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身邊很多媽媽抱怨——
"我婆婆帶娃的路子,真的太野了!"
「你婆婆算什麼,我婆婆那才叫極品……」
「都憋說了!我婆婆要是被評為了帶娃奇葩選手TOP2,就沒人敢認TOP1……」
Em……仿佛老人存心坑娃似的,眾媽媽們都準備大倒苦水,一吐為快。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假如沒有了婆婆的幫忙,我們的生活,會變得多!糟!糕??
親自上陣帶娃,那就意味著我們要放棄工作;請保姆吧,成本高還不算,就擔心遇人不淑。可以說,老人願意幫我們帶娃,這是一種難得的福氣,要珍惜!
至於帶娃過程中產生的各式花樣矛盾,那都是有解決辦法的!奔著解決矛盾的目標去,建議媽媽做到以下幾點!
和老人的帶娃意見、做法有分歧時,一味地在背後抱怨,半毛錢作用也木有!只會讓積怨越來越深,加深彼此的隔閡。
正確做法應該是,耐心做示範,能讓老人意識到自己的照顧方式存在的問題,並及時改正。比如沖奶粉時可以叫上老人,一邊演示一邊講解,讓老人get到關鍵點。
有效的溝通,包含了積極的情緒信號+具體的操作方法。這裡舉兩個溝通的案例:
消極的溝通:媽!你怎麼能這樣?現在氣溫30℃,給寶寶穿什麼長袖衣服?
積極的溝通:媽,今天天氣還不錯,看看寶寶的頸背部有沒有出汗,要是出汗了,說明寶寶有點熱,那就要穿短袖了。
指責性的言語,會讓老人對你的育兒觀念產生牴觸,即使意識到你是對的,老人也不一定會接受。
在信息爆炸時代,媽媽們有很多渠道學習到科學的育兒知識,接受前沿的育兒理念。作為家庭帶娃的核心成員之一,婆婆當然也需要同步充電了。
建議媽媽們看書後積極和老人分享、看育兒視頻時叫上老人、聽講座的時候帶上老人……共同學習可以減少很多觀念上的衝突。
絕大多數老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育兒方法,如果處處受到年輕人的質疑,老人們帶娃的信心和熱情,很容易會被摧毀。所以,在一些無關原則的問題上,媽媽們可以睜隻眼、閉著眼,讓老人有可發揮的餘地。
比如,現在都提倡使用電子溫度計,如果老人習慣了用水銀溫度計,那也無關要緊。多點理解和尊重,才能為孩子的成長營造更和諧的家庭氛圍。
帶娃有多累,當爹媽的都知道!老人帶娃本質就是「天倫之累」,我們的及時感謝能讓老人體會到自己的價值,對帶娃這樁苦差事,才會有更多動力。