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已經有33家製衣工廠申請停工半個月

2020-03-08     面料平台

截至3月3日,柬埔寨共有33家工廠因原材料短缺而向勞工部申請停工,導致近2萬工人受影響。如果中國的疫情不獲解決,可能會有200家工廠申請停工!



勞工和職業培訓部發言人興索介紹,這33家工廠共有6萬2000名工人,在申請停工期間,有17096名工人被要求暫停工作兩個星期。


他表示,這些公司或工廠只是申請暫時停工一部分生產線。比如一家工廠有6條生產線,但他們只申請暫停1條。



「工廠預計原材料將在3月底到貨。」他強調,勞工部原以為所有的生產線都會暫停,但後來經過工廠評估後發現,只需停止四分之一,而且停止時間只有半個月。


這位發言人強調,為了使原材料儘快運達柬埔寨,政府正在努力與中國方面進行協調,目前看來工作很有效。他說,截至3月2日,申請停產的工廠數量尚未令人感到擔憂,另外停產時間也不像之前預計的2個月。


高棉工會協會主席尊蒙通表示,實居省的一家工廠申請部分生產線停工,原因是原材料遲遲未到,導致該工廠約1000至1500名工人受影響(相當於50%)。


他說,目前中國約80%的工廠已開始復工,到本月底約80%至90%的原材料可以運到柬埔寨。柬埔寨民主製衣工人工會聯盟(C.CAWDU)主席艾吞表示,目前在100家公司之中,至少有7到8家公司申請暫時停產。



如果在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遲遲不獲解決的話,可能會有200家工廠申請停工!


原材料告急的國家並不只柬埔寨,越南目前也存在原料供應緊缺的問題。據了解,越南紡織業約有55%至60%的原材料供應來自中國。該國目前原材料庫存只能維持到3月底,越南也將面臨嚴重的原材料短缺問題,影響生產和出口。


據2月20日媒體報道:雖然中國不少工廠已逐漸開工,但越南與中國大陸斷航5月才能恢復,越南製造業斷鏈風暴蠢蠢欲動。


自從疫情爆發,越南、中國斷航之後,很多中國大陸籍管理人員很難入境越南,另外從中國大陸來的原物料也短缺,有大型工廠警告,在越南的製造業已經面臨斷鏈危機。



根據人力銀行最新調查,15%的員工表示公司已開始放無薪假,14.5%遇缺不補,10%縮短營業時間降成本。


據專家徐遵慈介紹:「越南生產的紡織服裝和鞋履,大概有40%左右的原物料或者是零配件必須從中國大陸進口,電子、通訊產業更是如此,所以現在在越南面臨的一個困境就是,工廠會陸陸續續地開始發現,這個原物料或者是零配件可能會有斷鏈的狀況。」



中國管理人員無法入境

越南訂單再滿也無法全速生產!


疫情蔓延,越南工廠也受到衝擊。


2月1日下午3點左右,越南政府無預警宣布拒絕來自中國台灣的航班入境,數以千計、正要趕回越南主持新春開工的台商,因此卡在桃園、高雄機場,越南政府還做出5月1日前拒絕「所有來自中國大陸的航班」的決定。


中國大陸與越南間停航三個月的禁令,仍然讓不少投資商頭疼。以傳產為主的胡志明、平陽、同奈等南越地區,不少企業是將原來在中國的產線移到越南,生產管理系統多以大陸幹部為主,很多台商生產線的廠長皆系「陸干」。


大批幹部無法返回,導致工廠無法順利開工


一位自中國遷廠越南的台商估計,在胡志明市一帶,持中國護照為台商管廠者就有5萬之多;若加上近年大陸直接投資越南以及因中美貿易戰轉往越南設廠的等諸多陸資企業,越南當地的大陸幹部總數應不下10萬人。


