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它不僅能鍛鍊全身肌肉,還能讓人心情愉悅。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走路還是一劑「抗衰良藥」,而且走路速度越快,人可能越年輕,其作用機制與一種名叫「端粒」的物質息息相關。
01
走路為何能讓你更年輕?
端粒位於人體染色體的末端部分,可以讓染色體在複製時保持基因穩定。
有研究顯示,端粒的DNA成分會隨著細胞的不斷分裂,被磨損得越來越短,進而引發細胞衰老。當端粒過短時,細胞停止分裂,生命就走到了盡頭。
因此,通常年齡越小的人端粒越長,反之,端粒越長的人看起來也會越年輕。一項涵蓋40多萬人的調研發現,與步行速度4.8km/h的人相比,以6.4km/h走路的人端粒明顯更長。也就是說,快走能讓人的端粒更長,甚至到中年時的「生物年齡」可以年輕16歲左右。[1]
除了顯著的抗老功效,快走還能預防各類疾病、延緩病情惡化,提升人的預期壽命。
一項研究表明,快走對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腸癌的治療有明顯的益處,且最高可降低50%的死亡風險。
02
4個方法,讓走路事半功倍
儘管快走的益處很多,但也須掌握正確的走路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1
走姿
走路時不能太放鬆,應該要抬頭挺胸、軀幹自然伸直,同時保持收腹,並且讓身體重心稍稍前移。
02
強度
保持每秒走兩步的速度,心率維持在每分鐘120次~140次,直至身體微微出汗。
對於有一定運動基礎的朋友,快走可能達不到出汗的效果,你可以嘗試快走和慢跑結合,適當提升鍛鍊的強度。
03
時間
專家指出,下午四點以後是快走的最佳時間,此時的關節靈活,肢體的反應和適應能力最好,心跳和血壓也較為平穩。
04
地點
道路平坦、空氣清新的地方,比如公園、學校操場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需要注意儘量不要選擇馬路旁,因為飛揚的塵土對呼吸道有害,而且堅硬的柏油路會對腳踝和膝蓋產生較大的衝擊力。
03
不愛快走,慢慢走走也不錯
如果你覺得快走太累,可以將速度放緩,哪怕只是多走走,對健康同樣大有裨益。
一項長達7年的調查發現,與每天走3000多步的人相比,每天走5000~11000步能降低40%-53%的死亡風險。[3]不過,並非步數越多收益就越大,每天走7000步對死亡風險的降低作用最為顯著。
不同的年齡段,適合的步數也是不同的,青年、中年人每天走8000-10000步最佳,而60歲以上的老人每天走6000-8000步即可。
當然,走路也要控制好強度、注意走姿,否則造成身體的損傷,就得不償失了。
這裡給大家推薦3個預防崴腳的動作,快走前花幾分鐘練習一下,能讓我們的足部更加靈活,降低受傷的風險。
動作一:左/右側指趾相扣環繞
- 將左側小腿架在右腿膝蓋上
- 右手的五指和左腳五趾相扣,並帶動左腳繞圈
- 用上述方法放鬆右側足部
動作二:左/右側足部擰毛巾
- 左手掌心抓住左腳腳背
- 右手虎口抵住腳底
- 緩慢向相反方向擰動足部
- 用上述方法放鬆右側足部
動作三:足部鐘擺
- 坐下,雙腳著地
- 像鐘擺一樣,勻速地向外、向內擺動小腿
- 同時足部發力,確保雙腳不離開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