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智慧:退化自己(深度好文)

2023-10-23     富書

原標題:人生最大的智慧:退化自己(深度好文)

作者:隨安(富書作者)

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帶,有一種奇特的植物。

它只長樹幹和枝條,不長葉子,如同枯木一般,因此當地人都叫這種樹為「光棍樹」。

原來,當地氣候炎熱乾旱,如果「光棍樹」像其他樹一樣,長出碩大的葉子,它就會因葉子的蒸騰作用,丟失大量水分,最後乾枯而死。

所以,為了適應乾旱的氣候,它主動退化葉子,用枝條進行光合作用,從而節約能量,長久不衰。

物如此,人也一樣。

每個人的能量都是有限,只有退化掉多餘的「葉子」,才能節約能量,行穩致遠。

人生下半場,學會退化自己,節約能量,才是成年人最大的智慧。

退化情緒,提升健康值

有位心理學家曾做過一項實驗。

他將人們生氣、崩潰、悲傷時呼出來的氣體,製作成「氣水」,分別注射到幾隻大白鼠的體內,過了一會,幾隻大白鼠口吐白沫,紛紛倒下。

壞的情緒就像毒藥,若不能及時止損,它就會不斷危害我們的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有位網友曾分享過自己的一段親身經歷。

有一次,她和丈夫因為一點小事發生了激烈的爭執。

她氣得火冒三丈,渾身顫抖。

隨之頭暈目眩,突然發現眼前一片漆黑,什麼也看不見。

丈夫趕緊撥打了120,醫生趕到現場,得知事情的情況後,推進急診室搶救,幸好送來得及時,眼睛算是保住。

後來問醫生才得知,由於情緒失控,血壓劇升,導致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如果不能在兩小時內治療,將終生失明。

從那之後,她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一笑了之,不再生氣。

很多人認為發脾氣可以宣洩心中的怒火,實則無異於飲鴆止渴。

小則食欲不振,壞了心情;大則影響健康,傷了身體。

正如《黃帝內經》里所言:「氣大傷身。」

楊絳享年103歲,她的長壽秘訣是:不生氣。

在生活中,無論她遇到多糟心的人和事,每天都是樂呵呵的,心情非常豁達。

很多人慕名而來,問其長壽的秘訣。

楊絳微笑說:「如果一個人長期被負面情緒所困擾,就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長壽自然也會遠離你。所以你每天可以用樂觀的心態面對一切,長壽自然就會賴上你。」

人活於世,常有八九不如意,若事事怒火中燒,身體罷工是早晚的事情,何談健康長壽。

人到中年,身體健康至關重要,而提升健康值最好的方式,就是退化情緒。

所以,遇事情緒穩定,不暴躁,不較勁,永遠保持平和的心態,便是最好的養生和長壽之道

退化慾望,提升幸福值

《慾望心理學》中提到了「幸福曲線」:當一個人慾望很小的時候,只要一點小小的期望被滿足,就會感到莫大的幸福。

可當慾望增加到一定程度,幸福感非但不會再提升,反而會迅速跌入谷底。

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慾壑難填;心靈本不累,累的是索求太多。

真正活得通透的人,都懂得退化慾望,修得知足,守得幸福。

身邊有位朋友,她從小家境貧窮,長大後靠自己的努力在一家企業坐上了高管的位置,年薪百萬。

打拚幾年後,在市中心買了一套大房子,她開始拚命地購買各種奢侈品,參加各種娛樂聚會。

身邊的人都羨慕她過上了幸福富足的生活,可她卻沒有想像中的幸福。

有一次海邊度假,她望著一望無際的大海和漫天的繁星,感到前所未有的放鬆愉悅。

她開始反思,自己之所以不幸福,是因為被慾望的浮華所支配。

回家後,她著手清理家中的奢侈品,也不再參加各種聚會。

假期時在家裡做做飯,練書法;空閒時在陽台聽聽音樂,看會兒書。

外在的享樂與繁華,現在對她而言,都是過眼煙雲。

她感慨道:「以前總以為擁有得越多越幸福,如今才明白,衡量幸福的標準,從來不是物質的多寡,而是內心的富足。」

愈是內在芬芳,愈是知足幸福。

很喜歡周國平的一句話:「一個人只要肯約束自己的慾望,滿足於過比較簡單的生活,生命的疆域會更加寬闊。

中年以後,與其沉迷於三千繁華,不如學會退化慾望。

慾望越少,內心越幸福,才能享受到人生的樂趣。

正所謂:「知足常樂無所求,人生處處是幸福。」

退化社交,提升能力值

我有個表哥在一家公司當推銷員,以前的他很喜歡社交,總希望通過社交拓寬人脈,從而提升銷售業績。

只要圈內有飯局,他都會參加,即便工作忙得焦頭爛額,也從未缺席過。

飯局上表哥認識了很多人,也結交了不少朋友,他沉浸在推杯換盞和互相吹捧中。

結果半個月過去了,不僅一無所獲,反而耽誤了工作,業績直線下滑。

後來,經過幾天的反思,他決定不再參加飯局,而是把重心放在提升專業能力和工作上。

最終,經過半年的沉澱和努力,表哥的銷售業績蒸蒸日上,被公司提拔為銷售經理。

很認同一句話:「社交場上的主宰絕對不是友誼,而是利益或者無聊。所以,與其在喧鬧的聚會中揮霍精力,不如蟄居獨處,修養自己,提升自己。

誠以為然,與其在無效的社交中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倒不如靜下心來提升自己。

2012年,莫言因作品《蛙》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一炮而紅。

伴隨名利而來的,是接踵而至的宴會邀請,但莫言卻一一拒絕了。

大多數時間他都是待在家裡,讀古典名著、練習書法、靜坐冥想。

沒有世俗喧囂的打擾,他才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寫作創作中,最終寫出了《晚熟的人》等一系列膾炙人口的佳作。

作家江曉英說:「一個人獨處看似會失去很多,但也會收穫很多。」

沉湎於浮華的社交,得到的是酒肉之交和啤酒肚;

沉湎於安靜的獨處,收穫的是能力和美好未來。

所以,與其往酒桌上湊,不如在獨處中自我提升。

人到中年,退化無用的社交,遠離低質量的圈子,把時間花在自我提升上,事業自會蒸蒸日上,生活也會撥亂反正。

每個人的能量都是有限的。

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耗費能量,只會讓自己遭受身體和心靈的雙重暴擊。

退化失控的情緒,才能心胸開闊健康長壽;

退化過多的慾望,才能享受到人生的幸福;

退化無用的社交,才能在獨處中提升自己。

唯有如此,才能以充沛的能量去實現人生的蛻變,遇見更多美好。

作者簡介:隨安,富書作者,別讓今天的懶,成為明天的難,美好的東西永遠不會被輕易獲得,想要的生活要靠自己去拼搏,圖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中,本文:富書,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28a50a01e93467801d7ea5a9da400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