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新教育主題歌】——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教育是一首詩 音樂: 曹芙嘉 - 教育是一首詩
學校規劃研製要經得起「四問」
作者|范小梅 戴暉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當前,各行各業都在積極研製本行業的「十四五」規劃。就教育領域而言,鼓勵各級各類學校深度研製規劃,既有助於激發學校深入思考辦學現實與方向,也可豐富地方教育發展規劃的研製依據,進而推動基層教育更好地回應國家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戰略。要言之,中小學校發展規劃可從「問計於史」「問計於時」「問計於事」「問計於師」四個方面展開追問和思考。
劉希婭:規劃,把學校辦成想要的樣子——以謝家灣小學為例
問計於史,方能謀遠。
源遠才能流長,學校歷史是對學校發展過程中的人、事、物所作的記錄、解讀、建構和書寫。學校發展只有以歷史為依據才可持續,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作為學校發展「舵手」的校長及其領導力。校長任職通常由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區域發展整體需要進行統籌,在教育不均衡程度突出、校際差異較大的一些區域,容易出現校長頻繁變更的情況,這成為學校發展規劃斷代或夭折的主要原因。由此,不同類型學校的發展規劃如何問計於史,就成為一個重要議題。對此,筆者有兩個建議:一是梳理學校發展的過程性資料,從中尋找歷久彌新、值得傳承的基因。二是追問學校發展的文化脈絡,從中尋找支撐學校發展的靈魂。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對新接手一所學校的校長而言,全盤推翻或全面繼承一所學校的歷史都是不可取的。新時代需要新作為,無論是留任校長還是新任校長,都需要在尊重學校發展歷史的基礎上推陳出新,以激發學校活力而非沽釣個人政績為任職使命。
問計於時,方能站高。
在國家辦教育的制度環境中,學校只有及時領會所處時代的新政策、新要求,才能有效回應「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的。為此,中小學校一要認真學習2020年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該建議圍繞「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所作的370字描述,不僅為地方制定教育發展規劃提供了依據,也為各級各類學校研製教育發展規劃提供了參考;二要反覆研讀黨的十九大以來的相關政策。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央及教育部先後發布一系列文件,比如《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關於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的若干意見》《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等,分別從教育現代化、辦學活力、教師隊伍建設、教學質量、評價改革等方面,為學校發展規劃研製提供了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具體舉措等方面的可靠依據。
問計於事,方能耕深。
學校發展是有特定時空屬性的,時間上的存續性構成學校歷史,空間上的延展性構成學校現實。對此,學校研製發展規劃時可以從兩個方面問計於事:一是縱向梳理近五年大事記。「十三五」期間學校舉全校之力共同推進的事情,通常是學校發展重點。釐清其源,論證其流,研磨其得,反省其失,有助於刻畫學校發展的立體樣態。同時,還可將學校大事件放到學校歷史和現實中加以審視,客觀分析學校大事件的合理性,以便對學校發展規劃繼承什麼、如何繼續作出判斷。二是及時將成功的教改個案納入學校發展整體規劃,牢牢把握學科教學這一生命線。以廣州市花都區七星小學為例,一位體育教師的自主教改引領一個學科實現突破,一個學科的突破帶動學校其他學科共同創變,該連鎖反應最初源於學校對這位體育教師教改的理解、支持與轉化。儘管教師隊伍內部存在個體差異,但學校應鼓勵各學科教師大膽探索,借用新視角,解決老問題,並及時將成功案例提煉為創新模式,助推新學校新發展或老學校新發展。
問計於師,方能落實。
教師是熟悉辦學歷史、關心辦學時勢、主導辦學實踐的主要力量,因而也是推動學校發展的關鍵。學校發展規劃若能得到全體教師的參與和支持,將更易落地。為此,學校可以分類取智:一是汲取包括退休教師在內的老教師的智慧。老教師見證了學校發展的多個階段,對學校發展既有情感也有期盼,並且因為已退休或將退休,沒有利益衝突,可以開誠布公地表達建議。二是重視中青年教師的力量。中青年教師承擔著學校日常教學與管理方面的核心工作,對學校現狀認識最為深刻,且在學校工作周期相對較長,歸屬感和榮譽感相對穩定,可以引導中青年教師將這種情感轉化為參與學校發展的積極性。三是活用年輕教師的激情。當前,中小學校已經有相當一部分「90後」教師嶄露頭角,成為各學科的新生力量。他們的感知能力、學習能力都較強,且極富激情和活力,容易迸發靈感、引發創新,為學校發展注入活力。建議學校研製發展規劃時,充分重視年輕教師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年輕教師結合對歷史、時代、實踐的理解,大膽突破,為學校發展規劃注入新元素。
