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歷任四川巡撫

2019-10-30     瘸哥說史

1、李國英

李國英(?-1666) 清初將領。漢軍正紅旗人。初籍遼東,充明左良玉部總兵官。順治二年(1645)與左良玉之子左夢庚同時降清。歷官四川巡撫,兵部尚書,陝西、四川總督。封世職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初從豪格至四川鎮壓張獻忠部農民起義軍,後屢率兵擊敗孫可望、劉文秀諸部明軍。康熙元年(1662)率軍合擊李自成部將郝搖旗、李來亨等於茅麓山區,平定四川。康熙五年卒。諡勤襄。

2、高民瞻

高民瞻(生猝不詳),清朝官員,曾任四川巡撫。

3、佟鳳彩

佟鳳彩(1622—1677)字高岡,漢軍正藍旗人,佟養性從孫也,清朝大臣。初授國史院副理事官。外改順天香河知縣,內擢山西道御史,出視河東鹽政。順治七年,巡按湖南。八年,外轉湖廣武昌道參議,遷廣西右布政使。時師征雲南,道廣西,供億浩繁,鳳彩籌濟無匱。調江西左布政使。十七年,擢四川巡撫。四川經張獻忠亂,城邑殘破,勸官吏捐輸,修築成都府城,葺治學宮,濬都江大堰。以祖母憂去官。

4、張德地

張德地(?—1683)初名劉格,漢軍鑲藍旗人,清朝官吏。初以通曉國書,在戶部學習。順治九年,授宗人府主事,累遷戶部督捕理事官。康熙元年,擢順天府尹。二年,授四川巡撫。疏言:「四川自張獻忠亂後,地曠人稀,請招民承墾。文武吏招民百戶、墾田十頃以上,予遷轉。」下部議行。累加工部尚書銜。十年,武生劉琯等訐德地主武鄉試得賄鬻武舉,遣副都御史阿范等按治,德地坐斬,命免死奪官。德地叩閽稱枉,下部覆議,以事無據,復官。十三年,復授四川巡撫。時亨犯廣元,德地與周有德督兵御之。十四年,王輔臣叛,命協守西安,尋又命出駐延安。廣元之役,有德劾德地棄城走,奪官。二十二年,卒。

5、羅森

羅森(?—?)明末清初直隸大興(今屬北京)人,字約齋。順治進士。歷官陝西督糧道、浙江按察使、甘布政使。康熙十年(1671),擢四川巡撫。吳三桂反清,他於十三年與總兵吳之茂並降叛軍。後不知所終。

6、章佳·杭愛

杭愛(?—1683)章佳氏,滿洲鑲白旗人,清朝官吏。父古爾嘉琿,順治初為國子監祭酒。杭愛初授筆帖式,累遷吏部郎中。人物生平康熙十一年,超授山西布政使。諭曰:「朕知汝才能,外省事重,藩司職掌最要。其克盡忠誠,毋負簡任!」十二年,擢陝西巡撫。軍興,命督餉。十九年,調四川。叛將譚弘據萬縣為亂,命杭愛慰撫夔州諸路。二十年,建昌土司安泰寧謀亂,敕與將軍王進寶招之來降。哈占師進次永寧,命杭愛督趣輸運。自吳三桂判亂,民多流亡,兵占耕民田不納賦。杭愛疏請清厘,又乞蠲羅森妄報墾荒升科田四百餘畝,上特允之。二十二年,卒,諡勤襄。

7、韓世琦

韓世琦(?-1686),漢軍正紅旗人,祖籍山西蒲州,清朝初年封疆大吏。清世祖時,曾任吏部主事,後遷宗人府啟心郎,曾先後擔任順天、江寧、湖南、四川巡撫,工部尚書,督察院右副督御史,四川軍務提督,兵部尚書等官職;康熙六年(1667年)時候升任光祿大夫,晉正一品加二級。康熙十三年(1674年),韓世琦再起授偏沅巡撫。二十二年(1683年)調四川巡撫。二十五年(1686年)三月,卒。

