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編寫鎮志、牽頭加裝電梯……揚州這群老人「閒不下來」

2019-12-04     新華揚州觀察

2019年已近尾聲。雖然他們鬢髮白如霜雪,眼眸不再那麼明亮,但許多老人一樣努力踏實地走過這一年。這一年裡,他們有哪些豐碩的收穫、美好的經歷、愉快的瞬間?這幾日,記者採訪了三位忙碌而快樂的老人。

「參與編寫的鎮志要出版了,深感榮幸」

胡曉林(75歲,男,家住寶應縣鐵橋社區)

與許多老人一樣,胡曉林的晚年生活規律而安逸,但他偏要給自己找點事做。每天一早,吃過早飯,他就騎車去上班,開始一天的忙碌生活。

「參與安宜鎮志編寫,初稿完成;應縣博物館之邀,完成八篇墓志銘、傳記、對聯的鑑定和釋文;擔任安宜鎮鐵橋社區黨委第一支部書記,為鐵橋社區撰寫日常公務文字材料……」

說到這一年的總結,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扳著手指向記者羅列了五六項他所參加的事務。而他最難忘的莫過於參與寶應縣安宜鎮鎮志的編寫工作。「這是安宜鎮第一次編鎮志,如果再編就要20年後了,我能參與其中,深感榮幸。」胡曉林說。

到這個月底,安宜鎮鎮志將全部修訂校對完畢。胡曉林負責7個篇章,其中有寶應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等。2017年元月,他就開始四處走訪,搜集資料、整理編寫、反覆修改。「眼看著鎮志將在2019年年底出爐,有一種特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說到幸福的一瞬間,胡曉林說,還是9月接受揚州晚報、揚州發布「東方紅 綠楊春」大型融媒體主題報道之「國慶(解放)路上」的專題採訪。「作為地方文化學者,第一次站在鏡頭前,向全市人民介紹我的故鄉,真的很榮耀。」

「被評為省級『優秀環境守護者』,感到榮耀」

房啟泉(73歲,男,家住市區沙北二村)

退休前,房啟泉當過教師,是高郵遠近聞名的「鄉鎮一支筆」。退休後,他來到揚州子女身邊定居。但他退休不下崗,公益活動忙,參加市民觀察團,擔當廣陵區主題教育的宣講員,社區網吧監督員……

對於忙忙碌碌、不知疲倦的房啟泉而言,2019年同樣過得繁忙而充實,收穫滿滿。「第一個收穫來自學習方面。」房啟泉說,他每天讀報看書不少於兩小時,今年參加學習強國平台學習。「至今為止,積分有13258分,在解放橋社區371名黨員中名列第一,受到曲江街道工委表揚。」

義務擔任社區啄木鳥,每月巡查小區兩次,發現問題督促整改。「居民在綠化帶種植蔬菜,把舊紙盒等堆在車庫,我發現後上報,及時清除,避免火災隱患。「這項工作或許會招人煩,但為了大家,我覺得既便被人說,也覺得挺值得的。」

除此,房啟泉還擔任廣陵區關工委薪火宣講團成員。「搜集素材,編寫青少年教育講稿,利用寒暑假節日,到解放橋社區、施井社區、曲江街道等地和孩子們說說『我們的母親河』。」

一件件、一樁樁,房啟泉每天忙個不休,在忙碌中,他找到晚年生活的方向,努力的目標。如果非要老人想一件2019年最令他難忘,也是最開心的事,要數他被評為省級「優秀環境守護者」。

房啟泉說,他是揚州市民觀察員,曾任多年副團長,又是環境守護者。「有一次,我發現沙施河有漂浮物無人打撈,我及時在群里發圖片文字,市263行動小組及時組織清理,成了揚州環境守護者上報省典型案例。」今年3月,他被評為省優秀環境守護者。「拿到證書的那一刻,我感覺很榮耀。」

「帶領鄰居成功實現老小區加裝電梯」

陳秀珍(58歲,女,家住儀征市)

再有一個月,陳秀珍就是58歲的「年輕老人」了,當她快樂地享受著退休時光時,不禁想到20年前,一場企改,她從一名會計,眨眼間變成了沒有崗位的「無業游民」。「那時心裡空蕩蕩的,每天無所事事,站在窗口看馬路上車來人往。」

終於,她勇敢地走出來了,她主動去人才市場,如願被某公司錄用,工作至今。「從此,在我的心裡,人生沒有頹廢,一生中最絢麗的時期才開始。」

業餘生活,陳秀珍最愛寫作,先後在儀征論壇、揚州博客網上寫文章,有幸認識了許多文學大咖。「跟著文人學寫作,還能將自己寫的拙文變成鉛印『豆腐塊』,那種開心無以言表。」去年,她有幸成為揚州市作協會員,今年又加入了儀征散文協會,與文友採風、旅遊、寫作,忙得不亦樂乎。

今年,最令她高興的事,莫過於她牽頭,為家所在的老樓加裝電梯的事。「『老小區加裝電梯』是政府惠民工程,我帶著樓棟的鄰居們,一趟趟爭取和努力,最終我們的樓棟裝上了電梯。」

文章來源 揚州發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UNsz24BMH2_cNUgsq2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