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技成果轉化」
成為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人大代表
政協委員熱議的話題
3月17日,2022年全市科技工作會議明確
成都今年將進一步暢通轉化渠道
持續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事實上
天府新區歷來重視成果轉化應用
2022開年以來,新區更是動作不斷
「高技術服務中心」旗艦載體建成投運
以集成電路設計創新公共平台、
蓉港青年創新創業夢工場等為代表的
一批創新服務平台正加快建設
一項項科技成果加速湧現
······
全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天府新區,正為城市高質量發展
提供源源不斷的科技供給
根植於這片創新沃土上的創新路徑
正日漸明晰——
科技成果加快轉移轉化
打開新格局
3月16日,一場匯聚了全球市場執行官、零售商、品牌代表等各方人士的論壇在位於天府海創園的天府國際技術轉移中心順利舉行。這是「亞洲營銷及電子商貿界高峰論壇」成都線下分會場的一次交流活動,來自蓉港兩地政府機構、產業園區代表與金融、科技、電商、營銷、元宇宙等領域的企業代表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與對接。
「這是我們常態化工作的一個縮影。」天府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是此次活動的主辦方之一,天府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21年年初正式啟動以來,天府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正加快打造「技術轉移服務核心聚集區」,為成都與區域、乃至國際科技創新資源對接打開了一扇對外交流的「窗口」,架起科技合作的「橋樑」。
科技轉移轉化的服務平台的加速落地,帶來了切實的實效。去年一年,3.2萬平米「天府高技術服務中心」旗艦載體掛牌運營,中國—匈牙利技術轉移中心等34家技術轉移服務機構集聚天府新區,推動20餘項境外技術向我市企業轉移轉化……
這背後離不開天府新區做強轉化服務能力,為科技成果「釋能」的不斷努力——
打造科技服務高地。
高位推動高技術服務業,專項制定產業規劃、政策措施,打造集檢驗檢測、智慧財產權、人才培訓基地於一體的專業集成服務平台,入駐國家智慧財產權運營服務平台、華為鯤鵬生態人才培養基地等一批大型服務機構。
打造公共服務平台。
整合校企地資源,聯合共建天府新區集成電路設計創新公共平台,圍繞物聯網、功率半導體、汽車電子等重點領域,大力發展集成電路設計服務、驗證測試等服務,加快形成集成電路創新生態體系。目前,平台已完成場地基礎裝修,採購36台(套)設備,初步達到運營條件。
打造技術支撐平台。
持續推進技術轉移中心建設,健全完善技術轉移體系,促進項目加快轉移轉化,打通科學到技術通道。目前已舉辦科技交流活動32場,成功對接轉化英國第三代碳化矽等技術項目5個,正加快推進WIWE心臟診斷設備項目、Elecard軟體系統等16個重點項目的對接轉化。
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
再上新台階
雙創載體是支撐科技企業成長的重要承載力量。在成都科學城,還有一批創業孵化載體在加速「上新」,蓉港青年創新創業夢工場就是其一。
作為推動蓉港科技合作、創新創業的重要力量,蓉港青年創新創業夢工場正建設1萬平方米孵化載體,打造「港味」專業化眾創空間,並配套建有香港文化元素的服務設施,提供線上+線下一站式創業服務,讓港澳台及國際青年人才在熟悉的環境中實現兩地文化、創意共享共融。
區域科技合作與成果轉化正帶來實效——科技企業及高層次人才紛至沓來,目前,已引進多個港澳台及國際青年創業項目,行業覆蓋智能硬體、清潔能源、文化創意等領域。
更多的科技成果正在天府新區「開花」「結果」。做強成果承接能力,為產業發展「賦能」,天府新區不斷發力——
高質量打造創業孵化載體。
天府海創園一期42萬平米產業載體建成投運;蓉港青年創新創業夢工場、天府科創之心等政府引導載體加快建設;天府創新中心等20個孵化載體持續提能,累計孵化面積達30.43萬平方米。
高效能激發創新主體活力。
發揮企業承接主體作用。完善「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梯次培育機制,全年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630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656家,增速持續位居全市前列,加快構建具有競爭優勢的科技型創新企業集群,不斷提升科技成果本地承接能力。
打造科技成果應用場景。