8、姚締虞

姚締虞(?—1688)字歷升,湖廣黃陂人。順治十五年進士,授四川成都府推官。四川殘民多聚為盜,互告訐,釀大獄。締虞平恕讞鞫,輒得其情,審釋叛案株連獄囚十七人。總督苗澄、巡撫張德地薦廉能,舉卓異,會裁缺,改陝西安化知縣。行取,康熙十五年,授禮科給事中。二十四年,授四川巡撫。二十七年,卒官,賜祭葬。

姚締虞

9、噶爾圖

噶爾圖(生猝不詳),清朝官員,1688年—1693年任四川巡撫。

10、於養志

於養志(生猝不詳),清朝官員,1693年—1700年任四川巡撫。

11、齊世武

齊世武,清朝大臣,滿洲正白旗人。初由蔭生授內院主事,遷戶部郎中。康熙三十六年,授山西布政使,尋署四川巡撫,調陝西、甘肅。四十七年,擢川陝總督,旋遷刑部尚書。

12、富察·貝和諾

貝和諾(1647—1721)富察氏,滿洲正黃旗人,濟席哈孫,清朝大臣。自工部筆帖式授戶部主事,歷郎中,兼佐領,累遷大理寺卿。康熙三十五年,命往山東經理閘河。漕運總督桑額奏漕船盡過濟寧,較往歲早一月。上以遣官經理,於漕運便,命以為常。遷左副都御史,擢戶部侍郎。三十九年,調四川。疏言:"打箭爐、木鴉等處番、民一萬九千餘戶歸順,請增設安撫使五、副使五、土百戶四十五,以專管轄。邊民運茶赴爐貿易,給官引五千六百道,定額徵課。川省行鹽,潼川、中江山路崎嶇,難於陸運,額運壅滯。惟冰江小溪通水運,請增給水引,商民交便。"貝和諾治事精詳,尚書張鵬翮按事還,於上前亟稱之。四十二年,召授兵部侍郎。四十四年,擢雲貴總督,捕治富民盜李天極、王枝葉等。天極廣通諸生,與臨安朱六非造為符讖,師宗州枝葉,人素無行,天極等誘之,詭託明桂王孫,糾黨謀不軌。僭稱文興三年,散播印札,圖劫掠廣南、開化,自蒙自竄入會城。貝和諾標兵詗得狀,誅六人,流其餘黨。四十九年,召拜禮部尚書。以太原流匪陳四等六十餘人詭稱赴雲南墾地,貝和諾得布政使牒報不察究,坐降調,授盛京工部侍郎。五十七年,復召為禮部尚書,以老乞休,詔慰留。六十年,卒官。

13、能泰

能泰(生猝不詳),清朝官員,1704年—1709年任四川巡撫。

14、葉九思

葉九思(生猝不詳),清朝官員,曾任四川巡撫。

15、年羹堯

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間人,進士出身,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顯爵集於一身。他運籌帷幄,馳騁疆場,曾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戰功。雍正二年(1724)人京時,得到雍正帝特殊寵遇,真可謂位極人臣。但翌年十二月,風雲驟變,他被雍正帝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賜自盡。

16、色爾圖

色爾圖(生猝不詳),清朝官員,1721年—1722年任四川巡撫。

17、蔡珽

蔡珽(?—1743)字若璞,號禹功,別號無動居士,又號松山季子,漢軍正白旗人,雲貴總督蔡毓榮子,遼寧錦州人。康熙三十六年(1697)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檢討。累進翰林院掌院學士,兼禮部侍郎。六十一年,代為四川巡撫。雍正二年(1724),年羹堯彈劾蔡珽阻撓採礦,被奪官,詔逮至京入見,具言羹堯貪暴,始得免罪。特授左都御史,兼正白旗漢軍都統。尋進兵部尚書,兼左都御史,署直隸總督。直隸水災,議蠲賑,發帑修河間、靜海諸城。調吏部尚書,兼領兵部,都察院及都統事。四年,專任兵部尚書。後坐事降奉天府尹。尋被法司議罪,下獄。十三年,高宗即位,赦免。乾隆八年(1743),卒。

