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同事持有超830萬份!「頂流」李曉星買自家基金,賺錢了嗎?

2024-01-08     中新經緯

原標題:與同事持有超830萬份!「頂流」李曉星買自家基金,賺錢了嗎?

中新經緯1月8日電 (薛宇飛)近日,銀華基金知名基金經理李曉星發布了致投資者的一封信。他在信中透露,一直在增持自己管理的基金,目前絕大部分資產也都投資在自己管理的基金中。

據中新經緯統計,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李曉星與多位基金經理及基金經理助理共同管理著10隻公募基金,購入了其中9隻產品的份額,單只產品的持有份額均在50萬份以上。保守計算,李曉星及其他基金經理合計持有在管產品份額超過了830萬份。

9隻買入超800萬份份額

在信中,李曉星表示,2022年和2023年連續兩年主動權益基金的中位數沒有跑贏中證800的中位數,市場對於主動投資的質疑也是越來越多。或許是為了安撫投資者信心,他在信中透露:「從管理基金開始,我一直在增持自己管理的基金,目前絕大部分資產也都是投資在自己的基金中。」

基金經理是否購入自己管理的產品,一直受外界關注,有投資者會認為,基金經理買入在管產品說明其對產品收益較有信心。同時,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也鼓勵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經理等買入自家產品。

中基協在2022年6月發布的《基金管理公司績效考核與薪酬管理指引》中稱,基金管理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主要業務部門負責人應當將不少於當年績效薪酬的20%購買本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其中購買權益類基金不得低於50%;基金經理應當將不少於當年績效薪酬的30%購買本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並應當優先購買本人管理的公募基金。

那李曉星買入多少自己管理基金的份額?中新經緯統計銀華基金產品2023年中報發現,李曉星與多位基金經理及基金經理助理合計管理了10隻公募基金,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除了銀華大盤精選兩年定開,他們在其餘9隻產品中均持有數額不等的份額。據披露,銀華大盤精選兩年定開目前由程桯、李曉星共同管理,在2021年年末,基金經理合計持有0-10萬份的份額,到2022年年末時已經全部賣出。

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7隻產品中的基金經理持有份額超過100萬份,另外2隻基金的持有份額在50萬-100萬份,按照9隻產品披露的最低持有份額下限進行粗略統計,李曉星與多位基金經理合計持有份額超過830萬份。

而從近兩年基金經理持有份額變動幅度看,除銀華大盤精選兩年定開呈現出減持以外,基金經理在其餘9隻產品的持有份額或保持不變,或小幅增持,這與李曉星在信中所說的「一直在增持自己管理的基金」的說法相符合。

2021年年末時,李曉星、張萍等合計持有銀華中小盤精選混合10萬-50萬份份額,到2022年年末時增加至50萬-100萬份。在2022年年末,李曉星、張萍等在銀華盛世精選及銀華心怡中的持有份額均超100萬份,到2023年上半年末時,又增加了10萬-50萬份。李曉星等多位基金經理在銀華豐享一年持有、銀華心佳兩年持有、銀華心享一年持有、銀華心興三年持有、銀華心選一年持有中的持有份額保持不變。

不過,由於上述9隻產品均由李曉星與其他基金經理及基金經理助理共同管理,因此,李曉星個人在其中占有多少份額,暫不得而知。另外,儘管他們在多隻產品中的持有份額均超100萬份,但這在總產品份額的占比不高。

近兩年持續虧損

李曉星與多位基金經理及基金經理助理共管的這些產品,投資行業較為廣泛,包括了科技、消費、新能源、港股網際網路、電子、國防軍工、計算機、醫藥、食品飲料等。從2022年和2023年的收益情況看,10隻產品均未能斬獲較好收益。

2022年,上述10隻產品的年內收益率在-8%至-27%之間,其中,有7隻產品的收益率都在-20%以下;2023年,10隻產品的收益跌幅稍微放緩,年內收益率在-8%至-23%之間,其中,有3隻產品的收益率在-20%以下,4隻產品在-15%至-20%之間。

李曉星在前述公開信中稱,「在過去的兩年中,也承受了不少階段性投資損失,持有人的情緒我們感同身受。在未來的一年裡,我們將繼續努力管好組合,希望可以將凈值早日做回新高。」

由於李曉星持續持有這些產品的份額,意味著他也遭受著凈值回撤帶來的損失。成立於2022年2月的銀華心選一年持有,成立時張萍、李曉星等就買入了10萬-50萬份(含)的份額,幾個月後增持到超100萬份。到2023年年末,該基金A類份額的單位凈值為0.8890元,虧損超10%,這意味著他們合計至少虧損超10萬元。

銀華心興三年持有於2022年1月成立時,張萍、李曉星等就買了超100萬份份額,到2023年年末時A類份額的單位凈值為0.7396元,合計至少虧損超26萬元。

中新經緯梳理髮現,有多隻產品的基金經理持有份額都是2021年及以後買入的,由於這之後的產品凈值表現較差,李曉星等基金經理或許都要承受一定損失。

新能源主題相關基金業績墊底

在李曉星管理的產品中,新能源板塊一直是重要的投資領域。但是,受新能源板塊股價影響,在2023年,與新能源主題相關的公募基金收益表現整體較差,多隻新能源主題基金的收益都處在全市場墊底的狀態。

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諾德優選30混合的前十大重倉股中包含了陽光電源、帝科股份、聚和材料、帝爾雷射、天合光能等新能源板塊個股,在2023年,該基金的收益腰斬,為-50.25%。

另外,中航新起航靈活配置、國聯新機遇靈活配置、中信建投低碳成長、國聯安氣候變化、鑫元清潔能源混合等基金2023年的收益率在-40%至-50%之間,它們也均重倉的是新能源等相關板塊。

對於2024年的投資,李曉星在公開信中稱,2024年企業盈利或強於2023年,會有不少行業的盈利周期開始向上,他會將2024年的投資方向聚焦科技、安全以及內循環三個方向。科技和安全兩者覆蓋的標的往往有重疊,是目前市場看好的方向,這也代表目前的股價承載了不低的預期。只有努力在科技板塊中尋找到非共識的正確標的,才有可能獲得較大的超額收益。電子板塊中看好晶片、半導體設備、零部件以及材料;計算機板塊中看好信創、數據要素以及人工智慧;軍工板塊中看好新質新域、航空、航天;電新板塊看好自動化以及海風。

內循環方面,他主要看好消費,相信隨著宏觀環境的企穩回升,未來的收入預期和消費信心都會有所回升。在消費行業中,優先選擇格局穩定、估值合理、自由現金流充裕的公司。隨著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消費股中穩定增長和逐步提升分紅率的公司,將逐漸迎來市場的關注。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繫本文作者薛宇飛:[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d9eb453c4102d08f159d1c7c56e36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