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理財市場擴容,或成為 2022年理財公司「新藍海」

2022-02-25     商學院雜誌

原標題:養老理財市場擴容,或成為 2022年理財公司「新藍海」

文:呂笑顏 石丹

在首批4隻養老理財產品發行近2個月後,養老理財迎來試點擴圍,首家合資理財公司貝萊德建信理財獲得發行資格。

2022年2月11日,銀保監會網站發布《關於貝萊德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的通知》,明確貝萊德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貝萊德建信」)參與養老理財產品試點,試點城市為廣州和成都。

來源:銀保監會官網

這意味著廣州新晉成為養老試點地區,同時監管機構亦首次允許有外資基因的理財公司試點發行養老理財產品。這在多位專家看來,這將有助於銀行養老理財產品的創新。

據悉,目前有多家理財公司正在積極爭取進入相關試點範圍。

事實上,目前我國養老體系仍以第一支柱為主,養老類金融產品發展空間廣闊。財富管理機構應重視養老領域機會,加強產品、投資、投教能力建設,把握髮展窗口期。

就此次養老理財試點首次迎來中外合資的理財機構的意義、養老理財產品的設計及未來規劃及對養老財富市場的展望等,《商學院》記者分別聯繫工銀理財、建信理財、招銀理財、光大理財方面,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貝萊德建信獲准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

銀保監會表示,為進一步豐富養老理財產品供給,在前期試點工作的基礎上,銀保監會發布《關於貝萊德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貝萊德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貝萊德建信」)參與養老理財產品試點,試點城市為廣州和成都。

「工銀理財、建信理財、招銀理財和光大理財四家理財公司開展了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工作,首批產品順利發售,在豐富第三支柱養老金融產品、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養老需求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對於擴容養老理財試點範圍,銀保監會如此解釋,並給貝萊德建信暫定了一年的試點期。

在試點階段,貝萊德建信養老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總規模先期限制在100億元人民幣以內,實施過程中經過評估可再進行調整。銀保監會還要求,貝萊德建信應當結合試點地區情況,穩妥有序開展試點,健全養老理財產品風險管理機制,引導形成長期穩定資金,探索跨周期投資模式,積極投向符合國家戰略和產業政策的領域,更好支持經濟社會長期投融資需求。

對於為何選擇貝萊德建信理財,銀保監會在公告中表示:「貝萊德建信是由貝萊德金融管理公司、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和富登管理私人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的合資理財公司。貝萊德集團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養老金專業管理機構,具有長期養老金管理實踐,可提供國際良好經驗。」

資料顯示,貝萊德建信理財註冊地在上海,股東為貝萊德金融管理公司、建信理財和富登管理私人有限公司,三家分別持股50.1%、40%、9.9%。

此次貝萊德建信理財養老理財試點是首次迎來中外合資的理財機構。在專家看來,這將有助於銀行養老理財產品的創新。

法詢金融資管研究院總經理周毅欽表示:「選擇貝萊德建信理財的原因,和其母公司貝萊德集團有關,後者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養老金專業管理機構,具有長期養老金管理實踐,銀保監會方面也希望通過試點,可以向中方提供國際先進的管理經驗。」

對此,易觀分析金融行業分析師王細梅表示:「此次引入中外合資機構參與養老理財試點,一方面可以豐富養老理財機構主體,另一方面有助於借鑑國際領先的養老理財發展模式及創新產品,賦能我國養老理財市場發展。」

截至目前,銀保監會已批覆籌建4家合資理財公司,包括匯華理財、貝萊德建信理財、施洛德交銀理財以及高盛工銀理財(暫定名),其中前3家已獲批開業,匯華理財、貝萊德建信理財分別獲批開業於2020年9月、2021年5月。

也就是說,貝萊德建信理財開業晚於匯華理財。同時,中國理財網顯示,截至目前,貝萊德建信理財僅發行2隻理財產品,且均為權益類產品,而匯華理財發行的理財產品數量超過百隻,類型覆蓋固收類、混合類,其中固收類占大多數。

周毅欽認為,此次貝萊德建信獲批養老理財,目前來看,其示範效應大於實際效應:「養老,是一塊極大的市場,中外各類資管機構都緊盯著這片「藍海」。貝萊德建信理財本身從產品發行來看,還處在起步階段,短期內能再獲監管對其養老產品的批文,說明監管部門堅決執行中央對外金融開放的決策部署,在完善宏觀審慎管理、加強金融監管的前提下,讓外資機構充分體會到中國政府穩步、透明、有序開放金融市場的決心,而且可以落實到具體實際行動上來。這對於外資的鼓舞作用是很明顯的。」

養老理財試點:信號、整改並重

此前,銀保監會推動四家理財公司開展了養老理財產品試點。2021年12月6日,工銀理財在武漢和成都、建信理財和招銀理財在深圳、光大理財在青島開售養老理財試點產品,投資者認購踴躍。