作者:范小梅、戴暉,作者單位分別系成都大學統籌城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成都市教育局。
做最好的自己,未來因你而來——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五十講)
朱雪晴:圖說《新教育在銀河》(十二講)——走,我們去找好教育
學校規劃主題閱讀佳作學習參考——
規劃未來:學校發展規劃的制定
原創|褚宏啟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來源|中小學管理雜誌社
規劃工作從表面上看是最後寫出一個規劃文本,即「成文」,但實質上所涉及的是「成事」「成人」的問題,是成文、成事、成人的統一。學校在編制發展規劃時,第一要重視規劃工作,深度認識規劃的價值;第二要堅持目標導向,戰略目標要清晰明確。第三要突出問題導向,著力解決重點問題。
規劃是計劃的一種,在我國,時間跨度五年以上的計劃一般被叫作規劃,如五年規劃、中長期規劃等;三年以下的一般就直接叫計劃,如三年行動計劃、年度工作計劃等。在英文中,規劃與計劃是同一個詞plan,沒有區別。
規劃工作從表面上看是最後寫出一個規劃文本,即「成文」,但實質上所涉及的是「成事」「成人」的問題,關注的是重要的事,即關於未來發展的涉及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的重大事項,而所有這些事,都要為了人的發展,都需要人去做出來,所謂事在人為。因此,規劃是成文、成事、成人的統一。
關於「如何編制學校發展規劃」的相關研究與論述汗牛充棟,筆者此處只就容易出現的問題談幾點看法。
第一,重視規劃工作,深度認識規劃的價值。有些學校往往把編制規劃作為上級布置下來的、學校不得不完成的一項指令性工作,只關注「成文」,找幾個校內外的「秀才」,東拼西湊成文後交差了事。這樣制定出來的規劃徒有形式,難以指導學校的未來發展,難以成事成人,最後只能落入「規劃規劃,牆上一掛,全是鬼話」的境地。
學校發展規劃是學校為自身發展而制定的包括指導思想、戰略目標、戰略重點、步驟方法在內的系統方案,其典型特徵是戰略性,即從戰略高度規劃未來。這就要求學校全體教職工特別是校長要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走出事務主義的誤區,真正立足長遠謀劃學校發展。
對學校這個社會組織而言,規劃確定了學校未來的發展目標,使管理團隊與普通教職工明確了需要為之奮鬥的共同願景,有利於全體人員同心同德同向同行,推進組織目標的實現;發展目標還可以作為標準,用於過程的控制以及結果的評價與反饋,有利於提高學校整體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效能。
對教職工個人而言,規劃能提升他們的整體思維,促進他們的主動發展。規劃讓組織中的每個成員看到了自己所做的具體工作在全校工作大局中的價值、在學校長遠發展中的意義,進而提升每個人的歸屬感和責任感,提升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第二,堅持目標導向,戰略目標要清晰明確。發展規劃中,目標的確定最為重要,全部規劃都是圍繞目標展開的,指導思想、戰略重點、保障措施等,都是為目標的實現服務的。目標是規劃的核心與靈魂。學校發展目標不是單一的,包括促進學生髮展、提升社會滿意度等,而且每一項工作如課程改革、教師隊伍建設等也都有自己的目標。當前制定規劃中的一個嚴重誤區就是目標表述含混籠統,不夠清晰不夠明確,這樣的目標難以落實也難以評價。例如:不少學校將培養目標僅僅表述為「全面發展」「五育並舉」,把教師發展目標定位為「進一步提升專業化水平」,儘管都沒有錯誤,但是過於概括,難以操作化,需要進一步具體化。有專家推薦了確定目標的「SMART(聰明的)方法」,即確定的目標應該具有明確性(Specific)、可衡量性(Measurable)、可實現性(Attainable)、現實性(Realistic)和時效性(Timetrackable)。具備這些特徵的目標才是表述恰當的、有實際價值的(羅賓斯.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197)。
第三,突出問題導向,著力解決重點問題。培養目標(培養什麼人)與培養舉措(怎樣培養人)都需要突出重點。培養目標要突出重點,只提「全面發展」與「五育並舉」是不夠的,要進一步指出全面發展中重點發展什麼,比如智育中可以把創新能力(通俗而言為「聰明的腦」)作為優先選項,德育中可以把合作能力(通俗而言為「溫暖的心」)列為重點內容。當前中小學都要以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為重點目標,核心素養是人的現代化在21世紀的時代體現。
培養舉措(怎樣培養人)也要突出重點。如果說在培養目標層面要體現21世紀社會現代化對於人的現代化的時代要求,那麼,在培養舉措或過程方面如課程、教學、評價、管理、信息技術支持等等,都要體現教育現代化的要求。只有「現代化的教育」才能培養出學生的核心素養,才能促進「人的現代化」。培養舉措或過程涉及諸多環節與因素,要做的事很多很多,哪件或者哪幾件相對而言更為重要?
