唱最高的歌是《筆記》,她最看不上的,也是這首《筆記》。
有人覺得她叛逆,非要和主流反著來。
只有周筆暢清楚,不斷創作這樣的口水歌,無異於流水線上按照熟悉的流程生產產品。
對她而言,那只是在舒適區待著,不會有突破。
執著於創作,本身沒有對錯,僅僅是和經濟社會格格不入。
回來就辦了一場攝影展,不管外界如何評價。
明星忙著趕通告的時候,周筆暢可能正在某個陌生的小鎮花店捧回一束鮮花,也可能在異國他鄉的小區綠蔭下逗貓。
類似普通女孩的生活,算不上世俗意義的成功。
但她一定是贏得自己的人。
面對現實,適當的妥協權衡,也是另一種贏。
第一屆超女張含韻的名氣,也隨著被激活;
《姐姐2》,周筆暢來了,她在採訪時說,想在這個長達3個月的節目裡,打開自己。
在《姐姐2》,周筆暢的酷颯舞姿、專業唱功重新被新一代觀眾們認可。
創辦工作室時,她說自己不像老闆。老闆統籌全局,而她只管音樂這一攤子。
在《姐姐2》,她當隊長,帶人成團。
她就是穩穩的巨輪,大風大浪打來,踉踉蹌蹌也能扶正、站穩、向前。
名和利是把雙刃劍。
有人把自己打造成爆款,賺得盆滿缽滿;
也有人為了名利玩陰陽合同,至今難以翻身。
周筆暢不想要野心,外界為她惋惜。
周筆暢反而回擊:希望大家提高音樂水準。
這話,把毒舌的易立競都嗆個半死。
她不只一個場合表達過,只想做自己喜歡的音樂。
曾經有人問:你最大的夢想是什麼?
周筆暢回答:有生之年,能稱得上流行音樂藝術家吧。
在娛樂圈流量中沉默,在角逐自己的戰場上,他沒有一天在偷懶。
人生賽場,沒有別人。
人要贏的,往往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