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點,更高一點,長個子是家長們永恆的話題。
又到一年春天長高黃金期,近期帶孩子到醫院看身高的家長越來越多。
「雖然長高主要受遺傳因素影響,但後天某些方面家長還是可以助把力的,引導孩子們養成早睡、運動、均衡飲食、愉悅心情等良好習慣。」浙江綠城心血管病醫院兒童診療中心副主任任昱家有12歲的女兒,如今身高157厘米,高出同齡孩子5厘米左右,他的養娃經,值得每個爸媽收藏。
任昱
副主任中醫師
杭州日報 張之冰/攝
睡得早 睡前打15分鐘太極
「不少父母來門診,都憂心忡忡,孩子長不了個子怎麼辦?」任昱說,詳細一問診,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睡太晚。
「人體腦垂體分泌生長激素水平不是一條直線,而是夜晚分泌較多,第一高峰在晚上9-11點,後半夜還有好幾個小高峰,而且前提是熟睡後才能分泌較多,因此最好的睡眠時間是晚上八點多到次日七點。睡眠過晚、不足,意味著生長激素分泌減少,吃再好,補再多,也是沒有用的,孩子早睡是生長的土壤。」任昱說。
動圖來自SOOGIF
任昱曾接診過一個讀大班的孩子。「個子很小,比同齡孩子矮一個頭,哮喘老是發作,每天睡不醒,幼兒園下課就要去讀興趣班,每天要10點多才睡。這樣的作息,就像一根拉得太緊的皮筋,對孩子生長沒有好處。要學會做減法,不要給孩子太多沒有多大意義的學習!」
對於女兒的睡覺問題,任昱管得很牢。「女兒現在讀六年級,學業負擔也不輕,但每周5天可以在9點左右睡覺。有兩天,遲15分鐘睡覺。睡覺前,一般打15分鐘楊氏經絡太極拳,這有助於調暢身心。」
很多家長都知道跳繩有利於長高,但跳繩是劇烈運動,通常建議放學後或晚上八點前跳繩,這樣有足夠的時間平復心緒,快速入睡。而且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跳繩次數也不同:
6周歲內:不會跳繩,可以摸高或蛙跳每天15-20分鐘左右;
6歲以上:跳繩一天500下;
7歲以上:跳繩一天1000下;
8歲以上:跳繩一天1500下;
9歲以上:跳繩一天2000下;
10歲以上:跳繩一天2000-2500下;
如果是肥胖兒童,每天跳繩量增加200-500下。但一定要從少到多,有個適應過程。
以上數量要求在20-30分鐘內完成,貴在堅持!如果沒有繩子,空手跳也可以,但腳要離地5厘米以上。
吃得精 青春發育早中期不用補
「對發育期的孩子來說,吃是比較重要的。家長還得管得精細一點,不是指烹飪精細,而是指攝入的食物,有的能吃,有的要少吃。」任昱說。
任昱接診過一個7歲半的女孩子,提早發育,還有肥胖症,檢查相關指標,發現性激素水平偏高,骨齡提前一年半。任昱沒有馬上開藥,而是開出了運動飲食處方,每天跳繩1500個,一周遊泳四次,不吃油炸食品,甜食忌口,另外口服中藥干預,堅持了兩個月,瘦了10斤。如今三年過去了,最近一次複查,女孩身高159厘米,任昱說,再努力一下,有望達到165厘米。
動圖來自SOOGIF
任昱一家保持著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吃雞翅膀,女兒出生到現在,喝的碳酸飲料不超過10瓶,豬肉、牛肉、土雞、鴨子等葷菜換著吃,日常以素菜及五穀雜糧為主,牛奶也不是常喝。一些有滋補作用的食材,由於孩子發育離月經初潮還有點遠,也不給她吃,比如黃鱔、甲魚、鴿子、泥鰍、鴿子蛋、鵝,這些東西營養太好,很多還是補腎的,如果在發育早中期過多食用,容易促使發育過快。平時葷素得當即可,不需要提早進補。」
重隨訪 動態監測骨齡不可忽視
「長高這事,不是一錘子買賣,需要長期隨訪。有的家裡管得比較牢,孩子可以半年隨訪,有的家庭管得比較松,則需要每隔兩三個月隨訪。骨齡一定要動態監測,長期隨訪,才能了解還有多少長高潛力,是否需要用藥治療。」任昱說。
「其實孩子青春期進程非常快,各方面因素刺激,導致孩子的性激素水平升得比較快,所以骨齡也跑得很快。」
「長得早,不一定長得高,家長一定要明白這點。早發育的兒童由於性激素提前分泌增多,此時生長速率比同年齡、同性別兒童明顯加快,身高明顯增加,骨齡往往比實際年齡提前。需要警惕的是,由於性激素的刺激,長高的同時骨齡可能進展較快,導致骨骺提前閉合,直接導致生長發育提前結束,這樣正常生長時間會大大縮短,最後身高不理想。」
任昱說:「進入身高衝刺階段的孩子,可以按照體質,進補一些經典名方。比如八珍湯,衝刺一下身高,但還在發育期早中期的孩子,不能盲目亂補,還得有序科學長高。長高雖有秘訣,但不折不扣去執行才是關鍵所在。」
供稿 / 杭州日報、綠城綠城心血管病醫院
轉載請註明「健康杭州」
眾志成城 防控疫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H1QY3EBnkjnB-0zzEp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