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評估中涉及到的價值與價格區分

2020-08-20   評估要參

原標題:資產評估中涉及到的價值與價格區分

從學科屬性總結價值理論可以發現:

( 1 ) 不同學科對價值的內涵有著不同的性 質界定;

( 2 ) 同一學科不同的歷史 階段對價值的界定會出現不同的內涵;

( 3 ) 同一學科不同的視角對價值也會存在不同的理解;

( 4 ) 價值與價格是既 有區別 又密切相關的 兩個概念。

價值和價格是資產評估的基本概念,也是經濟學研究的核心之一。

經濟學上的價值理論,其基本任務是解決價值的決定和衡量問題。

資產評估

勞動價值論的核心是商品的價值是由勞動決定的。該理論的邏輯起點是商品,商品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使用價值是「物的有用性」,能夠滿足人的某種需要,體現商品的自然屬性,但不可比較。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是商品的社會屬性,構成了商品交換的基礎。

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其原因在於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二重性, 即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具體的有用勞動生產不同質的產品,創造使用價值,滿足人們的不同需要。撇開了具體形態的人類勞動力的純生理學意義上耗費的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在商品的交換過程中,各種具體勞動由於不同性質而無法進行量的比較,必須還原為拋開勞動的具體特點的一般人類勞動耗費的抽象勞動。因此,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決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具體勞動構成了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則形成了商品的價值。

商品的價值量用它所包含的形成價值的勞動量來計量。決定商品價值量大小的不是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而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即「在現有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 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商品的價值量與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與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價值規律揭示,商品價值量由生產這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按照價值量相等的原則進行交換。價值規律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刺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