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慶和俞渝,趕上了一個用私德就能「錘死」人的時代

2019-10-25     Vista看天下


「李國慶,我要抓破你的臉!」


從昨晚這一句年度撕X最佳開場白開始,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和俞渝夫婦之間互相密集轟炸的大瓜,想必各位已經能熟練背誦,不用我再複述了。



有趣的是,這場大戰的導火索雖然是李國慶在朋友圈高調宣布自己凈身出戶、另立門戶,但從開始到最後都沒多少人關心他倆身為前當當網聯合創始人的經濟糾紛。


當俞渝控訴的要點涉及性取向、私生活混亂、家族醜聞等等令人目不暇接的私密話題時,就已經牢牢占據了網友注意力的制高點。

跟那些勁爆的細節一比,誰還要在意噹噹的權斗和管理層「逼宮」究竟是怎麼回事?「拿走家裡1.3億元現金」這種超出普通人想像力的指控,也顯得沒那麼引人注目了;

就連後來李國慶回應所說「我也掌握了你不可告人的證據」之耐人尋味,都黯然失色。


李國慶微博修改前VS修改後

公眾被這場精彩大戲取悅得不行,不過,輿論對於法院怎樣裁決他們的糾葛其實是沒有太大影響的。

但對於已經各自重新出發、為生意而戰的李俞兩人來說,這卻是為自己重塑公眾形象的重要機會。

很容易從輿論看出來,俞渝已經領先太多。


許多人感嘆俞渝才是真正的「致命女人」,要對付一個劇中「渣男」三合一版本的老公;

可是她最「致命」的地方在哪兒?其實應該是抓住了社交網絡時代傳播的命門吧。

via.@蘿貝貝

假如李國慶和俞渝的這場戰爭發生在20年前,俞渝是大機率沒有機會一夜之間讓幾千萬人同時對他們的「家醜」津津樂道的。

因為那時的大事議程還主導在主流媒體手中,而「知名企業老闆被老婆指控的N宗性醜聞」,以及那些極為精確的細節和情緒化的話語,壓根不可能這樣一記記重拳出擊到大眾眼前。

在以前較為傳統的「家醜不可外揚」觀念中,李俞二人這場惡戰也很難以公共話題的形式被大規模傳播和討論。

但是,時代變了。

如今當「如何看待公眾人物互曝黑料」這個問題被拋向網友,只有少數人會一臉正氣地覺得這是別人的家事兒,不應該占據公眾的注意力。


更多的人只會以這個時代特有的姿勢甘之如飴,早已接受了這就是當21世紀特色娛樂方式:

還能怎麼看?拿手機看唄!

畢竟,從2017年由李雨桐帶來的那個瓜果飄香的季節後,中國的爆料當事人們好像突然集體頓悟了——

當網友們總在嚷嚷「羨慕歐美明星遇事都是親自下場撕」,到底是在渴望什麼?

大概,是「不服就干」的直接對壘,是足夠私密的、獵奇的兩性關係的隱私,是一種徹底撕破臉的姿態。

放瓜沒有中間商的蓬勃發展,甚至乾脆跳過了明星糾紛隔空鬥嘴皮子的階段,直接進入了用當事人性醜聞核平輿論的階段。

越是名氣大的公眾人物,私生活崩壞的後果也越是嚴重。

因為雖然理論上「齷齪面前人人平等」,但旁觀者衡量他人人性的標準卻並不平等

就像每每出現各種精英大鱷、大廠高管的勁爆醜聞時,當事人的身份越是符合人們想像中的精英、上流,旁觀者越是會帶著點「嘖嘖,他們這樣的人居然也會這麼下流」的幸災樂禍。

俞渝所怒陳的李國慶N宗罪,放在他人身上可能只是普通的亂搞八卦,但放在這樣一個與妻創業、經歷權變、最近時常語出驚人的大人物身上,那基本是在宣布:

你完了,你餘生都不可能甩掉這些字眼了。

這也和社交網絡時代的特徵有很大關係:現在的信息洪流中,「人類永遠是桃色新聞最敏銳的獵犬」這個真理被放大到了極致。

如今,當人們越是被海量繁雜的信息包圍,注意力越是被碎片化,反而越是能迅速捕捉一個事件中最香艷、最獵奇、最突破道德底線的兩性關係細節,並在反覆的咂摸和傳播中,將它牢牢地烙印在公眾人物的恥辱柱上。

就像另一位網際網路大佬之前深陷醜聞時,經過漫長的對峙和調查,到最後真正被網際網路記得的並不是法律的裁決和事情的真相。

反而是那個事關男性尊嚴的梗,被迅速發明、廣泛恥笑。

前段時間,洪晃和陳凱歌兩個文化名人的一段舊情在網際網路上重獲關注,也是因為洪晃在一部自導自演的老片子裡吐槽知識分子奇葩性事。

這個片段被認為是洪晃明著諷刺陳凱歌,突然在網上又引起了混雜著興奮、好笑和嘲諷的熱議。

或許,性的話題在日常里越被壓抑,有機會心照不宣地熱議它時,就越能帶來報復性的快感。

更不要說,人人都能放瓜的社交網絡時代,這種對兩性秘聞的求知慾哪還需要秘而不宣呢?

