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繁城之下」?讀懂劇名的隱喻,才知這部高分懸疑劇高在何處

2023-10-25     天生這麼紅

原標題:何為「繁城之下」?讀懂劇名的隱喻,才知這部高分懸疑劇高在何處

我是無意間打開《繁城之下》的,當時連載已近尾聲,但還是耗費了許多時間去體味。

近年來,國產懸疑劇開始崛起,但無論是拍攝節奏還是緝兇程序,大部分都有很多對外國劇目的模仿痕跡。現代背景還會考慮邏輯,民國背景總是天馬行空,如果是古裝劇,就更是會添加許多人為的修飾去裝b了。

《繁城之下》一開始給我的感覺也類似。

開頭冷捕頭的命案現場,很容易讓人想起美劇《真探》——同樣都是在田地中,被兇手以強烈的個人風格來偽裝的屍體。

很慶幸我在幾天後還是重新打開了《繁城之下》,短短12集,讓我看到一部飽含著人文、時代、君子之風和中式審美的懸疑劇

何為繁城?

蠹縣是一個半封閉的縣城,但實際上濃縮了晚明的各種風貌,充滿江南韻味的白牆黛瓦、曲街窄巷、小橋綠柳、翠竹輕雨……在鏡頭中,宛若精心繪製的畫。

而這幅畫,則呈現出一種清冷又燥熱、壓抑又疏闊的矛盾感。

看似繁華的景象之下,滿是蠹蟲侵蝕,其間有一二仁人君子在堅守本心,繁華,隱憂,飄搖,但希望仍在。

接連出現的命案,離奇的死亡場景,死者千絲萬縷的聯繫,兇手的離經叛道和憤世嫉俗……

還有衙門中一干公人的心不在焉和輕忽執法。

每個人都有多張面孔,每個人都像是惡人。

冷捕頭是男主曲三更心裡最尊敬的人,他父親早亡、母親眼盲,是師父照拂他,帶攜他,領他入公門,教他去做人。

本城的黑幫勢力在冷捕頭的打壓下,甚有規範,自冷捕頭去世後,蠹縣街面就亂成一團,新來的捕頭吃拿卡要,遭殃的還是下層百姓。

他一直以為師父做的都是對的,但命案卻提醒他,師父必定是做了違法背德的虧心事,才會被人處心積慮地報復。

書齋的王先生有教無類,城中幾代人多少都受他教誨,不料前事揭開,王先生奇怪的癖好下,是曾經肆意毆打學童、甚至殺人藏屍的舊事。

醫館的程大夫勤勤懇懇,救死扶傷,但二十年前存檔的藥方,卻顯示他心腸狠毒,也會害人性命。

本以為當年無故被滅門的陸員外是無辜慘死,卻原來他是盜匪出身,行事狠辣歹毒,不但昔年靠殺人索財發家,即使金盆洗手後,對弱小也從不體恤。

書童陸直伶俐聰慧,時常與人為善,惹得人人都喜歡他。

但表面功夫下,卻是一個長於污濁之地早早被染黑的少年。

這少年的黑暗本質,讓人心驚膽寒,卻仿佛又理該如此。

曲三更,他的父親位卑心誠卻早早殞命,他全然信任的師父卻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他在一團爛泥中無可奈何地下沉,從怒斥同行濫用私刑,到自己也熟練地鎖拿無辜,從堅信世間公理,到自己也開始隨心所欲地耍弄公道。

他越來越像他的同行,越來越像那一個個複雜的多面人。

這詭異的公門,似乎人人心中都不在正途,他們忙著撈好處,忙著貪功委過,忙著抱團和排擠,忙著自己的小利,不顧本心的道義。

這洪洞縣裡無好人,仿佛這世間罪惡難申。

命案一樁一樁的發生,真相一點一點的揭露。

眾人的面孔也越來越清晰,二十年前的舊事和如今的新事逐漸重合。

那一點點的公理,仿佛污泥中的蓮花,徐徐盛放。

縣衙的典史宋辰,斷指瘸腿,性情古怪,誰打的招呼也不聽,酷愛研究各種刑求折磨人的法子,一言不合就拔人牙齒。

但他少時,卻是名滿天下的才子,無端捲入黨爭被人構陷入獄,哪怕平反昭雪,卻依然有冤無處訴。

他在自己肩背紋上睚眥的圖騰,卻茫然不知該如何存世。

面對蠹縣的腌臢,他凶名在外,卻從不貪圖半分名利,只要有一絲清明之氣,他就能趁勢予人方便。

新任的縣太爺顢頇糊塗,平素懶怠管事,權柄完全下放,即使老江湖如冷捕頭,也以為他是個最好糊弄的「貓官」。

可誰知他出身最為卑微,只為年少時他人給予的一點善念,能斷眉立誓,披荊斬棘,全不將這世間榮華富貴看在眼中,在二十年之後,依然為著和他早早不相干的往事竭盡全力。

還有陸不憂,和陸直截然相反的赤誠少年。

故事最終給了觀眾一個悲壯又圓滿的結局:惡人伏誅,善人遂心,有人領受懲罰,有人甘願赴死。

可這個結局又實在是缺憾十足。

惡人雖死,卻無法將罪名大白於天下。

仁人志士,雖然是求仁得仁,心甘情願為公理正義而亡,但卻無法讓人知道他們犧牲了什麼,追求的又是什麼。

這世間萬事,總是難以盡如人意。

冷捕頭為了一己私利,殺了曲三更的父親,然後又給予了曲三更全部的父愛和扶持,這樣的成長,真的是曲三更需要的嗎?

他給城中的黑道立規矩,讓他們不要勒索太過,又將黑道的孝敬拿出來分潤衙差,看似大家都有好處,但這城中根本就不應該有黑幫,也不應該有各種坑蒙拐騙的惡事。

粉飾太平下,受苦的永遠是底層的百姓。

魏知縣是蠹縣的父母官,宋典史掌一縣的刑獄訴訟,但他們為追求公道,卻也不得不或隱姓埋名,或假託他事。

這樣藏頭露尾的公道,也能叫公道嗎?

宋辰將睚眥紋在身上,但是他的冤屈永遠都無法明白。

劇中有一句話被反覆提及,「公道是一條繞遠的道」

最終這個故事裡,大家都求得了自己的公道,但這裡的公道似乎都繞得太遠。

宋辰和魏知縣談心時說道,「遲來的公道還是公道嗎?」

他們的公道都來得太遲了,這樣的公道雖是嘔心瀝血求到的,但也實在是太過沉重。

真正的繁城,應該擁有真正的公道,這也應該是所有人的追求。

希望今時今日的繁城,不會再有這麼沉重的公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fd59114c06aae44fa252f420cfcf7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