中國理財網顯示,截至目前,首批四家養老理財試點機構共已發行8隻養老理財,其中工銀理財、招銀理財均為1隻,光大理財、建信理財均為3隻。

銀保監會表示,上述4家機構的養老理財產品順利發售,投資者認購踴躍,體現了養老理財在豐富第三支柱養老金融產品、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養老需求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在王細梅看來,首批養老理財產品具有長期、穩健、普惠三大特點,「從目前銀行理財子公司試點的養老理財產品來看,主要是固定收益類產品,五年封閉期,費率也較低,管理費率在0.1%內,且投資門檻低,起購金額為1元」。

圖示:現存養老理財試點機構

具體來看,在產品類型和風險等級方面,工銀理財、建信理財、招銀理財產品均為固定收益類,光大理財產品為混合類;建信理財、招銀理財、光大理財產品風險等級均為R2,工銀理財產品風險等級為R3。

而在投資比例方面,工銀理財、建信理財、招銀理財產品固收類資產投資比例均不低於80%;光大理財產品固定收益類資產的投資比例不高於80%,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比例原則上不高於40%,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投資比例不超過49%。

中金公司研報認為,此前的四家養老理財試點屬示範性試點,填補了目前養老理財領域監管的空白,行業規範化發展的信號意義更為突出。

2021年9月10日,銀保監會辦公廳發布《關於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的通知》(下稱《通知》)。對養老理財發行機構能力建設、產品設計、投資策略等各維度均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時強調持續整改存量理財產品,清理名不副實的養老理財產品。

來源:銀保監會官網

中金公司認為,現存市場上多數老養老理財產品與普通理財產品區別僅在於面向養老客群發售,在投資策略、底層資產配置上與普通理財產品無異;多數產品母行託管,缺乏風險隔離;部分城商行、農商行產品存在投研能力、產品管理能力不匹配現象等。

監管之所以將當前試點期限暫定一年,在中金公司來看,1年政策期限既是試點理財子公司試水期,也是存量養老產品整改期。

對於理財子公司的意義,中金公司表示:「這一方面有利於在行業內推廣頭部理財子公司養老理財建設經驗;另一方面持續整改存量理財產品,有利於養老理財行業規範發展。」

王細梅則認為一方面有利於養老金市場,另一方面則有利於理財子公司資管新規後的轉型後風險承接:「一是拓展發展空間,隨著養老理財市場的逐步擴容,可以加大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業務規模。二是在資管新規打破剛兌、全面凈值化轉型下,養老理財穩健、長期、普惠等屬性有利於承接部分風險偏好較低的理財資金。」

理財公司或將搶占養老理財「藍海」市場

此次試點養老產品是行業規範化的起點,隨著市場逐漸成熟,未來養老理財在產品設計方面擁有更多的創新空間。財富管理機構應重視養老領域機會,加強產品、投資、投教能力建設,把握髮展窗口期。

在周毅欽看來,目前,養老理財市場仍存在一些問題:「目前國內的第三支柱的養老體系仍然不夠健全和清晰,理財公司的養老產品並沒有相應的稅收優惠,監管部門對於理財公司的養老產品進行試點,也是摸著石頭過河,探尋一下走通養老理財這條道路的可能。」

對於未來的養老理財市場的展望,王細梅表示:「社會經濟層面,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養老理財是發展養老第三支柱的重要舉措;用戶需求層面,用戶養老投資理財意願逐步增強,財富管理多元化趨勢也將更加凸顯;因此,預計養老理財市場將繼續擴容,產品線也將更加豐富。」

中金公司認為,此次試點養老產品是行業規範化的起點,隨市場逐漸成熟,未來養老理財在產品設計方面擁有更多的創新空間:未來養老理財產品可以拓展存續時間更長、為不同年齡階段投資者設計不同持有期限的產品;同時可考慮每日開放申購、但設有贖回封閉期的產品設置,通過引導客戶長期定投等方式協助投資者逐步梳理長期投資觀念。

2020年以來,監管出台多項支持第三支柱養老產品的政策,養老財富市場迎來良好發展機遇。

據悉,目前有多家理財公司正在積極爭取進入相關試點範圍。

對於理財子公司來說,目前養老理財行業正處於規範化發展的初期,未來在產品設計與投研管理等方面均有差異化發展的豐富機遇。

中金公司認為,財富管理機構在開展養老財富業務時,應需要重點建設以下能力:1.產品能力。除傳統的金融投資類產品外,推出類似養老社區的配套產品,全方位滿足客戶養老需求。2.投資能力。考慮養老客戶生命周期,增強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投資能力建設,實現穩定的投資收益。3.投資者教育。提升投資者對養老金融產品的接受度,逐漸形成資產配置的理念。

中金公司認為,投研能力領先的理財機構有望發揮先發優勢,占據更大的養老資金增量市場。

對於未來養老理財市場,《商學院》記者將持續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e6a31ac950992f568795b69f44a8e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