一所學校、一個人要做的事情無非四類:又大又急的事、大而不急的事、不大但急的事、不大不急的事。學校五年發展規劃屬於戰略規劃,一定要關注大事,而且一定要為做大事留出充分的時間並做好時間管理。我們最常見也是最容易陷入的誤區是:流年似水,五年匆匆而過,回首往事,發現大事都沒有做完甚至還根本沒有做,做的往往都是「不大但急的事」,也就是「比較急的小事」擠占了我們做大事的時間,等做完了這些比較急的小事,就沒有時間去做大事了。因此,在規劃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上,一定要把做大事放在首位,一定要把大事變成急事,要咬住大事不放鬆。何為大事?學校以育人為本,課堂教學就是大事,或者說,小課堂里發生的事就是學校最大的事。規劃一定要把改進課堂教學方式、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作為最重要的優先事項。我們要把精力和資源用在課堂教學的改進上,而不是用在只是為了吸引眼球的形象包裝、大型活動上。
要把教育現代化這件「事」做好,關鍵靠「人」,靠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是學校教育現代化的關鍵、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因此,學校發展規劃要把教師素質提升作為重中之重的內容板塊,作為學生髮展、學校發展的先導性基礎性的戰略舉措,大力提升校本培訓與校本研修的針對性實效性。而且,要把教師培訓與學生培養融合為一體,現代化的教師是能夠促進學生群體現代化的教師、是能夠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師。
在貫徹落實《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大背景下,學校發展規劃的制定必須緊扣教育現代化這個主題詞展開,要有更高的立意與站位,其基本邏輯與因果關係是:通過大幅提升教師素質,讓教師成為具有現代精神的現代教師,進而推進教育教學的現代化,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科學理性精神、民主法治精神、創新開拓精神的現代人,為建設現代國家做出積極貢獻。
學校發展規劃的制定,要有開闊的戰略視野,在時間維度上要面向未來,在空間維度上要面向世界,在價值維度上要面向現代化。既要有理有據,體現理性精神,更要有情有義,體現人道精神。要把改善學生和教師的生存狀況與發展狀況作為規劃的核心內容,老老實實、踏踏實實為師生減負,儘量多解決一些圈中人都心知肚明的現實問題,少搞些虛張聲勢勞民傷財的形式主義,提升師生的生活質量,讓學校成為師生都樂意進來、都不願離開的樂園。理性精神與人道精神是現代精神的最集中體現,是教育現代化的精髓,也應該成為學校發展規劃的指導原則與價值底色。
分享美好,致敬原創!【守望新教育】,傳遞真善美!
制定學校發展規劃須把握七個「度」
作者|陳松信
來源|名校長工作室
學校發展規劃是學校的行動指南,是促進師生共同成長和學校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如何制定科學合理的學校發展規劃,是擺在校長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我認為,制定學校發展規劃應當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要眼中有人,讓規劃有溫度。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教師是學校發展的第一要素,學校規劃務必「眼中有人」,讓規劃有溫度。學校要明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性問題,這樣才能夠把握正確的辦學方向,把學生培養成為國家和社會需要的人才。要明確學校規劃絕對不是單純地與兄弟學校比拼硬體建設,即使建設良好的硬體設施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都是圍繞「人」、為了「人」的成長。在學校規劃中,辦學目標要明確,要把握住「人」這個核心要素,促進「人」的健康成長,從而把學校辦成適合師生共同成長的有個性特質的家園。
要尊重實際,讓規劃有尺度。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每一所學校的辦學條件不盡相同,學校辦學要尊重地理位置、家長群體等客觀實際,符合學校教師發展和學生成長實際。因此,學校發展規劃不是閉門造車,不是喊口號,不是看誰的聲音大,而是應當立足實際,腳踏實地,要有「尺度」。比如,我校創辦之初,基於流動人口隨遷子女比例大、流動性高,學校新教師多、骨幹教師嚴重缺乏等實際,提出「理念奠基年」「課程建設年」「教師發展年」等五年發展規劃。雖然辦學路程艱辛,但我們尊重實際,尊重辦學規律,作出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一步一個腳印,走得紮實、穩健。近年來,學校辦學逐步打開了局面,走上了循序漸進的良性發展進程,也獲得了師生的認同、同行的尊重和社會的稱讚。
