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筆記|一句承諾,半個多世紀的守護

2024-09-30     吉林日報

懵懂年少時,祖父的一句囑託,成為高福有心底最深沉的執著。從鄉村到軍營再到義務看護烈士陵園,「照顧好烈士墓,為烈士尋親」,是他始終信守的諾言。——題記。

山間的晨霧還未散去,70歲的高福有早早備好祭品,踏上通往集安市青石鎮烈士陵園的路。這條上山的路,他每天都走,此刻的心情卻有所不同,「今天是烈士紀念日,一定照看好每座烈士墓,告慰英靈。」

高福有拿起掃帚輕輕掃去墓碑前的落葉,用毛巾小心翼翼地擦拭每塊墓碑……原本安靜的畫面,瞬間流動起來,也打開了一個關於承諾的故事。

高福有是集安市大路鎮古馬嶺村一位普通農民。1968年清明節,病重的爺爺帶著高福有來到自家後山上的烈士墓前,叮囑他:「一定要照顧好這5座墓,長大後參軍,為烈士尋親。」

不更事的高福有記住了爺爺的話。給烈士墓培土、清除雜草,逢年過節祭掃……守護烈士墓,成為這個少年的「分內事」。

1976年,高福有光榮入伍。他多方聯繫有關部門,尋找烈士親屬。但由於年代久遠、信息閉塞,一直沒有找到。每次回家,他都會去看看烈士墓。1982年,高福有退伍回鄉後,更是經常去祭掃。

2013年,5座烈士墓被遷到集安市青石鎮烈士陵園。從古馬嶺村坐車到集安市,再換車到青石鎮,高福有的祭掃路變成了一百多公里。「早上6點出發中午到,下午填土、除草、祭奠,晚上住一宿,第二天再回家。」這樣的長途跋涉,成為高福有生活中的重要日程。他也從守護5座烈士墓,變成守護53座烈士墓。陵園建設初期,為了看護好烈士們的安息之地,他從山腳下背著磚和水泥上山,一塊一塊砌起圍欄……

從青春韶華到雪染雙鬢,高福有這一守,就是大半生。

「守護」的同時,他也沒有忘記「尋親」。2017年,高福有帶上打工掙的錢,隻身一人前往山東、湖南、四川……13天時間奔波幾千公里。由於當年留下的信息太少,沒能如願找到烈士親人。但他沒有放棄,回家後再打工、再攢錢、再出發……

尋親路上,高福有堅持到各地烈士陵園管理部門、慈善總會等機構登記備案,希望幫助尋找,並累計捐款2萬餘元。「他們年紀輕輕,犧牲在我的家鄉,我想為烈士的家鄉做點什麼……」高福有哽咽了。

2022年,高福有成為一名義務守陵人。在有關部門幫助下,搬到陵園附近的青石村居住。每天都能守護烈士們,高福有很滿足也有遺憾:「我沒幫烈士找到親人,希望我的孩子們繼續找下去。」

一抔熱土一抔魂。秋日的陽光灑滿陵園,高福有栽種的小菊花,正迎風綻放。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乃政 粘青 趙夢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d244df14dcdae6d540773c24332c6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