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重男輕女媽媽的含淚傾訴:養兒防老,是我這輩子犯的最大錯誤

2023-10-06     陪寶寶寫日記

原標題:一位重男輕女媽媽的含淚傾訴:養兒防老,是我這輩子犯的最大錯誤

大家好,我是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豆媽,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諮詢師,專注於兒童教育研究工作。

前段時間帶著母親回老家,到村裡一個久未聯繫的大娘家做客,大娘拉著我母親的手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傾訴:想要養兒防老,是我這輩子犯的最大錯誤。

原來,大娘家的大女兒已經跟她失聯一年多了,而她一直依賴的「防老」的兒子,大學畢業以後非但不「養老」,反而天天在家「啃老」。

在我的印象里,大娘一直是個「重男輕女」的人,小時候大女兒作業做完玩不到一會兒,就被大娘要求帶弟弟;大女兒大學畢業剛找到工作不久,大娘就要求她每個月寄一定的錢回家,說是要存起來給弟弟以後用;等到弟弟上了大學,幾乎每個月的生活費都是大女兒寄的,用大娘的說法就是:「養兒就是防老,姑娘遲早要嫁人,你現在養你弟弟,弟弟將來就代替你養我們。」

後來兒子大學畢業一直不願意出去找工作,女兒也到了考慮自己終身大事的年齡,拒絕再拿錢貼補家裡,兒子卻不依不饒......

最終的結果是,女兒斷了跟家裡的聯繫,兒子像一攤扶不上牆的爛泥,大娘才真正意識到女兒的好,所以有了那段跟母親訴苦的話。

俗話說,養兒防老。

在老一輩人的眼中,生兒育女,除了傳宗接代之外,兒子在他們的概念裡面,更是自己老來的依靠。

兒子可以繼承家業,在父母身體老去,無法照顧自己的時候,能承擔起給老人養老的責任,這也是很多孝子故事的由來。

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很多傳統的觀念,都在面臨挑戰,也在發生改變。

對於養兒防老的這一觀念,家長們更應該重新審視,科學對待。

養兒防老的社會變化

子女對父母有贍養和照顧的義務,這點沒錯,可現代社會,早已不是吃飽穿暖的年紀,自身的壓力以及社會的變化,都讓養兒防老這種觀念面臨很大的挑戰。

1、無暇顧及

說白了,就是有心無力,想盡孝,想照顧好老人,卻無力做好。

隨著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年輕人長大後,不僅面臨著工作生活的壓力,更有可能還存在諸多的心理問題,別說照顧父母了,可能連養活自己都很難。

養兒防老,也就似乎成了一句空話。

2、複雜度增加

以前照顧家裡的老人,好吃好喝伺候就行,聽話照做,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環境污染,心理健康因素等等,雖然會導致人類的壽命有所延長,但也讓養老問題變得複雜多變,也難以預測,養老的成本也越來越高。

比如,老人會要求更多的陪伴,更好的醫療等等,這些都不是在溫飽線上掙扎的兒子所能控制的。

3、過度期待

周周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有些父母年老後,就將養老的一切責任都推到兒子身上。

他們覺得,自己為兒子的成長和生活,掏光了家底,傾盡所有,作為兒子,就應該為他們的養老負責。

於是,就理所應當地提很多要求,在家裡也是呼來喝去,完全不考慮兒子的壓力和困難。

這點,也會讓父母與子女之間產生隔閡關係,養老問題也變得異常地困難,如果有些父母為老不尊,對孩子沒有盡到教養義務,養兒防老就更難實現了。

總之,養兒防老雖說是久遠的傳統,也有一定的道理,但不管是父母還是兒子,都要結合實際情況斟酌,而不是盲目追隨。

過度付出的三大危害

之所以很多老人會將養兒防老4個字銘刻在心,還是由於對子女的過度付出,不管孩子是否願意,這樣的父母都會抱著傾盡所有的想法,儘可能地為孩子創造各種條件。

這種看似愛孩子的過度付出,實際上會對父母和子女造成雙重傷害。

1、過度依賴

過度付出的首要表現就是會包辦孩子的一切,儘量不讓孩子遭受一絲挫折,看似保護了孩子,時間長了,只會讓孩子變得過於依賴父母,無法獨立生活,也欠缺責任感,遇事習慣逃避,不願意奮鬥,更不願意吃苦。

將來走入社會後,無法適應激烈的競爭。要麼繼續啃老,躺平,要麼就變得頹廢,無法生活。

2、自私自我

父母的過度付出,有可能會讓孩子覺得他所得到的都是理所當然的,這種觀念會影響孩子的價值觀的形成,變得自私,覺得所有人都應該圍著他轉,自己的任何要求,別人都應該照辦,一旦沒有達到預期,他們就會失望,無理取鬧,甚至會變得偏激,甚至走上歪路。

3、自我折磨

過度付出,會讓父母將所有的焦點都放在孩子的成長上,而忽略了自己的真實想法。

這種真實想法包括身體健康,心理需求,認同感,滿足感等等,具體表現為,他們對自己極度節儉,身體出現狀況也不捨得去醫院,生活上也極度節約等等,他們會將所有的錢財都留給孩子。

這種孤注一擲,過度付出的行為,會讓他們將所有的希望都給到孩子,讓孩子壓力增大,一旦對方達不到自己的要求,他們就會感到暴躁,甚至抑鬱,不僅讓自己無法成長,情緒上也會變得難以理喻。

這些不僅對家長本身產生傷害,對家庭關係的和睦也會產生巨大影響。

所以,對於孩子的成長,家長的付出一定要有個度,不要讓自己陷入過度付出的窘境之中。

養兒防老,請先注意合理付出。

養兒防老雖說在現實觀念面臨挑戰,但並不意味著應該完全放棄對孩子的期待和依賴,畢竟,這種親情是無法替代的。

1、適當支持不包辦

父母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儘可能地給孩子多的物質和情感支持,給他創造更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讓孩子能達到大眾水平,並能在心理上感到溫暖和充實,但絕對不能包辦孩子的所有。

讓孩子學會作決定,自己承擔,培養獨立性,增加自信,這些優良品質才是真正陪伴他長大的保障。

同時,家長和孩子之間也要多了解知道對方的想法和期望,適當地予以支持,在尊重彼此的同時,能走得更近,成為彼此支撐的朋友。

2、自我需求

孩子雖說是父母的延續,也是責任,但父母一定要首先滿足自己的內心需求,不要將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

這種方式不僅能給孩子減輕壓力,讓他成長得更快,也能讓父母更好地照顧自己,不斷成長,減輕孩子給父母養老的壓力的同時,也能讓自己獲得成就感,生活得更好。

3、提前計劃

對於養老問題,家長還是要以自己的想法為主,提前做好健全的計劃,比如養老的房子,生活費照顧人,意外情況該怎麼處理等等。

求人不如求己,與其一味地將希望放在孩子身上,倒不如自己先行動。

充分的計劃,不僅能讓自己更有安全感,也能讓孩子感覺壓力驟減,雙方生活得更愉悅。

要想真正做到養兒防老,父母一定要學會把握自己付出的度。

只有合理付出,才能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讓父母保持平衡和心理健康,讓家庭成為彼此的依靠和支持,共同面對未來的生活與挑戰。#秋日生活打卡季#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a8df072e2da3b3402aa4c5db44b7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