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債「分化」時代:近兩成城投退出債券市場

2023-11-28     中國經營報

原標題:城投債「分化」時代:近兩成城投退出債券市場

本報記者 石健 北京報道

Wind顯示,2009年至今共有3946家城投發行過債券,合計發行規模37.83萬億元。截至目前,有568家城投退出債券市場,退出的平台已經占據總量的兩成。

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債券市場監管政策和投資者偏好的變化,部分城投退出了債券市場。「退出債券市場的城投並非經營不善,而是受平台整合等多重原因,換言之,城投退出債券市場也是平台優化轉型升級的一種方式。」

近年「退平台」數量上升

Wind顯示,2009年至今共有3946家城投發行45273隻債券,合計發行規模37.83萬億元。截至2023年10月底,共有3377家城投尚有存量債,另外568家則沒有存續債券,退出了債券市場。

事實上,自2014年9月國務院出台《關於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的意見》(國發[2014] 43號,以下簡稱「43號文」)後,城投平台開始出現退出債券市場的情況。43號文提出,「明確劃清政府和企業界限,政府債務只能通過政府及其部門舉借,不得通過企事業單位等舉借。」在退出債券市場的城投中,有568家是在43號文發布後退出,其中250家的母公司尚有存量債,另外318家城投則徹底退出了債券市場。

從年份來看,城投主體退出債券市場的時間主要集中於2018年至2023年,其中,2018年共有144家城投平台退出了債券市場,此後兩年間退出數量逐漸減少,直至2021年又再度上升。2022年共有106家城投退出債券市場,包括被動退出、企業債到期、母公司統籌、提前兌付、債務轉移等情形。其中,被動退出占比達到24.5%,其主要原因是這些城投公司的融資環境轉弱,加之債務壓力增大,城投公司融資額銳減。對此,有行業分析認為,隨著區域分化加劇,融資功能偏弱的城投平台被動退出增多,同時地方政府更重視債務管理和城投整合,退出債市和政府融資平台的城投數量回升。

具體來看,退出債券市場的城投以地市級或區縣級居多,省級城投退出占比相對較小,在2021年達到峰值,但也僅占14%。同時,在2021年退出的地市級城投和區縣級城投占比相近,為42%和41%,但此後退出債券市場的城投中地市級占比逐年減少,區縣級占比逐年上升,具體來看,2022年和2023年退出債券市場的區縣級城投平台占比均超過50%。另外,在退出債券市場的城投主體中,有156家城投在43號文之後沒有新發債券。其中,江蘇退出債券市場的城投數量最多,其次是遼寧和貴州。但從占比的角度看,內蒙古、遼寧、青海和黑龍江退出債券市場的城投占本省城投總數的比例超過了50%,而江蘇退出債券市場的城投占比僅有10%。

從行政層級來看,絕大部分退出債券市場的城投行政層級為地市級和區縣級,合計占比高達92%。

從主體評級來看,AA級主體占絕大多數,其次是AA-級主體。退出債券市場的城投中AA級主體占絕大多數,其次是AA-主體,分別有288家和105家。對比評級較好的城投,主體評級為AAA級的城投僅有10家退出債券市場,主體評級為AAA級的退出城投有43家。相較於資質優良的城投主體,資質較弱的主體難以獲得市場的認可,特別是在43號文之後,一部分在城投整合的過程中被併入較大的城投中,另一部分則直接放棄了債券融資。

退出原因不一

對於城投平台退出債券市場,原因不一。江蘇一家縣域城投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於公司已經被母公司的城投集團整合,所以不在自主發行債券,而是由城投集團統籌發行債券。「其實這也是規避城投平台債務風險的一種方式。城投重組不僅是增強自身的經營能力,而在於調控融資風險,繼而推動城投市場化轉型升級。」

在此背景下,部分曾發債的城投在經歷城投整合後定位發生了變化,不再承擔債券融資職能,而是轉由集團內更大的城投來發債。如湖南湘江新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在2016年併入湖南湘江新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後不再承擔債券融資職能,由集團公司統籌發債。

另一種情況則是徹底退出債券市場,即該城投與其母公司的存量債券規模均為零。對於其他退出原因,中泰證券研報分析認為,首先受到財政實力與債務約束的影響。部分區域由與經濟財政實力較弱,債務負擔重,區域內城投多數被迫退出了債券市場。

部分區域由於經濟財政實力較弱,債務負擔重,區域內城投難以獲得資本市場認可從而退出了債券市場。此前,遼寧一縣區公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89億元、政府性基金收入3.3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餘額為29.54億元,區域經濟實力較差且債務負擔較重。區域內共有兩家城投,受限於區域經濟壓力,較難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目前均已徹底退出債券市場。

其次是信用負面事件影響。部分主體因債務違約輿情或未履行對外擔保義務導致市場認可度降低,影響其債券市場融資。例如,安徽省一家城投公司是當地最重要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地方國企,負責當地保障房建設及市政工程建設等工作。2018年,該城投公司為另外一家公司擔保的信託計劃出現還款困難,向金融機構申請延期兌付三個月,此後也多次出現有關訴訟。受擔保對象拖累,天長城投資產被凍結,評級展望被調整為負面,目前已無存續債券。

再次是融資成本壓力上升。信用環境分化下,部分弱資質主體面臨融資成本上升壓力。隨著投資者整體風險偏好的降低,中高等級、短久期是主流的配置行為。成本壓力下,部分主體尋求替代的融資渠道,隨著存量債的逐漸到期,退出了債券市場。數據顯示,從2018年1月份到2022年年末,AA級利差顯著增長,遠高於AAA級利差和AA+級利差;其歷史分位數也一度居於高位,特別是在2018年6月到10月,AA級利差歷史分位數連續5個月居於90%以上。AA級利差的顯著增長意味著市場對於城投的償債風險有所擔憂,部分弱資質主體的融資難度上升。在AA級利差成本壓力下,弱資質主體可能會尋求替代的融資渠道,隨著存量債的逐漸到期,退出了債券市場。

亦有原因是發行要求提高。近年來,城投債發行政策邊際收緊,對主體所處區域、自身資質、募資用途等方面進行了一定約束。發行要求的不斷提高,也是部分主體退出債券市場的原因之一。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2021年交易所和銀行間交易商協會對城投債進行分檔審理,參照財政部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紅橙黃綠」等級劃分,對債務風險大的地方城投發債加以約束。2022年,國家發改委發布《企業中長期外債審核登記管理辦法》,從規模和用途、審核登記、風險監管等方面對企業中長期外債進行約束。發行要求的總體趨嚴,也是部分主體退出債券市場的原因之一。

(編輯:何莎莎 校對:翟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f49bce928c1800a24d4f232605d68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