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經驗談:以情感育人,創建和諧的師生關係(原創首發)

2019-08-04     六維坐標系


教育家柳斌同志曾說過:「教育是充滿感情、充滿愛心的事業,沒有感情的教育是蒼白無力的教育。」老一輩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明確指出:「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里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現代教育迫切需要情感的投入,而這種對學生的愛應該是理性的愛,智慧的愛,有利於學生成長的愛。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努力做到:與學生以心交心,以愛換愛。堅持以情感育人,創建和諧的師生關係。

我認為班主任工作落實的好與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師生之間的關係,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所以我作班主任,接班的第一件重要事情不是整頓班級面貌,不是處理問題學生,而是想辦法和學生處理好關係,讓他們接受我,喜歡我,尊重我。師生關係和諧了,教育工作就順利了。

1.創建和諧的師生關係,了解是前提。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如果教育家希望從一個方面去教育人,那麼就必須從一切方面去了解人。」 每帶一個班,我都會通過各種途徑全面了解學生。因為只有了解學生,才能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當然,班主任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同時,又要在班級管理中與學生之間保持適當心理距離。一旦心理距離過近,班主任的工作就容易受到感情因素的干擾,從而影響班主任正常的思維和決策,以致在待人處事上失去平等公正。保持適度心理空間,能使班主任在管理中更莊重從容,使學生對自己既喜歡又敬畏。

2.創建和諧的師生關係,真誠是基礎。

我深信每一位選擇教師這一職業的人都是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的。我要說愛學生要關注細節,事不在大小,在於真誠。我所帶的班級是外地生班,這些學生遠離家鄉和父母隻身來到這裡求學,他們比本市的學生付出了更多的艱辛。對他們,我除了關注成績,更關注身心健康,經常囑咐一些生活上的細節問題。初冬時節,流行病多發,我在班裡發起一項倡議:每位同學準備一個水杯,喝足量的白開水,不喝飲料。班裡的同學基本都能響應,只有鄭同學每天提著飲料進教室,多次教育未果後,我開始尋找新的教育契機。一次課間,我從他手中「攔截」下一瓶涼的冰手的可樂,我沒有批評他,而是讓他進了課堂。辦公室里,我思索了良久,課間在他離開教室後,我把那瓶可樂放到他書桌上,並在下面壓了一張紙條:「我已經把它溫熱,現在你可以喝了,不過多喝碳酸飲料對身體無益,還是多喝些白開水吧。」從此,他的書桌上多了一個始終裝滿開水的杯子。

3.創建和諧的師生關係,平等是關鍵。

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教師的感情與精力不可能絕對均分到每個學生身上,而且往往會錯誤地以學習成績的優劣去評判學生。那些學習認真、成績優秀的學生得到了老師更多的關愛,中等生群體因自身的不好不壞和相對穩定最容易被忽略,而成績差、搗亂的學生則呆在了「被遺忘的角落。」古人云「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治國如此,治班亦然。工作中,我要求自己有一顆公允之心,公平、公正對待學生。根據班級具體情況和學生個體的變化,不僅關注優秀生,更適度地多關注中等生和學困生。實踐證明,中等生的人數、心理特徵和影響力決定了他們才是班風、學風形成的主體力量。中等生積極向上,就會促使優秀生加倍努力,以穩固自己的領先地位,同時又會使學困生的一些不良行為失去市場,從而有利改善班級整體狀況。同時,我還努力發掘學困生身上的優點和長處,為他們創造展示自己的條件和機會,使他們品嘗到成功的歡樂和喜悅。教育相對平等了,班級整體教育教學質量也提高了。

4.創建和諧的師生關係,把握好尊重學生與行使權威的關係。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要儘可能多地尊重學生。」所以我時常提醒自己:千萬不要讓學生丟盡顏面,尤其是在外人面前,在異性面前。從健康的角度上講飯前飯後一小時是不適宜劇烈運動的,因此我對學生提出一項要求:午休和晚飯前後不允許打球。我清楚,十六七歲正是好動的年齡,雖懂得道理,但自控能力不強,一定會有人違紀,所以我經常會在這樣的時段去球場望望。果然有一天,我在玩籃球的隊伍中發現了熟悉的身影。我沒有上前訓斥,更沒有將他們「押回」教室,而是慢慢地走過他們身邊,讓他們看到我而似乎覺得並沒有被我發現。在適當的教育時機,我「順便」說出這一秘密,學生恍然大悟,他們理解了老師的良苦用心,更被老師的尊重深深地感動著,玩球的問題就這樣和諧地解決了。當然,對學生的尊重也應適度,尊重不是遷就,班主任必須在學生面前樹立和保持權威。常言道「德可以服眾,威可以懾頑」,注重自身品德修養,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和治班能力,將班級管理工作落到實處,才能建設一個良好的集體,唯有如此,才能樹立和保持較高的權威。

5.創建和諧的師生關係,要調好嚴格與寬容的天平。

對學生要有寬容心,寬容是愛的體現,但不可無標準、無要求,要把握好嚴格與寬容的辯證關係。嚴要出於愛的初衷,愛不應超出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的嚴的範圍。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難免要犯一些錯誤,這是正常的現象。要相信學生總是向善的,要對學生抱有期望。學生問題出現了反覆,不要氣餒,要有耐心,有寬容心 。孫子兵法說:攻城為下,攻心為上。這是一條至高無上的原則,是一切兵法的核心思想,我認為,這也是一切學生工作的核心思想。有些時候,放學生一馬,可能會收到更好的效果。當然這種「放」不是縱容、姑息、放任,而是在學生認清自身錯誤前提下,相信並給予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時間、空間。

17年我班上有一名男同學,從小父母離異,家庭教育缺失。入學一年裡,大錯小錯不斷,曾因吸煙、飲酒受過學校兩次處分,班裡同學對他意見很大,也給我的工作帶來了很多麻煩。高二一開學,他又被發現在宿舍吸煙,按規定他必須接受退宿的處罰。在德育處,他用乞求的目光望著我,頂著極大的壓力,我把他「保」了下來。我語重心長地教育他:雖然允許成長中的年輕人犯錯誤,但不允許文過飾非,更不能不思改過。以後的日子裡,我一直揪著一顆心,生怕他「舊病復發」,給學校帶來安全隱患。沒想到他居然再也沒有違紀,兩年里不斷進步,最後還考上了武漢的一所軍校。

千淘萬濾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得金。以心交心,以愛換愛,因為愛得智慧,愛得理性,處理好教育中的種種辯證關係,在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的過程中,我與學生之間架起了感情溝通的橋樑。在改變學生前途的同時,我也收穫了一份做教師的快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ROTYmwBUcHTFCnfHtm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