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除夕的臨近,各大衛視的春節晚會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當各平台為「春節檔期」摩拳擦掌,準備在「搶奪收視率」上大幹一場之時,憑藉「中國節日」系列節目的亮眼表現,從一眾省級電視台中脫穎而出的河南衛視,在官宣《卯足勁頭弄春潮——2023 河南春節晚會》(以下簡稱「2023河南春晚」)定檔之後,就以強勢姿態,再次刷新觀眾對傳統文化年輕化表達的解讀與追求。
「2023河南春晚」將於1月19日(臘月二十八)晚19:30播出,屆時,李玉剛、岳雲鵬、王一博、大張偉、劉雨昕、林允、柳岩、小婉管樂等來自文化、影視、音樂、曲藝界的名人名家,將通過文化訪談、相聲、小品、脫口秀類,喜劇音樂劇、雜劇類、戲曲等貼近現代觀眾審美的方式,以中國傳統文化、黃河文化為文化內核,圍繞春節喜慶、溫暖、文化、合家歡的核心理念,展示新年文化的喜慶氛圍,為全國觀眾奉上一道「新、奇、特」文化大餐。
自2021年《唐宮夜宴》成功「破圈」,引發巨大鯰魚效應後,河南衛視在文化創作領域有著屬於自己的成功之道。近年來,河南衛視更是多次打破了觀眾的審美結構,以「中國節日系列節目」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文化新路徑,成為了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頭部平台。不同於之前以舞蹈演出為特色的表達形式,今年的河南春晚將回歸「舞台晚會」的創作範疇,演繹一個敘事結合的春節吉祥空間,創造性地打造沉浸式表演空間,讓舞台「消失」,換以「平台」概念,整合觀演關係。
如何用年輕化表達,解碼傳統文化之美?這也是「2023河南春晚」主創團隊最大的考量。「我們希望通過春晚讓大家從美的享受中有思考,傳播中國文化自信和力量。」在總導演陳雷看來,歡度春節是全球華人的傳統習俗,而春晚則使春節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契機。「每個地方都有屬於自己的盛大節日,中國的春節既有我們民族文化的特點,又有和世界過節文化的共情點和過節的共性點。」
陳雷表示,「2023河南春晚」將以華夏文化之根為契機,通過AR等影視科技的包裝,最終形成獨特的文化形態節目。「讓觀眾看起來更輕鬆、更放鬆、更親近,讓大家有種賓至如歸的感覺,就像跟家裡的七大姑八大姨歡聚一堂,無話不說,有槽就吐,怎麼放鬆怎麼來。」這也是河南衛視在「首創社交氛圍感春晚」方面的探索,「我們放棄了『台上台下』的舞台格局,以更大更開闊的視角創作一個新的『平台化』概念,全面走向和你(觀眾)在一起的『春晚』最佳狀態。」
熒幕前的觀眾可以看到演播廳觀眾席上,前後左右的每一桌既是觀眾,也是演員、專家,更是氣氛組,將整場大聯歡濃縮成家庭式的聚會。「晚會將在演播廳內呈現360度舞美效果,並以吉祥為主題,打造具有濃濃春節氛圍的吉祥文化空間,利用虛擬科技與現場置景打破傳統空間概念,使用異形舞台設計方式將現場劃分出不同區域,利於實際操作,又由空中的景觀形成統一視覺效果。將科技賦能節目內容,讓觀眾享受視覺奇觀的同時,找到新的興奮點。」
同時,在「2023河南春晚」中,每個節目儘可能地聯繫本地真實景觀、風情、人物和情感:由新春星家人岳雲鵬、賈乃亮,河南台主持人嘉寶、何文韜將以喜劇式情景開場。每一位主持人都將突破主持身份,用第二種身份,或歌劇演唱、或豫劇表演或管弦器樂演出的形式,在濃濃的過年氛圍中,以喜劇方式,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開場體驗;兒童節目《年年有魚》活化民俗的傳統文化「年畫娃娃」,用小孩可愛的演繹,帶動過年的氣氛,讓過年更有味兒;劉雨昕演唱的歌曲《夢之光年》以中國傳統藝術的絕技絕活和非遺物件為元素,融合流行舞,弘揚中國傳統藝術和非遺傳承歷史,展現「中國發明」的智慧之美。
舞蹈《雙生》中,演員王一博⼀人分飾兩個角色,用一文一武兩個形象,結合舞蹈、顏色碰撞、景別對⽐等藝術⽅式,來表現事物相互對立,又相互轉化,萬物化生的概念;還有融合中華傳統神話及當代航空航天工程成功,講述姐妹真情的語言節目《月宮好閨蜜》;通過跨時空的對話,感受一脈相承、綿延不絕的傳統文化的音樂戲劇小品。
同時,AI舞蹈《祥瑞福遠》、舞蹈《鳳舞九霄》、戲曲《一曲六百年》、歌曲《一個NICE》《星星與玫瑰》《豫見》、相聲《岳唱越開心》等,也將用現代視覺技術把傳統文化和時代潮流相結合,創新出新的文化節目形態,展現對東方美學的思考和精神傳達,更好地體現中國春節文化之美和核心價值觀,讓億萬觀眾大飽眼福。
「通過這幾年的節目創作,我們製作團隊在心態上雖不能說是漸入佳境,但也變得比較和諧,這種心態促使我們不斷去思考、去探索、去搜集、去嘗試各種模式的創新。但我們更多的精力,還是花在研究受眾、感知受眾、洞察受眾上,希望能通過節目拉近我們與受眾的距離,為大家製作出更多優質的節目。」陳雷說。
1月19日19:30,「2023河南春晚」,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