要發揚民主,讓規劃有廣度。每個教職工都是學校的主人,制定學校發展規劃應當充分發揚民主,廣泛聽取一線教師的建議和意見,這樣制定出的規劃更有生命力。一方面,這是開放辦學的思想表現,學校只有集思廣益,採集集體智慧,制定的發展規劃才能更加科學合理,才能真正代表學校的集體意志;另一方面,這樣做能夠增強凝聚力,提升教師的主人翁意識,讓大家更加主動踐行規劃,去努力實現學校規劃提出的各項目標。因此,學校制定發展規劃要有廣度,要廣泛發揚民主,傾聽各方建議或意見,甚至可以聽一聽學生的聲音。
要繼承傳統,讓規劃有厚度。學校規划著眼長遠,應當具有傳承性和連續性特點。因此,在制定發展規劃時,不能割裂辦學歷史,一定要認真總結和分析,繼承優良傳統,讓規劃有「厚度」。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新辦學校,在梳理學校辦學現狀基礎上,我們將閩南民間傳統藝術「妝糕人」納入學校發展規劃,注重妝糕人特色師資隊伍的培養與建設,創建180平方米的妝糕人工作室和作品展廳,同時將每年5月確定為「妝糕人民俗文化節」,多措並舉促妝糕人特色課程形成,學校因此獲得「泉州市『一宮一品』特色活動項目」「泉州市藝術特色學校」等榮譽,還於2021年11月榮獲教育部第三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稱號。
要「五育並舉」,讓規劃有寬度。辦學特色是學校的一張名片,是學校提高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的一個重要載體,創建學校特色往往成為校長們追逐熱捧的「重頭戲」,在規劃中占據大量篇幅。學校規劃是學校全方位的整體發展方案,千萬不可把學校發展規劃制定成為打造學校某一方面辦學特色的實施方案。學校務必堅持「五育並舉」,讓規劃有寬度。當然,每所學校情況不一樣,因為師資隊伍、地域差別、家長群體等情況,難免存在某一方面得天獨厚的優勢,或者是某些方面的短板。優勢項目理所當然要進一步發揮,使之凸顯成為特色,進而輻射區域內學校,給大家以啟發和引領。學校務必採取措施補足補齊短板,使得學校各項工作齊頭並進,真正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
要形成體系,讓規劃有深度。發展規劃不是單一的學校某個方面的規劃,而是教師、學生髮展和學校軟硬體建設等全方位協同發展。因此學校制定發展規劃,要充分考慮各方面工作之間的內部聯繫,要打通壁壘,疏通管道,使之相輔相成,形成體系,這樣的規劃才有深度。比如,在學校課程體系建設上,為達到「培養有志氣、富文氣,顯才氣、展朝氣的少年」的育人目標,我校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導向,從道德素養、人文素養、科學素養、健康素養、藝術素養五個維度,積極構建課程體系,這樣,育人目標與課程建設不是南轅北轍、各自為政,而是一脈相承,成為體系。
要與時俱進,讓規劃有力度。學校發展規劃是學校各項工作的行動指南,規劃重在落實,不可束之高閣、形同虛設。時代在發展,教育在改革,學校發展規劃也要與時俱進,要結合教育改革和學校發展實際適時調整和完善。特別是碰上重大教育政策,或者是學校作出重大決策等各種原因,學校發展規劃都要適時調整與完善。因此,學校規劃應當是與時俱進的,是靈動的、有生命的、接地氣的,這樣才能確保學校規劃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也才能確保學校規劃的執行力度。
總之,我認為,以上幾個方面是制定學校發展規劃的重要標準,學校只有拿捏好上述尺度,才能制定出科學、合理、有效的學校發展規劃,也才能真正促進師生的共同成長和學校的向上向前健康發展。
謝 凡:讓學校更好玩一點——什麼樣的學校是好學校?如何將豐滿的理想轉化為真切的現實?
中國教育報:「新教育實驗」給教師帶來了什麼?——給教師有跡可循的成長路徑,讓教師的成長清晰可見!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我唯願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夠安靜聆聽別的生命也使別的生命願意安靜聆聽的純真,此中的快樂遠非浮華功名可比。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陳東強
中國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剛式的斥責和鞭撻,雖痛快卻無濟於事。對於中國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動與建設,只有行動與建設,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顛覆性的批判與重構。——朱永新
守望新教育: 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有緣的教育夢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