18、王景灝

王景灝(生猝不詳),清朝官員,1724年—1725年曾任四川巡撫。

19、法敏

法敏(生猝不詳),雍正三年十月浙江巡撫,曾任四川巡撫。

20、馬會伯

馬會伯(?—1736)甘肅寧夏人,清朝將領。康熙三十九年一甲一名武進士,授頭等侍衛。四十五年,授直隸昌平參將,累遷雲南永北總兵。五十九年,師入西藏,命會伯與總兵趙坤率綠旗兵會都統法喇從征。西藏定,敘功,加左都督。後遭奪職,但仍署總兵效力。乾隆元年,卒。

21、西魯特·憲德

憲德(?—1740)西魯特氏,尚書明安達禮孫也,清朝大臣。父善,官頭等侍衛。相關歷史憲德初以蔭生授理藩院主事,再遷刑部郎中。雍正四年,授湖北按察使。時布政使張聖弼坐虧空論罪,憲德上官,聖弼詣謁,憲德下諸獄。疏聞,上獎其能執法。尋就遷巡撫。先後任湖北四川巡撫等職。

22、西林覺羅·鄂昌

西林覺羅·鄂昌,清滿洲鑲藍旗人,西林覺羅氏。西林覺羅·鄂善之子,大學士西林覺羅·鄂爾泰之侄。雍正六年(1728),以舉人授戶部主事。歷任甘肅布政使,陝西、四川巡撫等職。因被劾貪縱奪官。乾隆元年(1736),令在批本處行走。累遷至署甘肅提督、陝甘總督,移江西巡撫。以定案不實,被發往軍台效力。十九年,授甘肅巡撫,又被劾所著詩稿《塞上吟》語含怨望。次年,賜死。

23、楊馝 1735年—1737年

楊馝,東北遼寧人,麗江第一任流官知府。雍正二年(1724)春到麗江就任。他是一位有才華而且廉潔的官員,任職期間在麗江辦過不少深得民心的事。史載他「抵郡視事,乃首查民病,免除每年苛派萬餘金;次出良民之在莊院為奴者五百餘戶,均平賦役、招徠勸墾,授以種稻之方,鼓其向學之志。定製度,嚴吏役、清鹽政、興水利、編保甲、畫經界、禁游惰、勵風俗,一載之間,凋敝漸起。」楊馝任期,最值得稱道的是創立了「雪山書院」,讓平民百姓子弟也能進「學宮」學習漢文化。這在麗江文化教育的發展史上是一個嶄新的里程碑,意義十分深遠。楊馝任內,還在麗江築過一座土城。他還在玉龍雪山懸岩上大書「玉柱擎天」四字,氣勢磅礴、筆力雄厚。

24、碩色

碩色,清朝官員,於1748年11月24日-1750年2月9日期間,奉旨接替尹繼善擔任兩廣總督。全名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的該官職,是兼轄廣西地區的廣東、廣西兩省之最高統治者,亦為清朝封疆大吏之一。曾任河南巡撫,四川巡撫。

25、方顯

方顯(1676-1741),字周謨,號敬齋,湖南巴陵人,清朝大臣。自歲貢生授湘鄉教諭,稍遷廣西恭城知縣。累官鎮遠知府、兼理思州府事,撫定苗事,授貴州道尹、貴州按察使。乾隆三年(1738)遷四川布政使,升巡撫。乾隆五年(1740年),方顯調任廣西巡撫,因眼病,曾多次請求回鄉養病,未獲批准。乾隆六年(1741年),病情加劇,乾隆帝特遣太醫赴廣西治療,再次請求回鄉獲准。十月,逝於家鄉,享年65歲。

26、紀山

紀山(生猝不詳),清朝官員,1743年—1748年任四川巡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kM7Lm4BMH2_cNUgSu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