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當務之急一定要穩外貿?

2023-11-07     金投網

原標題:為什麼當務之急一定要穩外貿?

今日最新的外貿數據公布了,可以說喜憂參半,上月進口較上年同期增長3%,為八個月來首次增長,超出了普遍預期的下降幅度。海外出貨量下降6.4%,差於預期。

根據海關數據,今年頭10個月,以美元計算,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同比下降8.2%,對歐盟的出口下降12.6%。

由此不難看出,隨著國際政治、經濟、軍事等各種複雜因素影響下,我們的外貿正在經歷巨大考驗,尤其是出口方面,隨著美聯儲加息暫無結束預期,美元回流美國加速,我國的出口挑戰還在加大。

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要硬著頭皮上,把外貿基本盤穩住了,為什麼呢?

眾所周知的原因就是外貿占了我國GDP的三分之一,意味著我們保持長期穩定增長就必須有這一塊支持。

以此為基礎目的是什麼呢——適當切換投資與消費的結構,這個是經濟「三駕馬車」的另外兩方。

去年我國投資約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43%,過去30年的平均水平遠高於40%。另一方面,消費約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54%。

換言之,儘管中國占全球GDP的18%,但僅占全球消費的13%,占全球投資的32%,令人震驚。

更重要的是,如果中國在未來十年平均每年增長4-5%,同時保持目前對投資的依賴來推動增長,那麼中國在全球GDP中的份額將在未來十年間上升到21%,但在全球投資中的份額會上升得更多,達到37%。

一長就有一短,投資太高我們消費份額就會下來,畢竟GDP一共就100份兒,投資多了,消費自然就少了,問題來了,這好麼?

要知道,我們經濟躍升一定要轉換成以消費為主導,不一定像美國這種二八開甚至個別時候一九開,但消費比例必須往大走。

換句話說,中國要成為已開發國家有一條路必走,那就是帶動經濟而不是投資,那哪一個會降下來呢——基礎設施,因為製造業中國必須保持合理水平,防止經濟空心化。

從周期上看,這一步需要很長時間完成,期間外貿必須要穩住,讓他們合理切換。但問題來了,有人搞事情。

過去這麼多年,為了讓我們的外貿走好,我們在全球投了不少港口,因為中國約80%的貿易跨越海洋,包括幾乎所有的石油都需要。

如今,中國在50多個國家的近100個地方擁有或經營港口和碼頭,跨越每一個海洋和每一個大陸。

然而,美國不爽了,開始汙衊和詆毀,說我們有軍事目的。最近就有一個事兒,是秘魯貿易部長上個月中旬,收到了美國政府一封措辭非常嚴厲的信,信中質疑中國對長開島的影響。

這個港口在秘魯最大的經濟灘頭陣地,目前正在建設中,預計將於明年年底部分開放,其運營規模將足以處理秘魯以外的貨物,例如,將從中國到智利的運輸時間從32天縮短到22天,對巴西來說,這意味著少20天。

美國開始詆毀,說我們搞各種港口就是方便「監視」美國軍艦,需要指出的是只要我們和哪個國家外貿加深,尤其是通過投資建設港口為依託的,幾乎都要去該國遊說,然後告訴他們「風險」,最終目的五個字——與美國合作。

所以,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外貿面臨的麻煩不會少的,無論是客觀的還是主觀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a1456a3980ef8ec731b44f9f3615d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