發揮場景牽引作用,吸引清華四川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參與獨角獸島綜合能源體系開發,以天府大道綜合管廊運營場景推動創業團隊開發全國首台自主行走巡檢機器人,支持雲從科技深度參與天府智慧大腦建設,推動更多創新成果在公園城市建設中轉化應用。
科技創新生態持續優化
開啟新引擎
走進四川雲從天府人工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的辦公室,研發團隊正在各自崗位上進行緊張地科研攻關。就在去年,雲從科技成功揭榜2021年成都市「揭榜挂帥」科技項目首批4個項目之一——「面向未來城市的基層社會數字化治理系統研製及應用示範」榜單。
雲從科技相關負責人坦言,成功「揭榜」背後,離不開公司的長期積澱以及天府新區給予的大力支持。特別是作為四川天府新區數字城市合伙人,雲從科技承建了天府新區「城市大腦」項目,在天府新區展開了大量數字城市治理的實踐,沉澱了深厚的智慧城市相關經驗與技術,「對於企業來說,我們非常願意貢獻『雲從力量』,也很感謝成都以及天府新區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如此廣大的發展舞台。」該負責人說道。
企業「迎潮搏浪」的背後,也是天府新區持續優化科技創新生態的縮影。做強資源配置能力,為創新生態「聚能」,天府新區全力——
優化科技創新生態。
加快營造要素富集、立體融合的創新生態,推動創新資源高效集聚、創新活動高效開展。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以推進科技成果三權改革為重點,支持企事業單位完善項目管理、人才管理、智慧財產權保護與成果轉化制度。
強化科技人才支撐。
聚焦「塔尖人才」的靶向招引和「塔基人才」的生態培育,大力實施天府英才計劃,依託鯤鵬生態人才培養基地等平台開展人才定製化培養,為科研院所和企業「訂單式」輸送科研技術人才。目前鯤鵬生態人才培養基地已培育各類高端產業人才7530人次,獲得華為、紅帽、CISP等認證1611人次,服務企業近200家。
全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謀劃新未來
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催生現代產業、引領業態升級,引導、整合、聚集科技資源與服務資源,打通「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產業發展」最後一公里,以高質量、高效率創新供給賦能全市產業發展,天府新區一直在路上。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是技術變現的關鍵環節,更是實現創新驅動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重要增長極』的內在要求。」四川天府新區科創和人才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科技創新建設周期長、投入大,只有「策源+轉化」功能統籌謀劃、同步推進,通過「轉化」反哺「策源」,才能形成可持續創新的價值閉環。
按照「把研發作為產業來抓、把技術作為商品來做」創新思路,接下來,天府新區將圍繞 「全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這一核心主線,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加大創新平台牽引。
全力推進天府新區集成電路設計創新公共平台、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等技術服務平台建設,探索市場化手段聚合配置要素,支持其轉化高質量成果、孵化高成長型企業,讓「躺在」實驗室里的科研成果加速走向生產線。
做強科技服務支撐。
一方面,推動高技術服務業相關政策規劃儘快印發實施,簽約落地一批國內外知名研發服務平台、檢驗檢測機構等科技服務項目;另一方面,聚焦成果轉化載體建設,加快蓉港青年創新創業夢工場、科創之心建設;支持科研院所、領軍企業創建孵化載體、開放共享公共服務技術平台,構建起具有新區特色的創新生態系統。
推動體制機制賦能。
運籌創新轉化平台聚集優勢和國家級新區制度優勢,在天府實驗室、國家成都農業科技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有序推進「揭榜挂帥」、首席科學家負責制等創新舉措先行先試,推動創新活動高效開展。
立足新起點,創造新業績
2022年
全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成都
將乘勢而上,勇開新局!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體中心
你「在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