一位自珠三角搬遷來越南的工廠的管理團隊,就有1百多位大陸幹部。當春節前大陸傳出武漢肺炎,這位經歷過SARS疫情的台商負責人隨即心生警覺,要求重要管理職的大陸同事提前回到越南工作崗位。


當2月1日越南發布禁航令時,第一時間即安排陸干先飛與中國友好、可以辦理落地簽證的柬埔寨、轉陸路回越南,大陸籍幹部隨後隔離14天,因此得以避開越南次日隨即關閉陸路通關。由於這些幹部為生產管理重心,為避免影響生產品質,這段期間只好降低產能、改為兩班制生產,先度過這次難關再說。



一家股票上市的電子製造廠,去年因中美貿易戰、為分散風險,將產能由中國遷往越南平陽省,新近建廠完工,國外訂單多已敲定,上百名大陸幹部也辦好籤證,只等新春開工就可啟動;現在越南突然宣布停航,大陸幹部來不成,使得產線規劃大亂。業者無奈道:「這樣的臨時狀況,客戶也會體諒!」


一家位於北越海防有萬名員工的全球品牌內衣代工廠,雇用超過百名陸干,開工也遇到管理幹部能否全部到位的相同情況。


武漢肺炎也帶來物流的衝擊。一位任職越南多年的台資銀行主管評估,越南台商產業鏈結與大陸互動十分緊密,彼此間相互支援甚多,儘管部分產業在越南已有較完整的供應鏈,但是論價格與產量,越南一時間很難完全取代中國。


大部分的廠商多維持一個月的庫存,其影響性還得看疫情得以控制的時間決定。



扛不住了!

全球供應鏈急盼中國工廠復工!

你們再不復工我們也要停產了……


中國的優勢在於,我們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全產業鏈的國家,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和525個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從而形成了一個行業齊全的工業體系。


拋開質量和競爭力不說,我們能夠自主生產從服裝、鞋襪到航空航天,從原料礦產到工業母機的一切工業產品,可以滿足民生、軍事、基建和科研等一切領域的需要。


像此次疫情這樣大規模的經濟損失,全世界只有中國能抗,其他國家根本無力反抗,只能聽天由命。也就是說,只要中國不倒,全球人民有救。


遷到東南亞的工廠也無法順利開工!


除了中國,很多遷到越南、柬埔寨等地的工廠也無法順利開工。據了解,一家紡織廠去年因為中美貿易戰打的火熱,為了分散風險,將產能從中國遷往越南,廠剛剛建成,國外訂單也已下達,大陸的管理幹部也辦好了簽證,只等新春開工就可啟動,可越南政府宣布5月1日前拒絕「所有來自大陸的航班」的決定,現在,大陸管理幹部來不成,使得生產線也無法順利操作,「現在就希望客戶能夠體諒我們,遇到這種情況大家都不想。」這位老闆無奈道。



除此之外,疫情也帶來物流的衝擊,越南的產業鏈雖然在逐步完善,但是很多原料都是從中國進口的,彼此之間聯繫非常緊密,「我們工廠大部分都只備了1個月左右的面輔料,如果疫情持續嚴重,中國的面輔料輸出中斷,我們可能要面臨停產!」一家製衣廠商表示。


除了越南,柬埔寨同樣也面臨著原料、面料不足的影響。由此看來,如果中國的疫情持續擴散,即使客戶將訂單轉移到越南、柬埔寨等地,訂單再滿,他們也無法順利完成。


編後語


這次疫情,不僅對中國、東南亞國家,美國,甚至是全世界都造成不小的影響,同時,也證明了中國在紡織產業鏈上是不可或缺的!在中國新冠肺炎病毒剛開始的時候,美國商務部長羅斯曾經說過「疫情的擴散有利於美國製造業。」但想要利用疫情,甩開中國這一環,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羅斯是想多了。但好在目前疫情已經有了有效的控制,多地新增病例有了明顯的下降,企業也陸續復工了,相信離我們真正戰勝病毒的日子不遠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RBFvHABgx9BqZZIMW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