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交流越多越好?懂得用「留白」教育,有助孩子的思維發展

2020-01-05     小C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曾經在中國教育報中看過一篇文章,名字叫做《比起貼身陪伴,你更要距離孩子"三米之外"》。為什麼要距離孩子"三米之外"呢?想必許多家長都會和我一樣有這個疑惑。

其實,原因很簡單。如今,許多家長都喜歡處處管教孩子,甚至想把孩子綁在身邊。上下學接送、幫孩子處理一切生活雜事,甚至讓孩子離家近的地方上大學。因此,有些孩子從小到大都沒有真正離開家一次。

同時,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安排各種補習班、興趣班、早教班等等。從早到晚都將孩子的時間排得滿滿的,孩子連自己的娛樂時間都沒有。但是,在這種教育之下成長的孩子,生活、學習、娛樂、興趣等各方面都受到限制,真的能夠出色的成長嗎?

美國幼兒教育家莉蓮凱茨研究發現,很多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會因為某些原因逐漸產生對學習的無能感,並因此喪失信心。雖然這些孩子上過很多補習班,但就是學不好。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說,適當"放養"的孩子很優秀,而"圈養"的孩子成績越學越不理想。

因此,"三米之外"的意思就是說,家長要與孩子保持適當的距離。不要管太多,要給孩子的成長空間"留白",這樣孩子才能變得更加優秀。

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懂得運用"留白"教育,給孩子的成長留出一點空間。

親子交流不是越多越好,要懂得留白

什麼是留白?我們都知道,"留白"是中國山水畫的一種繪畫技巧。畫家在繪畫時,會在作品中留有一定的空白。目的是給參觀者留下足夠大的想像空間,讓參觀者在空白處體驗作者的思想。其實,教育中的"留白"和藝術中的"留白"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把孩子比喻為一張白紙,那麼父母就是描繪白紙的畫筆。如果父母管孩子管得太多,與孩子交流太多,那麼就會限制孩子成長發展的空間。所以,家長的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懂得"留白",也就是要懂得放開孩子的手,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這樣孩子才能成長得越來越好。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提出過和"留白"教育類似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眼睛、嘴巴、空間和時間。有人說,上帝給了我們一雙眼睛、一雙耳朵和一張嘴,目的是讓我們多看、多聽、少說。同樣,解放孩子的頭腦是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雙手是使他能幹,解放孩子的眼睛是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嘴巴是使他能談。而解放孩子的時間和空間,就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到大自然大社會去取得更豐富的學問,不讓功課占滿他的時間,給予他充分的發展空間和時間。

說到底,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要懂得"留白",留出時間和空間讓孩子自由成長,自由發展。

"留白教育"留給孩子足夠的成長空間

家長在對孩子進行"留白"教育的時候,首先要承認孩子的獨特性,並且要支持孩子追求個性、發展自我、實現自我;其次要拒絕統一規劃性、封閉性和機械性。所以,"留白"教育對孩子的發展有許多好處:

1、 促進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幼年時期是最豐富的,並且處於成長時期。如果家長限制孩子的時間和空間,孩子的想像力就沒有辦法得到提高和發展,從而孩子的潛能也很難被激發。但如果家長懂得運用"留白"效應,給予孩子一定的想像空間,孩子的潛能就會被發掘,孩子就會找到自己的另外一片天空。例如,許多家長在教孩子學畫畫的時候,都會選擇給孩子買繪畫本,讓孩子用畫筆照著繪畫本上的圖案畫。但是,這樣一來,孩子的想像力就被限制。但如果家長只是叫孩子畫一種動物,沒有參考,孩子就會發揮自己的想像,畫出各種動物。這樣,既能提升孩子的想像力,又能激發孩子的興趣。

2、 促進孩子感知覺的發展。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中就包括了對孩子感覺和知覺的解放。"留白"教育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留給孩子一定的自我探索的空間。對於四五歲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感知能力正處於不斷發展的時期,家長要給孩子實踐的機會,讓孩子多聽、多看、多動手,從而促進孩子感知能力的發展。但是,有些家長因為害怕孩子犯錯、受傷,於是他們什麼事情都為孩子包辦,使孩子失去了動手操作的機會。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多給孩子實踐的空間,促進孩子感知覺的發展。

3、 有助於孩子良好思維的發展。

"留白"教育下的孩子,由於家長給予他們足夠想像和創造的空間,他們可以在這個空間裡發揮自己的想像,進行獨立思考。並且通過不斷地試驗論證,最終得出驗證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充分調動自己的各類器官,訓練了自己思維的整體性、靈活性和概括性等等,有助於孩子良好思維模式的發展。

心理學表示,人的智力包括感知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其中,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可見,"留白"教育有利於孩子智力的開發,這對孩子未來的學習具有重大作用。

"留白"教育的策略,聰明的父母正在運用。

有人說,教育三分是啟發,七分是等待。這裡的等待指的就是父母的"留白"教育。但是,有些父母懂得"放管結合"的教育,但是卻不知道如何運用。關於"留白"教育的策略,具體有以下幾點:

1、給予孩子動手去做的機會

如今的父母普遍都有一種弊病——擔心孩子不能長大,不能處理好自己的一切。於是,許多家長為孩子處理好生活、學習上的一切事務,不讓孩子吃虧。但是這自然而然剝奪了孩子動手的機會,剝奪了孩子自我成長的權利,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家長要給予孩子動手的機會,並且儘量不要打斷孩子、打擾孩子,要讓孩子自己動手去探索。例如,在孩子第一次嘗試煎雞蛋的時候,家長可以先告訴孩子煎雞蛋的步驟,告訴孩子注意事項,並給孩子示範一遍,然後退到孩子身後,讓孩子自己探索,必要的時候可以給孩子一點提示,讓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給予孩子自我發展的時間。

如今,有許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幫孩子報名許多補習班、興趣班,迫不及待地想讓孩子成才。但是,這並不符合教育的規律,"揠苗助長"教育下的孩子並不能很好地成長。因此,家長要順應教育的規律,給孩子留出更多的時間去發現自己,讓孩子有機會獨處,有機會接觸大自然。這樣,孩子才能有足夠的時間去體驗、去創造、去探索。

"留白"教育強調的不是不管孩子,而是"不管太多"。家長要學會"放管結合",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該出手的時候就出手。孩子的未來是難以預測的,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家長能做的,就是提升孩子自身的能力,讓孩子有足夠的力量、足夠的勇氣去面對未來的挑戰。

我是小C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Vmjc28BMH2_cNUgBzD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