如今能供養吃瓜群眾的性醜聞,也早已呈現「平民化」的趨勢。

靠大瓜引髮網絡地震,早已不需要你是多麼知名的大腕。

只要有足夠奇葩的男女關係軼事,普通人同樣可以「享受」15分鐘的成名時光,只不過採取的方法是將最私密的「家醜」暴露給大眾,把自己變成知音狗血故事的主角。


就像是這些年愈發和負面兩性關係掛鉤的金融圈,幾乎每隔兩個月都會有一個所謂的「大瓜」被曝,總是關乎哪個銀行/基金/四大的高管包養情婦、潛規則女下屬,或是哪個「女強人」其實騙財又騙色。

性,金錢,道德……原配的戰鬥檄文往往少不了這些元素,這其實又和俞渝對李國慶的控訴如出一轍,只是窮了點,但往往又多了些刺激人感官的照片。

但就是這些不知看過多少遍的軼事,依然能一次次地在無數個微信群中被瘋狂轉發,因為沒人能抗拒觀看別人道德敗壞、桃色秘聞的快感。

如今娛樂圈的88線小糊星,也常常因為兩性行為不軌而遭受「滅頂之災」。

剛剛有了一點知名度(甚至沒有知名度)的男演員,最近一個兩個地被女朋友報復性曝光私生活混亂、有健康問題,這種在當下能被立刻「錘死」的事情。

更諷刺的是,這可能又是一個小糊咖在大眾面前獲得存在感的唯一方式。

前幾天一個不知名男星被女友發文控訴


被社交網絡支配的時代,私生活醜聞好像從未這麼與一個人的一切掛鉤過。

它現在就像是一種能立即擊垮一個人的殺傷性武器,令人咋舌的兩性隱私是最有效的注意力捕手,開火的一方用道德的砝碼儘可能爭奪輿論的同情,以及這種同情可能帶來的一系列後果。

不管雙方糾紛的本質問題是什麼,好像只要誰先往對方的臉上扔出了性醜聞,誰就有了七分勝算。

吃這種瓜吃多了,普通人大概有時候也會覺得恍惚吧:

我們只是拿著一部手機,卻竟然可以和一個陌生的、遙遠的普通人最私密的「醜聞」如此近,就像拿著一個伸進別人家臥室的望遠鏡。

儘管很多時候這望遠鏡是被當事人主動遞到手裡,並說著,「你來評評理」。

在這種邀請下,中文網際網路這幾年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一點點「不要隨意評價別人」的共識,可以說是形同虛設了。


這種全民開庭的氛圍里,當然也會有出了「冤假錯案」的時候。


就在前兩天,一段視頻在網絡上流傳,視頻中的南航空少被指控正在猥褻另一名男性。

結果事情很快便出現了反轉,更多的視頻流出後,輿論開始認為電梯中兩個人曖昧的動作並非單方面猥褻,原視頻則立刻有了斷章取義誣告人的意圖。

後續的八卦又牽扯到了二人之外的人,總是又是一連串足夠博眼球的狗血故事。

因為一段令人浮想聯翩的視頻,當事人的人生卻被迫經歷了一段意想不到的動盪。

這個近在眼前的案例或許就能說明,吃瓜群眾以為自己擁有的義憤填膺的參與感,其實只是高端故事會的特邀閱讀經歷而已


何況這樣的烏龍也值得反思,我們的社會中,評判私德和侵犯隱私的界限到底在哪裡?但現在的情況好像是,只要前者有一點觸犯了主流道德觀的可能,它就不配有被保護和尊重的權利。

這樣一個過於依賴私德醜聞而活躍的輿論場,本身也有著隱患。

一次次因「吃大瓜」而起的狂歡後,我們也應當想一想:

現在是不是只有狗血到極致的事情才能獲取人們寶貴的注意力?是不是靠刺激人類最基礎的本能去引發狂歡後,就可以理所當然地遺忘那些無關道德的部分?

如果答案為是,那麼社交網絡作為一個公共輿論空間的意義就會被慢慢吞噬,我們圍觀李國慶和俞渝們的激情對罵,其實和圍觀隔壁街坊大爺大媽當街對罵沒有什麼本質區別。

但「吃瓜」又早已成為那麼安全、有趣、順應時代的一件事,只要有利可圖,能掀起輿論風浪的人只會選擇迎合這股潮流,而不是忤逆它。

所以大概可以預見,這對用性醜聞捅刀子的夫婦一定不會是最後一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vOVAm4BMH2_cNUgCi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