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譚志娟 北京報道
12月7日,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按美元計價,今年11月,我國進出口5154.7億美元,與去年同期持平。其中,出口同比增長0.5%,進口同比下降0.6%;貿易順差683.9億美元,擴大4%。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中國經營報》記者分析說:「11月我國外貿進出口同比延續改善態勢,略好於市場預期,這主要受三個的方面推動:一是我國外貿韌性足(外貿品類齊全、結構優化、新動能持續增強);二是國內經濟活動恢復常態,宏觀政策效果呵護支持,消費和需求穩步修復;三是去年同期出口和進口基數均明顯回落。」
在周茂華看來,考慮到我國外貿出口韌性表現,海外進入傳統消費旺季,國內消費和內需動能逐步增強,加之低基數效應,由此預計未來幾個月國內外貿進口、出口延續修復改善走勢,出口同比有望保持擴張態勢。
出口同比增速由負轉正
在出口方面,11月,按美元計價,我國出口同比增長0.5%,前值為下降6.4%。
周茂華對記者分析稱:「我國外貿出口展現韌性。今年我國外貿出口面臨海外需求放緩、外貿商品出口價格下滑等不利影響,按照人民幣計價,我國外貿出口同比增速有所加快,外貿結構持續升級。這是因為我國外貿品類齊全、貿易結構持續優化、新能源等高技術商品保持較高出口景氣度,以及新模式為外貿注入新活力。」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也說:「11月出口額同比增速由上月的-6.4%,轉為增長0.5%,符合市場預期,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出口額基數大幅下降。」
從主要出口目的地來看,11月我國出口增速回升主要源於當月對美出口增速由負轉正,對貿易夥伴東協出口降幅也顯著收窄。數據顯示,11月我國對美出口同比增長7.3%,增速較上月大幅加快15.5個百分點,結束了此前連續15個月的同比負增長過程。
王青說:「11月我國對東協出口同比下降7.1%,降幅較上月大幅收窄8個百分點,是推動當月整體出口增速由負轉正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11月汽車出口也是一個亮點,據東方金誠統計顯示,受去年同期基數抬升影響,11月汽車(包括底盤)出口額同比增速由上月的45.1%降至27.9%,出口量同比增速則從上月的49.8%降至41.6%,但仍延續高速增長水平。
王青認為:「11月汽車出口延續高位,製造業轉型升級正在塑造出口新動能。其背後是2021年以來,我國在汽車、特別是新能源汽車領域實現『彎道超車』,在包括歐盟等發達經濟體在內的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占比大幅提升。」
展望未來,周茂華表示:「從趨勢看,預計未來幾個月外貿出口增速保持擴張走勢。儘管歐美主要經濟體需求趨緩存在拖累,但我國外貿結構持續優化,提質升級,汽車出口等外貿新動能持續增強,外貿出口韌性強;加之海外進入傳統零售旺季,疊加低基數效應,我國出口增速有望保持擴張。」
王青也認為:「由於上年12月出口基數進一步下行,加之全球電子行業正在走出周期低谷,全球貿易存在回暖勢頭,我國出口動能也有望逐步改善,預計12月我國出口同比增速將進一步回升至5.0%左右。」
鐵礦石等商品進口量保持較快增長
在進口方面,11月,按美元計價,進口同比下降0.6%,前值為增長3.0%。
周茂華認為:「11月進口金額同比增速回落,主要受11月大宗商品價格超預期回落影響,11月國內鐵礦砂、原油等主要商品進口量增價跌,反映國內需求在穩步修復,但原油、煤炭等商品進口均價同比下滑幅度過大,拖累進口金額表現。」
據周茂華介紹,從進口商品結構看,11月除集成電路、鋼材進口數量繼續下滑外,能源、鐵礦石(又叫鐵礦砂)等商品數量進口保持較快增長,反映需求整體保持復甦態勢。
官方數據顯示,鐵礦砂等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加。前11個月,我國進口鐵礦砂10.78億噸,增加6.2%,進口均價每噸788.8元,上漲2.3%。
展望未來,周茂華認為:「從趨勢看,預計進口在未來幾個月有望延續擴張走勢。」
周茂華看認為:「儘管全球需求趨緩、大宗商品價格走弱影響國內進口表現,但國內需求穩步修復,終端需求改善,逐步向中上游傳導,工業企業部門補庫存動能增強及低基數效應,為進口提供動能。由此綜合來看,進口有望延續修復擴張態勢。」
在政策方面,周茂華認為:「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加快內外一體化發展,讓外貿企業更好利用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之國內穩外貿政策持續發力,外貿改革措施穩步推進,我國外貿有望保持平穩增長,結構持續優化。」
12月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要聚焦企業需求和市場反饋及時優化政策,切實打通阻礙內外貿一體化的關鍵堵點,助力企業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順暢切換。要優化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環境,落實好相關財政金融支持政策,共同促進內外貿高質量發展。
整體來看,周茂華指出:「從數據來看,我國商品出口保持韌性,進口持續改善反映國內需求穩步修復,經常項目保持順差,外商直接投資保持趨勢凈流入態勢,經常項目與外商直接投資『雙順差』繼續為人民幣匯率穩定提供有力支撐。」
(編輯:孟慶偉 校對: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